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西北某邊陲小鎮。
一座供熱站的鍋爐,掉出了一具屍體…
屍體是小鎮上的一個女人,程春。

當晚,只有三個人在供熱站:站長丁寶元,煤礦工人劉三成,還有徒弟王良。
當年,案件似乎結束得很順利,丁寶元最終主動承認,自己殺人了。

但沒想到,十年後,2014年,丁寶元卻在監獄裡面喊冤。
案件重啟,本地警察陳江河和外派警察羅英瑋,翻案調查。
這才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丁寶元的妻子孫彩雲,看似每月來探監,實則早就在外面包養了男人:作家關喬。
他們似乎想要謀取丁寶元的財產…
那十年前,孫彩雲也有可能想獨吞財產,而讓丈夫頂替坐牢嗎?



還沒等查明白,不久之後,供熱站的鍋爐裡,掉出第二具屍體:劉三成。
好傢伙,當年就三個人,丁寶元坐牢,劉三成被殺,似乎線索指向了王良…

但第四個人物出場:劉三成幾乎從不回村的兒子劉大志,給父親奔喪。
但在審訊中,這個劉大志卻莫名其妙地撒謊…

不僅如此,私下的他,有嚴重的潔癖…
他很怕鬼,連住酒店都要自帶監控…

而當年,還是學生的他,似乎與做皮條生意的程春,有過一段情…
隱藏的真正主角,似乎終於登場…

而以上資訊,警察並不知情,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供熱站的鍋爐,又燃燒起來了…
這回,難道又有誰被燒了?


以上這個片段,來自優酷白夜劇場已經完結的12集懸疑片《沙塵暴》,可以說是近期最佳的懸疑犯罪社會派劇集。
一開始也許有些撲朔迷離,但所有線索收束起來,竟然每一條看似離譜的都能連上,也許有些小bug但沒有崩,依然很值得看到最後一集,可以放心追…

也許你會顧慮,這部片一開始破案沒啥眉目,還有看點嗎?
我想,就算一開始你還沒看懂,但絕對會先被這些生動,又真實又離譜的人物所吸引。
比如陳江河,由饢裡饢氣的段奕宏扮演,光是聽他用新疆味兒的普通話和村民,警察聊天,都可以看一整天…

比如丁寶元,在監獄裡看似窩囊,做所有人的小弟,甚至被嘲笑戴綠帽,被叫“環保”。
是的,在那個年代,哪怕是進了監獄的人,罵人都不帶髒字的,真·雅緻啊…

但其實,他也是個狠人,日夜研讀男小三關喬的書,就是那本《沙塵暴》。
他日日滋養恨意,恨不得出來刀了這姦夫淫婦…


而另一邊,作家關喬,明明賣的是魔幻主義現實小說,但他的現實更魔幻。
只有一部爆款,之後一直滯銷。
淪落到新書發表會只能到菜市場推銷,只有小孩兒聽他講。


一個小孩聽著聽著,不小心撒尿在了書上…

但好在,他硬貨不行,但愛吃軟飯。
他吃上了擁有丈夫財產的孫彩雲的軟飯。
而且特別聽話,極具男德,說一不二。
但其實,他也腹黑,竟然想著和孫彩雲一起,拿獄中丈夫100萬的冤牢賠償金。
他也PUA孫彩雲:什麼文學是聖潔的,文學是我們兩個人的救贖,咱要為精神而活…

但孫彩雲是誰啊?全劇唯一不會被PUA的女人。
因為她從來只為自己而活,所有男人,似乎都是她的工具。
想獨吞丈夫丁寶元的財產,那就想辦法讓他蹲監獄…

看中作家關喬,也是因為她不僅要做城裡人,更要做有文化有面子的城裡人…

她比所有人都更直視自己的慾望,所有人不過是她的墊腳石,甚至懷孕也是她的伎倆。

但也正是這層深入骨髓的冷漠,足以讓她精準地嗅到整座小鎮所有人心中幽微的黑暗面。
她總能用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勾引出隱藏在人心深處的慾念,以一己之力串起了蔓延整座小鎮十年過去都近乎閉環的懸案…

如果遇上個公事公辦的警察,在那個技術缺乏的年代,也就這樣過去了。
但很不幸的是,她遇上的,是同樣紮根於此的陳江河。
這個總愛和人聊閒篇的警察,見證過這個西北邊陲小鎮的衰落,他生於斯長於斯,他真正與這個縣城的人同生活共命運,喝羊湯,吃饢餅…

他感同身受過,時代變遷鑿刻下的深深印記,每一個人留下來的人,心中的憋屈,求得不得…


所以他可以又邪又準地,進入孫彩雲的腦回路。
這是一個在沙漠裡,為了活下去,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交易的女人…
既然什麼都可以交易,婚姻可不可以,肚子裡的孩子可不可以?
也正是在這一步步深入人心的蛛絲馬跡的察覺中,三言兩語的聊閒篇中,案情得以展開…

關於如何破案,陳江河有一個反思,很有意思。
他說,現在辦案似乎有很多新的技術,攝像頭,大資料,DNA…
但是也許,最老派的辦案方式,去查人際關係,去查情感線索,去查家庭背景,以及真正瞭解眼前這個人,可能更能解釋這些案件本身。

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與破案都無關的議論,正是這部劇最大的驚喜。
它也許有些邏輯有一些bug,如果你是非常嚴謹的推理粉,可能會找到一些不那麼嚴絲合縫的漏洞。
但它有一種現在國產劇稍有的,獨特的氣質:它呈現出了一種老派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

原來一座小鎮,警察與兇手之間,兇手與幫兇之間,罪犯與受害者之間,彼此瞭解到這種程度,彼此可以這樣窺見彼此的光明與陰暗。
是互害還是共謀,是殺害還是解脫,是共生還是絞殺,早已超出了法律的邊界…
這裡面有太多的灰色,太多的荒謬,就像這個西北邊陲小鎮,不經道理就卷塵而起的沙塵暴…
這種渾濁的狀態,更逼近真實,就是日常本身…
這種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親密與較量,人性的千鈞一髮,太危險又好看了…


回到劇情,以下涉嫌劇透,所以放在了後面,如果前面的內容已經足夠吸引你,去看就完事了,12集已經更新完畢,我能說,這劇沒垮,值得看到最後。
如果要說這部劇的核心,那我想大概是一句話:
這是一個看似全員惡人,實則全員恨人的劇。
比如劉盈盈和王良。
劉盈盈是劉三成的養女,王良是劉三成的徒弟,義子。
劉盈盈為了掩蓋弟弟劉大志的罪惡,被迫作為“肉票”嫁給王良,堵住王良的嘴。
王良也有私心,他從小愛慕劉盈盈,於是,兩人達成了邪惡的約定…
肉票這個詞,一時之間,竟不知道是“肉”更噁心,還是“票”更噁心…

但父親卻似乎帶著理所當然:但不就是個男人嗎?不就是結婚嗎?和誰過不是過?你要識大局,要為你弟弟著想,你不要毀了這個家…
甚至認為,劉盈盈“生了孩子就好了,生了孩子就踏實了,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當她反抗,父親卻說:為了這個家,你已經犧牲了,你就千萬不能再變了,行嗎?
原來犧牲是可以不間斷的,原來血包是可以一直被吸血的,原來女兒就是這樣被當做不值錢的耗材,原來只有兒子才是家人…


甚至連原本有歹念的王良,打算放棄這一切,和劉盈盈分開。
沒想到劉三成不樂意了:我信不過王良,如果你們離婚了,王良的嘴就不嚴了。
要離也可以,你幫我殺掉王良,只有死人不說話。

而且殺人,只能劉盈盈去殺。
萬一自己去殺,連著自己這邊找到弟弟怎麼辦?
如果是劉盈盈去殺,那頂多會被認為是夫妻情殺,就不會影響到弟弟…
而且此時,劉盈盈懷孕了,懷孕還會還會減一些刑…
劉三成算得準準的,這殺人的活兒,把自己和親兒子摘得乾乾淨淨的,無論如何,保住寶貝兒子。


劉盈盈氣得全身發抖,竟然還有這樣的父親,草菅人命,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裡…
她恨,恨得要死,恨得寧願和王良說真相。


王良驚呆了,義父竟然想殺了自己,這太超出他的三觀了…
原來這位父親,會為了親生兒子,創死所有人…
此刻,義子與養女,曾經的仇人,竟然達成了詭異而牢不可破的同盟…
這裡有愛嗎?有信任嗎?完全沒有,只是恨與更恨之間的選擇。

不只是這一條線,很多其他線索,也有這樣的意味,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仇恨,私慾,利用一具屍體,或者創造一具屍體…
這裡有惡人嗎,有,但是更多的,是恨人造就的惡果…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劇在荒漠拍攝,意象為沙塵暴的原因,這部劇的核心就是:匱乏。
不只是小鎮資源匱乏,所有人都處在一種極端的匱乏中,有人缺錢,有人缺愛,有人缺心眼,小鎮在匱乏,人心也在枯竭…
當弱者不得已拿起刀,以自身作為代價,倒也出了一口惡氣,極端黑暗的背後竟然是一種光明,只不過這代價,實在是太重太重…
這不是一個花好月圓的故事,這是一個魚死網破的故事。
這就是這部劇最精彩的部分,它從來不為正確而生,而是為真實而生,它從來在三觀的邊緣遊走,你會不寒而慄,會突破底線…
看時有種久違的帶勁兒,看完又有一種坦然。
那是一種面對赤裸人性的坦然,它撕開了我們本能都熟悉的那一面,人就是這樣立體,複雜,多面,泥沙俱下的…
而純白的真善美,反而是一種不禁思索的偽飾。




點亮“

”
,《沙塵暴》值得看到最後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