幻想讓人存活,走進關係才能成長

劉譽帆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目前我在北京從事全職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接受面對面和影片兩種形式的諮詢預約。我的諮詢風格是細膩、敏銳、穩定,感性與理性並存。我不知道你現在正面臨著怎樣的困境,你想要透過心理諮詢的方式來獲得幫助,這已經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決心了。心理諮詢是在這個小小的屬於你的空間,我陪伴你一起,學習聚焦於自己的感受,逐漸更深入地瞭解和探索那個未知的自己,期待與你在諮詢中相遇。

你是否聽到過這樣的故事?
「我是留守兒童,小時候爸爸媽媽都在外地打工,我跟著外公外婆長大,但他們也不怎麼管我,我就總去家門口遊戲廳打遊戲,我打得特好,那時我覺得自己就是遊戲世界裡的大哥,他們都圍著我。」
「我爸媽感情不合,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沒精力關注我的喜怒哀樂,我初一開始就追星,不吃不喝也要買他的專輯和雜誌,只有在追星時,我才覺得生活是有意思有奔頭的,我也不許別人說我偶像不好。」
「我總是喜歡暗戀別人,因為我在暗,他在明,他在我心裡永遠是美好的,我不斷地暗戀上不同的人,感覺自己一直在體驗著戀愛的酸甜苦辣。」
相信這樣的情節在你心裡並不陌生,在心理諮詢室裡,幾乎也是每天上演。
如果是朋友的關係,我們免不了會打趣:「拜託,醒醒吧,一切都是幻想。」但是,如果你是心理諮詢師,當面對你的來訪跟你講述自己曾經那些幻想,甚至當下生活中的一些狀態也讓你很清楚,那些依然是幻想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生命故事時,我會感覺非常地心疼,因為我感受到了來訪是怎樣一個人獨自穿越那個一片死寂沒有人煙的曠野之地,靠的就是他心裡的幻想,如果沒有這些幻想,也許TA早就抑鬱、枯萎,都沒有可能來到諮詢室裡去訴說自己。
所以,那些幻想是一個人在早年發展出來的「生存武器」。準確來講,不論是遊戲、明星還是暗戀物件,都是幻想性自體客體

01
我們為什麼會幻想
這裡可能需要先講清楚一個概念,什麼叫自體客體?自體心理學家海因茨科胡特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自體客體」的核心概念,他認為,自體客體並非傳統精神分析中獨立的「客體」(如人或事物),而是被個體體驗為自體(self)的一部分,能夠滿足自體心理功能的需要,幫助維持自體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同時,科胡特也提出了三種基本的自體客體功能:
1. 鏡映
自體客體透過認可、共情和肯定,幫助個體體驗到自尊和價值感。例如,當孩子向父母展現自己在幼兒園的獎狀時,父母給予深深的擁抱並表達讚揚,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很棒的。
2. 理想化
自體客體被體驗為完美或強大的存在,個體透過與之融合獲得安全感。例如,孩子會把自己的父母認為是無所不能的,是自己的守護者。
3. 孿生
自體客體與個體具有相似性,提供歸屬感和認同感。例如,孩子在成長中交到的朋友們,大家志同道合,孩子透過這些關係確認「我們是一體的。」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成長環境中,這三種自體客體功能的提供都非常不足,猶如空氣中缺少了氧氣,那麼人為了存活下去,勢必會發展出幻想性自體客體。
幻想性自體客體是指兒童在無共情性環境中對精神生存任務的創造性反應。
幻想性自體客體參與了精神現實,併為孩子提供了一種自體穩定的體驗,可以將其定義為「我們對他人以及環境中實體的體驗,這種體驗支撐著我們體驗到一種充滿活力和連貫的自體及其發展的感覺。」它是一個人內部創造出來的,通常是其早年為了應對缺乏回應的養育環境,在頭腦中構建出來的想象,以此來維持自體的穩定,起到了氧氣瓶的作用。

02
幻想的代價

抱著這樣的氧氣瓶慢慢長大,弊端和困難也逐漸清晰可見,這也是這一類來訪尋求心理諮詢的主要原因之一: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社交困難人際疏離、無論在哪個人群都總是覺得孤獨。那這些困難是如何形成的呢?幻想性自體客體不是一個人發展出來的「生存武器」麼?怎麼長大後會製造出這麼多困難?

這裡可能需要再補充一個概念「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Galatzer-Cohler(1900)提出的有關正常發展的核心概念。它指「個體心理生活中的一種體驗,而非指向那些人的外部現實」以及其他自體穩定化的來源。構成重要他人的元素包括所有與自體穩定化相關的編碼印記,這既包括環境中完整或部分的人類表徵,也涵蓋抽象存在(如童話、神話、宗教與社會價值觀)。
重要他人的性質與起源,和幻想性自體客體是不同的。重要他人被明確地定義為內部心理表徵,但它們至少部分來自於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促進了自體的穩定。
重要他人是外部現實世界裡非常具有支援性的實體內化到一個人的內在,形成了好的客體表徵。我們在一生中的不同階段,都在尋找自己的重要他人,可能是養育者,也可能是某個重要親屬,或者是上學之後的某個師長、同學,也有可能是親密的戀人。
我們從重要他人那裡內化而來的客體表徵,幫助我們發展出了內在他人,也就是觀察性的自我功能,由此我們才能進行更好地自我覺察和反思。
所以,幻想性自體客體確實可以幫助一個人在艱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但成長曆程中如果缺少重要他人的影響作用,那麼就會出現上述諸多困難。
換句話說,你一直是在自己跟自己玩兒,而沒有藉由促進性的關係,在真正的互動中對自己有更完整的理解。

03
心理諮詢的修復作用

那麼心理諮詢是如何幫助到這類來訪者的呢?當諮詢師作為來訪的重要他人,與來訪建立了自體客體關係,逐漸發揮其自體客體功能,來訪的一些心理需要,比如鏡映需求、理想化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後,在這個空間也就越來越感到安全和可信任,更可以袒露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包括展開很多自由聯想與私密的幻想。
在這些聯想和幻想中,可能包含著來訪很多發展性的渴望。
諮詢師藉由識別出這些發展性的渴望,透過共情性的理解、詮釋,協助到來訪去逐漸整合自己的情感與體驗,助其發展更具有現實性和真實性的關係,從而走向真正的成熟,不需要還像小時候那樣,孤單地沉浸在幻想性自體客體所製造的的美夢中。


或許早期受傷的經歷讓你一直耿耿於懷,
或許現在的困難總是令你感到無助和絕望,
我會陪伴你一起,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願意和我聊聊,請來預約我的諮詢
點選名片查詢關於諮詢師內容👇🏻

作者   諮詢師劉譽帆
編輯   崇衫、西維
配圖  《菊次郎的夏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