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她名校畢業,成為美國最年輕華裔市議員!

文/留學咖啡館
微訊號:liuxue_edufair
當大多數 19 歲的年輕人還在為未來感到迷茫時,一位華裔少女卻已經勇敢地踏入了美國政治的舞臺,成功當選為 Walnut 市議員。
這一重大成就不僅令她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市議員之一,更為年輕人展示了無畏追夢的力量和勇氣。她的名字叫做羅美寶(Kaylee May Law)。
這位年輕的政治新星,用實際行動為華裔移民家庭書寫了新篇章,成為媒體和公眾的焦點。

移民家庭的奮鬥與傳承

羅美寶的父親來自中國香港,母親則是美國人,她是 Walnut 市的土生土長居民。
在上世紀 60 年代,羅美寶的祖父從香港移民到美國紐約,與叔叔一起開了一家洗衣房。隨後,他們一家人搬到加州,在 North Puente 大道的 Baldwin 公園開設了 Panda Garden 餐廳,經營了近 20 年,為家族在美國紮下了堅實的經濟根基。
前兩年羅美寶的祖父去世,享年 92 歲,而就在他去世幾周前,孫女的名字出現在了當地議會的選票上。
羅美寶說:“祖父常常會說,他很高興能來到美國,開創自己的生意,實現美國夢。我認為,從我的角度來看,他非常關心選舉,儘管不會說英語,但他總是去投票,這一點意義重大。”
羅美寶的家庭故事真實地反映了許多移民家庭的奮鬥歷程,儘管她的祖父語言不通,學歷不高,但他深知教育能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把每一分辛苦得來的收入都投入到下一代的學業中。這種家庭價值觀深深影響了羅美寶,成為她成長過程中的強大支援。
成年後,羅美寶選擇留在家鄉,她表示:“延續這一傳統對我很重要,他們為我接受教育和追求成為議員的目標做出了許多犧牲。”

“嚴肅少女”的成長之路

在羅美寶的童年,她總是帶著一副正經嚴肅的表情。她的媽媽回憶說:"她小時候總是很嚴肅,甚至不想看一些同齡人喜歡的節目,她說那只是在胡鬧。"
隨著年齡的增長,羅美寶對傳統教育的課程感到無聊。在初中時期,她的母親建議她開始學習社群大學的課程。媽媽回憶說:"我以為她會選些有趣的東西,但她選了邏輯入門。"
13 歲的羅美寶開始了她的社群大學學習之旅,在 Mt. San Antonio 學院獲得了三個副學士學位,16 歲開始在美國大峽谷大學(GCU)學習,最終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獲得了政府學碩士學位。在每所學校,她都是最年輕的畢業生。
17 歲的羅美寶在 GCU 畢業典禮
儘管如此,羅美寶並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她謙虛地表示:“我知道自己不是最聰明的,但我會付出最大的努力,我認為這對於提前畢業或完成任何事情都至關重要。我不建議每個人都這麼做,但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這個能力……當然,過程中也有很多艱難和掙扎。”
她回憶到疫情期間,在課堂上沒有朋友,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感到很困難,“唯一的遺憾是沒住過宿舍,沒體驗過校園生活。”

從興趣到行動:開啟政治之旅

羅美寶的生活並不僅僅侷限於書本和課堂。她曾在 2022 年青少年奧運會的游泳池中展現過她的速度與力量,作為一名游泳選手,她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然而,對她來說,這只是人生的起點。她心中有著更為宏偉的目標——投身政治。她深知,政治是一個能夠推動變革的舞臺,她渴望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社群服務,帶來積極的改變。因此,她決定參選市議員,開啟了她的政治之旅。
羅美寶自小便與母親一起參與市議會工作,對地方政府產生了濃厚興趣。她曾表示:“我真的很喜歡地方政府,因為在那裡可以更直接地看到變化和差異。”
在談及自己的性格時,羅美寶謙虛地說:“我很安靜,大部分時間都比較內斂。我可能有很遠大的志向,喜歡批判性思維和邏輯,但我不太喜歡公開演講。”
19 歲的羅美寶,作為一名華裔議員候選人,面臨著眾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她沒有退縮,而是透過親民的態度和務實的策略贏得了選民的支援。
在提交競選檔案後,羅美寶立下誓言,要在競選過程中堅持自己的立場,毫不後悔。她認為,瞭解市政法規、熟悉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瞭解當地歷史與競選後勤規劃同樣重要。她說:“一旦掌握了這些,面對公眾提問時,溝通就會變得更加順暢,因為有了背景知識,我不會盲目回答問題。”
她的競選方法簡樸卻充滿力量——敲門。在競選過程中,羅美寶親自拜訪了超過 4,500 名選民,傾聽他們的聲音,瞭解他們的需求,並當場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她的真誠與堅持使她在選民中樹立了良好的聲譽,並贏得了廣泛的支援。
競選期間,羅美寶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需求。她耐心傾聽,認真記錄每一條意見。她知道,只有真正理解社群的需求,才能成為一名有效的領導者。
羅美寶的政治理念非常明確:安全、青少年發展和透明度。她承諾將致力於加強警民關係,提升社群安全,併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教育和職業機會。“我希望 Walnut 市能夠因為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她說。
羅美寶深知,公共安全是社群繁榮的基石。她計劃推動加強警民互動,設立公民安全委員會,推動企業守望計劃以及鄰里守望專案,提高社群與道路的安全,確保措施既有效又公平。
同時,她也強調青年機會的重要性,認為投資年輕人就是投資未來。她將致力於擴大 Walnut 市年輕人的教育和課外活動機會,並與教育者、企業以及社群領導者密切合作,推出強有力的實習計劃,舉辦實習博覽會,為年輕人提供支援與機會。
作為即將上任的市議員,羅美寶將如何為 Walnut 市帶來變革,未來又會經歷怎樣的成長與挑戰,仍是一個未知數。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並將全力以赴,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她不僅代表了年輕一代的聲音,更預示著政治未來的新趨勢。

華裔議員當選,對留學生有哪些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華裔議員的當選,華人社群的聲音在美國政治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實際上,美國的華裔議員數量並不算少,最近的大選中就湧現了不少成功當選或連任的華裔議員。
例如,現任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孟昭文(Grace Meng)在代表皇后區主要亞裔社群的第 6 選區成功連任。此外,紐約州參議會選舉中,代表第 16 選區的劉醇逸(John Liu)以約 80% 的支援率大獲全勝,他的選區涵蓋了法拉盛、貝賽和奧克蘭花園等華人聚居地。
在布魯克林南部的華人社群,共和黨候選人陳學理(Steve Chan)以 55% 的得票率擊敗了現任民主黨參議員曲怡文(Iwen Chu),成為首位在該區當選的共和黨華裔議員。
華裔議員的當選意味著美國政治舞臺上將出現更多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聲音,不僅為華裔社群爭取了更多權益,也對包括留學生在內的廣大亞裔群體產生了深遠影響。
1. 移民與簽證政策的改善
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留學生可能會面臨簽證受限、學術審查以及就業受阻等問題。華裔議員的存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問題。
華裔議員普遍對亞裔社群的移民和簽證需求有深刻理解。對於留學生來說,這種理解可能轉化為更友好的政策支援。他們可以透過推動立法或開展政策對話,為留學生爭取更加公平的環境,避免因國際局勢波動而導致留學生權益受損,幫助他們更順利地完成學業並獲得工作機會。
2. 加強對留學生權益的保護
華裔議員的出現意味著更多人能夠關注留學生在美國面臨的問題,例如校園種族歧視、不公正待遇或與本地學生的資源分配不均等議題。
透過立法或與教育部門合作,華裔議員可能推動出臺更嚴格的反歧視政策,確保留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營造更包容的校園和社會環境。
3. 促進更多教育資源的投入
許多華裔議員高度重視教育,並關注亞裔群體的學術需求。對於留學生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更多的獎學金、助學金和研究專案機會。
此外,議員還可能推動高校加強國際學生支援服務,例如增加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文化適應課程以及設立更高效的國際事務辦公室,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
4. 擴大就業與實習機會
華裔議員的網路資源和政策影響力能夠為留學生爭取更多的就業與實習機會。例如,他們可以透過與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合作,鼓勵僱主招聘國際學生,或者透過立法降低留學生在職場中面臨的法律障礙。
此外,他們還可能推動在高校和社群中舉辦更多面向國際學生的職業博覽會,幫助他們接觸到更廣泛的就業資源。
5. 提升留學生的社會認同與歸屬感
隨著華裔議員在美國政壇的地位不斷提升,留學生群體也會從中受益。議員們的成功不僅打破了傳統政治中的文化壁壘,也提升了亞裔群體在美國社會中的形象和認同感。作為華裔議員,他們往往具有跨文化背景,更傾向於推動中美之間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這可能包括增加兩國大學的合作專案、交換生計劃以及短期學術訪問機會,為留學生創造更多的發展路徑。這種積極的社會氛圍能夠幫助留學生更加自信地融入美國社會,減少文化隔閡和身份認同的困擾。

倡導理性閱讀,離夢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