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執法部門嚴格落實商業駕駛執照(CDL)申請人的英語能力標準,強調所有商用車駕駛人必須掌握基礎英文溝通能力,以“保障道路安全”。該政策雖被指“重申既有法規”,仍在全美華人卡車司機群體中掀起熱議,擔憂與澄清聲交織。
根據行政令,CDL申請人需透過英文筆試、車檢及路考環節,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與執法人員、排程員無障礙溝通。白宮宣告稱,此舉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法規執行漏洞”,減少因語言障礙引發的交通事故。
然而,華人卡車司機社群中流傳著“因英語不達標被吊銷執照”的傳言。部分司機聲稱目擊同類遭遇,但美國華人卡車協會董事會主席耿行向本報透露:“目前沒有實錘案例,僅是口頭傳聞。”她以近期阿肯色州一起攔查為例:一名華人司機因公司押金未繳清被攔,但透過翻譯器溝通後即獲放行,“英語能力並非核心問題”。
耿行指出,CDL考試本身已包含語言門檻:“紐約等州筆試可選中文試卷,但車檢環節必須用英文逐項說明車輛零件名稱及功能,這是硬性規定。”她強調,相關術語屬封閉式專業詞彙,如剎車(brake)、輪胎(tire)等,“透過系統培訓完全可掌握,我們學員從零基礎到流利應對車檢的案例比比皆是”。
多名司機佐證了這一說法。一名從業者回憶:“路考時考官曾突然問廣告牌內容,我以‘專注駕駛’為由搪塞,但事後加強了日常對話練習。”更有人現身說法:“50多歲的前輩連字母表都認不全,考取CDL後也能應付碼頭基本溝通,翻譯機更是重要輔助工具。”
儘管政策引發對“針對性設限”的質疑,但支持者認為,商用車駕駛屬高風險職業,英文能力直接關聯應急處理效率。資料顯示,2023年全美因溝通不暢導致的商用車事故中,17%涉及語言障礙。
耿行呼籲理性看待新規:“卡車英語是工作工具,不是學術考試。只要肯下功夫,沒有過不了的坎。”她同時建議,執法部門可推廣標準化術語手冊及翻譯裝置,減少“一刀切”處罰。
目前,該行政令已進入聯邦機構執行細則制定階段,華人卡車司機群體正透過協會加強語言培訓,以應對可能收緊的審查。這場圍繞方向盤與英文單詞的博弈,或將重塑美國貨執行業的准入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