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的C9大學著急了

AI時代卡位戰。
AI江湖,高校界風起雲湧。誰能成為AI時代的常青藤(新C9),各高校儼然已經開始了一場定格局的卡位戰。
有的高校憑藉校友中出現的現象級AI應用,風頭正盛。有的高校實力稍弱,到現在還沒出現出圈的AI作品,有掉隊危機。還有一類文理科綜合高校,正在競爭大潮中無奈壓縮文科生源,押注“新工科”。我們試著從各高校AI研究的底力和應用兩個層面做一個分類,看誰在AI時代手上都拿著什麼票。
01
坐票
有“超級AI助手”之稱的Manus爆火,帶高了華中科技大學的關注度。該校校長尤政最近接受訪問,對Manus的出現表達肯定,表示“它確實是人工智慧的一大進步”,另一方面對外界再接再厲的高期待流露出降溫之意,表示“湧現更多成果需要耐心”。
在AI圈,風頭更盛的其實是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前者的AI底力在業界被稱為“一騎絕塵”,後者被稱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後起之秀”。
如果把AI列車比作一列高鐵,清華和浙大目前已持有坐票。以清華為例,它對AI產業的“跑馬圈地”,從靈魂到身體都很誠實。
從2005年成立“姚期智班”(旨在培養麻省理工那樣的國際化計算機人才),到2024年清華在CSrankings(計算機科學領域全球院校排名) AI單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清華為AI時代的到來至少準備了20年。
而從前十年AI產業佈局來說,清華莘莘學子把安防和自動駕駛兩個主要應用山頭,全部插旗了個遍。
從“AI第一股”商湯科技到曠視科技,兩大公司的創始人都來自清華。在自動駕駛領域,從小馬智行、文遠知行、Momenta,到地平線,也全是清華軍團,他們組隊“圍獵”提出Apollo計劃的李彥宏,難道只因為後者來自北大?
吃瓜群眾屢有耳聞,北大和清華向來存在鄙視鏈。許知遠和百川智慧創始人王小川之間曾有一段對話,王小川選的是清華計算機系,許知遠選的是北大計算機系,兩人紛紛為對方的選擇不解。
為啥,王小川舅舅是北大畢業的,但王小川仍然義無反顧去了清華,只因為“我媽認為舅舅迂腐,北大沒戲了”,而選了北大的許知遠卻認為“清華比較呆,所以我們選北大”。
進入大模型時代後,北大還沒啥驚天劈地的顯性成果,清華又出動了。北京市場的大模型六小虎(智譜、MiniMax、百川智慧、月之暗面、階躍星辰、零一萬物),其中來自清華的創始人有3位,再次佔領了一半天下。
當然清華畢業生不是就沒煩惱。最近,這幾個清華哥就被來自浙大畢業生梁文鋒釋出的DeepSeek,搞得悶悶不樂。
因為梁文鋒用AI界拼多多的價格,完全顛覆了這幾位清華高材生用高成本資金、去搞大模型的“夢想之路”。楊植麟們不得不坐在北京辦公室裡,重新開始思考自家公司的估值管理。
相比較而言,浙大這幾年確實天時地利人和。在中國百強高校榜上,浙大牢牢把第三名的位置把控了多年。
實際上,浙大在計算機領域素有“黃埔軍校”之稱。早在1981年,浙江大學就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所,幾乎是全國第一家。
這幾年,杭州市政府把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資訊軟體,定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數字先導行業,杭州國資在這些領域中佈局活躍。
有錢、有人才、又有強大的創新創業產業土壤,AI界的杭州軍團,想不坐上AI高鐵,全國“杭漂”年輕人都不答應。
清華和浙大之外,難道就沒有第三個持票者?好歹高鐵商務座都有4個躺椅。
武大或許能勉強擠上。部分大眾對武大這幾年的印象可能是“櫻花勝於一切”,但只要想到雷布斯給母校捐的13億天價善款,以及他手持的小米手機和小米汽車兩大發展王牌,武大就應該有資格手拿一張AI常青藤入場券。
圖 | 雷軍在武大捐建的雷軍科技樓-人工智慧科研大樓
02
站票
在車廂中,持有站票者,精神總是高度緊張。一方面他們擁有入艙資格,但必須忍辱負重,時刻緊盯持座者,一有機會就憑實力和機會取而代之,一方面他們也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防稍有不慎就被擠下車。
在AI界高校中,有的高校並不像清華在AI領域紮根得廣而深,但在AI領域的某一圈層擁有較強實力,能夠手持牌權。
比如哈工大,雖然東北創新經濟並不發達,但這並不妨礙它在AI+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去年末,一則“哈工大搞定13.5nm極紫外光源”的訊息刷屏網路。一時間網上紛紛擴散“哈工大突破EUV光刻機13.5nm極紫外光”,似乎我國馬上就要攻破光刻機卡脖子技術了。
業內一些專家出來說明,“這項技術的突破對於國產EUV光刻機制造確實具有重要意義,但應該暫時還無法實際使用到具體的產品當中。”
輿情發展到後來雖然有所降溫,但至少讓哈工大展現了在整個AI行業中的實力底色。
實際上,哈工大的AI優勢,突出表現在AI+機器人和AI+無人機兩大領域。它是國內最早從事機器人研究的高校之一,擁有“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流硬體設施,其機器人工程專業在2024年ABC中國大學機器人工程專業排名及評級結果中位居全國第一。
要說最近幾年哈工大研發的一個最牛機器人,仿水熊蟲醫用微納機器人或應該算其中之一。這種機器人能夠在人體的血液中,揹著靶向藥“游泳”36小時以上,提升藥物運送效率,對癌症病人是一大福音。
今年初,哈工大又研發出一個空地兩用無人機,只有一個蘋果的重量,據說有望未來助力火星探測。另外低空經濟也為無人機產業帶來東風。有資料稱,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規模有望突破8500億,也是一個“多金市場”,期待能為哈工大乃至東北振興帶來真實利好。
圖 | 哈工大的AI+無人機、AI+機器人有實力
作為長江中游最強的理工類院校,華科雖然有了Manus,去年還出了一個熱門遊戲作品《黑神話:悟空》(遊戲工業裡AI的運用越來越強),但之所以沒有把它歸類於坐票者,在於華科的優勢科目一直佈局在電氣、材料、光學、生物醫學等專業上,AI領域給外界的觀感雖然被各種排行榜排名湖北省第一,但放在全國,有榜單把它放在單科全國第十一名的位置。
即便是Manus,目前外界也有諸多議論,有聲音認為它充其量是一個“套殼產品”,相當於是一個基於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助手,創新有限,且未來預計市場還會出現很多同類競爭產品,所以華科雖然一時憑藉校友光芒耀眼,但是否能走得遠,現在下結論都太早。
另外,位於長江中下游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可能也能算持有站票。在AI領域的應用層,科大訊飛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存在,它的智慧語音技術在全國走在前列,目前市值突破千億人民幣。
科大訊飛的創始人劉慶峰,本身就是安徽人,本碩博都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訊類學科就讀。有科大訊飛,中科大在AI領域站穩一席也是有機會的。
另外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有機構把華南理工人工智慧的實力在廣東省內排在第二位,位於中山大學之後,也算凸顯了該校坐二望一的實力。小鵬汽車只要能飛天,華南理工的AI就不會缺科研和應用的最大場景。
03
場外
世界上讓人最痛苦的局,就是隻握有一張場外票,場內的佳餚讓人望眼欲穿。
在傳統C9高校構圖中,作為文理綜合型的復旦大學向來實力不容置疑。但近年復旦大學在科技創新上,給大眾留下的記憶點趨於模糊。
2024年5月,有機構公佈了全國科技創新高校前50名的榜單,復旦只排名第32位。這個排名甚至不如西安電子科大和浙江工業大學。
在AI競爭中,有說法是文理綜合大學的壓力,要比純理工院校大。或許復旦就是一個案例。近年復旦的各種場外新聞多於主業,分散了外界對它的核心關切。
復旦也認識到自己的危機感,於2024年成立“新工科創新學院”,分別涵蓋積體電路、計算與智慧創新、生物醫藥、智慧機器人與先進製造等四大領域,它對標的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佈局——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至少陣地是先有了。
圖 | 復旦大學科技創新只排32名?
另外一個一直在場外盤旋的,南京大學或也能算其二。在金平果釋出的《2024-2025年科技創新競爭力排行榜》上,南京大學排名第18位,這與它傳統C9高校的地位不相符合。
有聲音指出南大問題所在,“沒有頂尖的醫學院,工科實力也不算特別突出,理科雖然很強,但還不夠變態。”
近年,南京創新經濟在長三角也表現平平,不及杭州。數日前,“南京釋出”釋出了一篇題為《南京AI隱形冠軍》的文章,裡面的冠軍是一家名為“南京矽基智慧科技”的公司,這幾年的業務迭代,始終圍繞AI數字人、AI短影片、AI直播展開,給人觀感還是前幾年元宇宙時代吃剩下的產物,故事的性感度略弱,不及DeepSeek的劃時代熱度。
另外,位於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學,本也是傳統C9名校,做人工智慧研究久矣,但它的傳統優勢科目主要集中在工程學和材料學上,人工智慧專業的土壤深度還不明。
另外本地創新企業的數量和質量還比較有限,產業環境以機器人創業型企業居多,且實力多還處於發展初期,尚沒有太出圈的代表性人物。
不過這不代表西安交大以後就沒有機會,作為西北最重要的高校,它和西安文旅一樣,擁有引領全國的潛力。
有公開資料稱,全國有517所院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這凸顯了該行業的火熱。今年開年伊始,從清華到北大、復旦到南大,武大到華科,高校紛紛官宣要進行本科擴招,生源向人工智慧等國家急需戰略產業靠攏。
有分析稱,這意味著高層對於高等教育的定位發生了明顯變化。從此前兼顧服務國家戰略、重視百姓民生需求,轉向更重視前者。
在這種趨勢之下,理工高校正出現跨學科融合趨勢(多數頂級學者都認為,人工智慧應該按照跨學科精神來培養學生),而文理綜合型高校也出現了積極發展“新工科”的勢頭。
這或許將成為我國高校發展的新常態。只可憐了AI時代無一硬核科技傍身的文科生,似乎正大步走在一個不斷縮小的命運棋局之上。
本文轉載自:真故研究室,作者:龔正。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歡迎關注“雷電科技艦”影片號留言討論!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