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送車,誰是“受益人”

作者:林默 
來源:花兒街參考
文章已獲授權
今年還沒開始多久,新能源汽車的人氣“銷冠”已經提前內定兩個。都不是做銷售的,甚至還都跟造車、買車沒什麼直接聯絡。
一個是周鴻禕。2月23日,周鴻禕做了一場交車儀式的直播,給參與抽獎送車的20位幸運兒,完成了第一輪“福利”的結算。這場直播,僅抖音和影片號平臺線上總觀看人數就超50萬,彈幕裡也擠滿接好運的吃瓜群眾。
關於周鴻禕抽獎送車,廣大網友本來很有意見的。
大家以為用奈米AI搜尋APP問一下就行,結果發現要積累一定數量的抽獎券才能參與。顆粒度沒對齊,難免招來吐槽和抱怨。沒想到的是,周鴻禕一聽粉絲意見,火速公開表示道歉,官宣接下來徹底取消送車門檻。
可以預想,油光水滑的“羊毛”,動下小手就能薅一把,大家更抵擋不住這種誘惑了。加之,參與使用者能透過做任務、搖人獲得更多抽獎券,來強化自己的錦鯉體質。這刺激程度,堪比拼多多領現金。
同樣的熱鬧,在一個多月前,黃子韜的直播間也享有過。
他藉著寵粉由頭在直播間送車,當晚引來將近960多萬人參與,總觀看人數達到了5400多萬。黃子韜的抖音粉絲一度衝破4000萬的大關。在車輛交付之後,這個資料出現下滑趨勢,但最終也保持在3800多萬。
黃子韜最初定的是,如果粉絲突破3000萬,就在直播間抽獎送出30臺車。
在這場送車活動之後,頂流隊伍快要查無此人的黃子韜,商業價值也在短影片網紅的衡量體系裡,得到了一次肉眼可見的拔高。
黃子韜送車的熱度,不只停在他本人的直播間,也外溢到了充當獎品的國產新能源汽車。
在這個活動期間,從微信指數、360指數等資料來看,“寶駿雲海”這個關鍵詞的搜尋量創下歷史新高,這幾乎是一種從山腳直達山峰的上漲速度。
這對寶駿雲海來說,是潑天的流量,也是偶然的富貴。看熱鬧是人類的天性,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網友讓兩方抓緊安排合作,再來一次抽獎返場活動。
黃子韜帶飛寶駿雲海或許是無心插柳,周鴻禕抽獎送車則是一場事先張揚的營銷操作,從一開始就是衝新能源汽車去的。他的心思明明白白寫在直播主題上——“促進消費升級、推廣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提升奈米AI搜尋知名度”。
這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想要把自我熱度轉化成為銷售能力。這活兒,周鴻禕最清楚怎麼才能整出節目效果。
過去一年,他上過的熱搜裡,絕大多數都跟新能源汽車有關。在大眾層面存在感最強烈的,是周鴻禕賣掉陪伴自己九年的邁巴赫,緊接著換上了國產新能源汽車,給整個車企營銷都上了一課。那幾個月裡,在企業家圈層,應該沒人不羨慕他的話題度。
後來的北京車展,周鴻禕坐上越野車車頂,也坐上了多個平臺的熱搜榜。
當餘承東和雷軍產生手機支架之爭,周鴻禕的做法是立馬跟進熱點,架上手機發一條討論這個話題的短影片,把流量往自己的賬號引一引。這創作力、這敏銳度,比一些科技博主、數碼博主還給力。
周鴻禕跟車圈、科技圈一次次互動,一次次呈現了出圈的神效。他曾經想把流量導向給哪吒汽車,都害怕品牌產能跟不上。
在這次“免費送100輛新能源汽車”抽獎活動裡,周鴻禕第一輪的選擇是小鵬汽車的明星產品。除了價格合適外,他最在意的還有小鵬汽車“不講武德”,把曾經豪車才有的真皮座椅、加熱按摩、智慧座艙變成了基礎配置。
20臺小鵬MONA空降360大廈
小鵬汽車哼哧哼哧釋出800多條短影片,流量可能還不如周鴻禕直播一次的效果好。
生意不好做,如果企業家靠自己給企業送一個流量大禮包,誰不想要?更別說,這還是一個主動為愛發電的網紅企業家。
周鴻禕是一個企業家,自掏腰包抽獎送車,肯定不只是為了給他人披紅衣。
在直播間裡,他也坦誠地表示,“現在我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當我積累起流量,一方面要做AI宣傳,另一方面也會直播帶貨。”這場抽獎送車活動指向的正是,給奈米AI搜尋開啟知名度。
如果從AI營銷大環境來說,周鴻禕這波操作屬實有點繞了。目前,AI產品推廣的普遍做法還是砸錢投流,據相關財經報道,僅2024年3月份,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廣告投放達到了1500萬元,六個月裡的總投入甚至達到1.4億元。
各家激烈對打,投流價格高企,巨頭尚能一戰,普通創業者則苦不堪言。這倒是熟悉的劇情,社交媒體、電子支付、社群團購、電商直播,沒一個是不經過“燒錢”就降臨人間的。
只是“倒貼”換來一夜風塵的故事從來都難持續,恩客們喜歡的必定是對自己有價值的,於是才有舉案齊眉恩愛夫妻一說。投流有用,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至少現在這種單一的營銷打法已經暴露出兩個明顯問題,第一個是,燒錢總共有一個限度,那麼投流停止時,曾經獲取的使用者還會不會繼續選擇使用服務?以及在這之後又如何尋找新增量?
另一個更為尷尬的是,投流獲客跟培養使用者可能不是一回事兒。當前AI產品的主要矛盾不是產品夠不夠多、夠不夠好,而是連最基礎的使用者共識都沒有建立。
在投流廣告的浸淫下,我媽對AI產品的使用率佔據全家第一,但她只會重複使用廣告裡展現的一項功能——“給我寫藏頭詩”。這唯一的作用可能是,我媽的詩詞總量已經直追杜甫。
年輕使用者也沒好到哪裡去,很多人連怎麼熟練使用AI搜尋都沒整明白,就已經先陷入不會使用AI做副業的搞錢焦慮。知道你急,但你先別急。
所以說,使用者和價值使用者之間,還隔著一道深深的認知鴻溝。比起一股腦兒砸錢投流,現在更是普及AI的好時候。
在周鴻禕的送車活動裡,“用奈米AI搜尋APP問一下”的操作,其實就是一個使用者開始學習使用AI的起點。這種情況下,AI營銷也就成為了AI使用者培養的場景。資料顯示,這場送車活動落地以後,奈米AI搜尋APP一度跑到了蘋果免費APP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於全球爆火的DeepSeek。
周鴻禕在採訪裡曾提到,企業只有提高流量,才能獲得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所以對於每個企業來說,學習如何利用流量、收集流量、聚集流量至關重要,要利用流量為自己的產品代言,推廣自己的產品,這是當下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初代企業家網紅,天生的網際網路聖體。最重要的是,周鴻禕對流量的渴望並不盲目,從來都不是追求一時的熱度,反而講究長尾效應、長久價值。
你以為這一波接車儀式結束,這一場AI產品營銷也就結束了?不,人家還有第二波抽車活動,一波三折的劇情,跟爽了又爽的短劇一樣帶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