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週一正式拒絕遵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取消DEI(多元化、公平與包容)專案及篩查國際學生意識形態的要求,此舉可能導致該校失去近90億美元的聯邦資助。這一衝突凸顯了美國高等教育與聯邦政府之間在學術自由、反猶太主義治理和政治干預問題上的尖銳對立。


政策博弈

特朗普政府近期向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和西北大學等頂尖學府施壓,要求其改革校園政策以換取聯邦資金支援。
具體條件包括:
廢除DEI專案,推行“擇優錄取”政策;
篩查國際學生,禁止“支援恐怖主義、反猶太主義或敵視美國價值觀”者入學;
禁止抗議者戴口罩,並對佔領建築的學生實施停學;
審計校方對多樣性的立場,要求領導層和教職員工“價值觀合規”。
政府聲稱,這些措施旨在遏制校園反猶太主義(尤其在巴以衝突引發的抗議活動後),但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在公開信中反駁稱,多數要求“超出了聯邦法律許可權”,是對學術自由的直接干預。




哈佛立場

因此,擁有全球最大大學捐贈基金的哈佛大學似乎已準備好堅決對抗特朗普政府。
此舉還引發了哈佛社群成員和劍橋居民週末的抗議,並於週五引發了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對削減開支的訴訟。在訴訟中,原告辯稱,特朗普政府在開始削減資金之前未能遵循第六章所要求的步驟,也沒有向大學和國會發出削減通知。原告寫道:“這些籠統卻又不明確的要求並非針對任何違反聯邦法律行為的原因而採取的補救措施。相反,它們公然試圖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政治觀點和政策偏好強加給哈佛大學,並迫使該大學懲罰不受歡迎的言論。”
加伯強調,哈佛已自主採取反猶太主義治理措施,但不會接受“政府強加的知識條件”:“任何政府——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應規定私立大學的教學內容、招生標準或研究方向。”

該校律師團隊進一步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要求“未遵循法律程式”,且試圖將“政治偏好強加於大學”,違反了《教育法修正案第六章》(禁止基於種族的歧視)和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論自由)。
哈佛的抵抗獲得部分政界人士和校友支援。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稱,政府的要求是“對高等教育機構的空前攻擊”;校友團體則發起聯署,讚揚哈佛“捍衛學術獨立”。
然而,哈佛大學畢業生、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 )呼籲停止資助哈佛大學。斯特凡尼克曾在一系列眾議院聽證會上就校園反猶太主義問題對各大學校長進行質詢。她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哈佛大學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高等教育道德和學術腐敗的縮影。”
哈佛大學的訴求是其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該舉措旨在動用納稅人的錢向主要學術機構施壓,使其遵守特朗普總統的政治議程,並影響校園政策。校方還辯稱,去年在校園抗議以色列加沙戰爭的活動中,大學允許其認為的反猶太主義行為不受制止;但學校對此予以否認。

資金風險

這場衝突是特朗普政府“重塑高等教育”戰略的延續。此前,哥倫比亞大學因親巴勒斯坦抗議被削減4億美元資助,康奈爾大學和西北大學也分別面臨10億、7.9億美元的資助暫停。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Harrison Fields)稱,哈佛“資助危險意識形態”,已“喪失獲取聯邦資金的資格”。

但批評者認為,政府將教育資助武器化,以推進保守派議程。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已起訴政府,指控其“未提供違法證據即實施懲罰”,程式違法。
哈佛大學每年從聯邦政府獲得鉅額科研撥款(2023年約89億美元),若資金切斷,其醫學、工程等關鍵研究將受重創。加伯警告,此舉還將“威脅國家經濟安全與創新能力”。
然而,哈佛似乎決心對抗。該校律師團隊包括前特朗普政府官員——如調查拜登“檔案門”的特別檢察官羅伯特·赫爾(Robert Hur),這一安排被解讀為“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哈佛大學是政府施壓行動中針對的幾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為了迫使這些大學遵守其議程,特朗普政府還暫停了對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聯邦資助。
ref:
https://apnews.com/article/harvard-trump-administration-federal-cuts-antisemitism-0a1fb70a2c1055bda7c4c5a5c476e18d
https://www.cnbc.com/2025/04/14/trump-harvard-deal-funding-billion-dei.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10701/harvard-response-donald-trump-showdown-white-house.html#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