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出手近 10 家公司。
文丨孫海寧
編輯丨程曼祺
本週二(3 月 25 日),具身智慧公司原力靈機宣佈完成 2 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九坤創投後,中國頭部量化投資公司 “九坤投資” 兩位創始人的一級市場科技投資計劃浮出水面。
我們獨家獲悉,王琛和姚齊聰,九坤投資的兩位創始人已聯合設立早期風險投資平臺 “九坤創投”,和從事量化投資的 “九坤投資” 相互獨立。該投資平臺已在水下執行一年多,期間出手近 10 個專案,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與硬體、航空航天等領域,投資輪次均為 A 輪及 A 輪以前。篩選被投公司時,九坤創投沒有設定明確的賽道限制。

從事量化交易的九坤投資成立於 2012 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量化公司之一,和明汯、幻方、靈均並稱量化 “四大天王”,目前管理規模超過 550 億元人民幣。
王琛進入量化投資行業前,在清華獲得數學物理學士和理論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院士。姚齊聰則有北大數學學士、金融數學碩士學位。
我們瞭解到,九坤的 AI 戰略是開放合作地研發垂域大模型,推動 AI 應用落地,由此拓展量化以外的業務。
2019 年開始,九坤投資使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投資,建設 “北溟” 超算叢集,其中包括高效能、高擴充套件性的 GPU 叢集。近日,九坤投資與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探索基於規則的強化學習在大型推理模型中的潛力,全面深入地分析類 R1 強化學習模型訓練動態過程。
量化投資和大模型的部分技術存在交集——在強化學習方法被奉為訓練 AI Agent 的關鍵路徑前,它已經被用來訓練量化投資策略。量化行業偏好招募數學、計算機背景的研究型人才,用人需求也與 AI 公司相近。此前幻方已經自建研究團隊,孵化出了開源大模型開發商 DeepSeek。
去年,創業者們大多沒從投資機構得到支援。研究機構 PitchBook 資料顯示,無論看交易金額還是交易數量,中國 AI 風險投資還沒扭轉 2021 年後的頹勢。

中國 AI 和機器學習領域的風險投資,左圖為專案數量,右圖為專案金額。資料來源:PitchBook;日經亞洲
投資人不樂觀部分是因為 AI 應用沒有突破式進展。如果用 2022 年 ChatGPT 上線類比 2010 年 iPhone 4 入華時刻,2013 年時,美團、滴滴、今日頭條已經各自摸索出確定的移動網際網路需求;2025 年時,大模型全民應用場景仍只有 ChatGPT 代表的聊天機器人。
而現在,創業者的成功的機率在增加。DeepSeek-R1 開源後,創業者們寫幾行程式碼,就能以更低的成本呼叫和 OpenAI 的 o1 模型差不多的智慧。底層模型智慧提升意味著創業者能探索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時期做產品的模式也逐漸被證偽——當前 AI 產品的核心決定因素仍是模型的效能,無法靠使用者量、使用者資料顯著提升,因為多數普通使用者的反饋對迭代模型沒有直接作用。這打破了過去大廠 “投放獲客—迭代產品—廣告變現—投放獲客” 的增長飛輪,他們相對創業小團隊的財力、人力優勢相應被削弱。
本來主戰場在二級市場的九坤,跨階段設立早期創投業務,是一級市場情緒轉向的縮影。體量相對九坤創投更小、更大的機構也在入局、提速。今年年初,前五源資本投資人陳哲成立早期美元基金 Alphaist Partners,募資數千萬美元;近期,有報道說啟明創投正籌集約 8 億美元用於 AI 投資。
一家美元基金人士告訴我們,他們原定於今年三季度前投完的金額,在一季度末就 “全投了”;也有 VC 合夥人在社交媒體分享:“2025 年創投市場的瘋狂程度,堪比 2021 年。節後每個工作日都在滿滿當當地出差、開會中度過。”
每當轉機出現,錢總會到來。但勢頭要延續,仍需要靠創業公司取得更多進展。由此投資人才能鼓起更多信心、開出更大的支票,開啟正向迴圈。
題圖來源:《矽谷》
–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