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造就了巖茶獨特的“巖韻”,
其中,歷經歲月沉澱的老茶獨有一種陳香,
滋味尤為醇厚。
一條曾拜訪修明老師,瞭解武夷老茶的門道
一條曾探訪國家一級評茶師修明,
她自1979年以來深耕武夷茶行業40餘年,
作為巖茶資深審評專家,
在各大茶葉大賽中擔任專業評委。


武夷山植被茂密、雨量充沛,適合巖茶生長
談起武夷山的茶文化,修明老師告訴我們:“老茶”正在回潮。“前一段時間,我們武夷山當地炒的那些概念茶太多了,把老茶忽略了一點。現在回過頭來再喝陳年武夷巖茶,確實能感受到它裡面的獨特風味。”
武夷巖茶之所以品質好,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優越的自然環境。
武夷山周圍是武夷山景區(現稱為國家公園),這裡植被茂密、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適合茶葉種植。
丹霞地貌的土壤,造就了巖茶獨特的“巖韻”,也就是“巖骨花香”。“巖骨”,是土壤帶來的特殊滋味,“花香”,是製作過程中產生的香氣。總體來說,巖茶香氣幽而清遠,茶湯到口腔中潤滑,回甘明顯持久,有“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之說,滋味可以概括為“活、甘、清、香”。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內空氣溼度大,造就茶葉馥郁香氣歷史上按照產地,把武夷巖茶分為正巖茶、半巖茶和洲茶。現在是用茶園歸類,可分為巖茶區、正巖區和核心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70平方公里內的為正巖區,這裡多巖壁和坑澗,空氣溼度大,有許多處在峽谷間的微域氣候,茶葉香氣馥郁悠長,滋味醇厚,甘爽潤滑,巖韻明顯。在正巖山場中,最核心的是“三坑兩澗”:“三坑”是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兩澗”是流香澗、悟源澗,植被狀態和遮陰條件較好,土壤通透效能好,茶葉巖韻更明顯。
不同品種的巖茶有各自的特點。大紅袍香氣悠而清遠或銳而濃長;水仙香氣鮮銳,有蘭香蘭韻為佳;肉桂馥郁,帶有桂皮和熟果的味道。

巖茶製作工藝包括十數個步驟
造就武夷巖茶優異品質的另一個先決條件,是精湛的製作工藝。
巖茶的製作工藝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過程包括採青、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毛茶、揀剔、篩分、歸堆、燉火、封裝等十幾個步驟。其中比較關鍵的是做青和燉火。
做青一般要8-12小時,搖動青葉讓其葉綠細胞受損傷,開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點。每搖一次,它的香氣就會發生變化。從清臭味,到清香、花香、果香、甜果香、熟果香。
燉火環節,目的是除去初製茶的生青味道,並進行進一步熟化,形成巖茶的醇厚滋味。這一步結束後,把茶葉存放起來自然陳化,長期下來就會形成陳茶。


武夷陳茶的獨特風味,來自時間的積累與歲月的沉澱。
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在合理的儲存與自然陳化下,茶葉中的內含物經氧化分解,在某一時間內會出現酸味,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酸味會逐漸降低,甚至消失。
修明老師介紹,按照貯藏時間,武夷陳茶分為“陳巖茶”和“老巖茶”。4-7年的叫初期陳巖茶,口感上有點酸梅的味道。10-15年的叫中期陳巖茶,酸味慢慢降低,口感更醇和。
只有21年以上的才叫老巖茶,變得更加潤滑、甘甜。三四十年以上的巖茶,甚至帶著一種人參的香味,也會有一些促進消化、抗氧化、抑制尿酸的功效。
武夷山民間也有流傳已久的說法:“陳三年是藥,陳十年是靈丹妙藥,陳二十年以上是寶。”年份越久的陳年武夷巖茶,一般價格更貴,修明老師接觸到的年份最長的巖茶有40年之久。

同時,她也指出一個常見的誤區:“武夷老巖茶並非越老越好,中焙火的茶葉才更適合長期存放。”
陳年武夷巖茶,根據當年原料的焙火輕重和貯存年限長短,有不同的風味特徵:焙火較輕的,會轉化為青草香,隨後是酸梅味、仙草蜜香,口味基本變化不大。焙火較足的茶或中焙火的茶,隨著時間流逝,它會產生似藥香、老木質香、參香、參藥香的變化,口感和品質會越來越好。
老巖茶的貯藏條件也有嚴格講究。光線不能直射;溫度不能太高;為了茶葉氧化,需要保持空氣流通;溼度保持在50%以下,茶葉含水量不能超過7%,一旦超過12%,茶葉就開始黴變,如果溼度太高了,茶葉就需要定期低溫烘焙一下。

武夷老巖茶外形為條形
關於如何判斷老巖茶的好壞,修明老師清晰地整理出幾個步驟:首先是看巖茶的外形,茶葉是有點扭曲的條形。隨著時間的推移,色澤會變成灰褐色,沒有新鮮茶那種油潤的光澤。
其次,是香氣。好的巖茶沖泡了後,陳香很明顯。如果是不好的茶,開水一衝下去,則會出來刺鼻的黴味。
而好巖茶的茶湯,看上去會有點暗,但還是會透亮。喝到嘴裡,好的巖茶潤滑、甘甜,而不好的茶就會有“麻舌”之感。


用蓋杯或紫砂壺沖泡老巖茶
沖泡老巖茶,可以用蓋杯或者紫砂壺。
“我自己一般用蓋杯,一次放9克。第一泡快速出水,不喝,叫潤茶(也叫醒茶)。第二泡用20秒左右時間坐杯後出水。”修明老師介紹道。
而在北方,很多人不習慣用蓋杯,可以用紫砂壺泡,大概放1/3的茶葉,也需要先醒茶再泡。

優質的老巖茶沖泡後葉底舒展
沖泡後的茶,葉底大部分會舒展。這種能泡得開且仍有活性的茶,內含物質還會轉化,品質價值會隨歲月流轉不斷提升。不好的茶就會化成渣,黑黢黢的。
“沒有經驗的人確實很難辨別。”修明老師提到,自己去年也參加過兩場茶葉賽事,“有一部分茶是非常好的,另一部分茶可能因為儲存環境不好,就產生了很奇怪的黴味。”


新茶清爽,老茶則講究陳香陳韻
一條自創茶品牌“松前茶室”和武夷山具備老茶儲藏條件的供應商合作,為大家找到了一批儲藏乾淨的老巖茶。
在武夷山“三坑兩澗”中,慧苑坑坐落於最北端。和其它山場比,慧苑的山場足夠“正”,當地土壤含風化巖碎屑足夠多,產出來成品巖韻足夠凸顯,韻味剛勁。
慧苑坑所產最出色的巖茶,名叫慧苑水仙。慧苑水仙的特點是明顯的叢味中帶著蘭花香氣,茶湯綿稠順滑香甜。
品慧苑水仙,在進入咽喉的片刻,能夠感覺到喉部和舌苔是涼涼的;在細啜之下,因其內含物豐富,能感覺到有輕微的粗口與澀感,似糯香,似棕香,似蘭花香,滄桑而醇厚。
慧苑坑產出的另一名茶,是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一,鐵羅漢。這一名茶從元明以來就成為歷代皇室貢品。
由於鐵羅漢樹長在岩石間,鐵羅漢的成份及滋味有別於其它茶種,最突出的特點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或帶有果香味,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在採製技術上,鐵羅漢相較其它巖茶也更加精細。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陳年鐵羅漢巖茶還具有獨特藥香及藥用功效,頗受茶友青睞,近幾年來,鐵羅漢價格也在逐年上升。
新茶清爽,老茶講究的則是陳香陳韻。老茶客們對老茶常常情有獨鍾,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愛上老茶,學會泡老茶、品老茶,領略其中的醇厚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