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電源考慮,1u電源如果從靜音方面做考量的話 基本都需要採購魔改版本,例如益衡7660b換貓扇之類的。詢問了yhgg老哥後,我最終選用了全漢FX500G,雖然只是白銀能耗的500w電源,但是他是原廠方案非魔改(有質保),負載在250w以下的時候風扇停轉,也就意味著只要我將整機功耗壓制在200w-250w區間範圍內,日常使用基本可以獲得fanless電源的體驗。類似我之前12490f使用1000w先馬黑鑽的思路。
散熱選用側吹2u金錢豹R67 5熱管散熱器,這應該是支援1700底座最高規格的2u散熱器了,風扇替換成了貓扇A6025風扇,因為2u散熱器的解熱能力全靠暴力扇的高風量來吹透散熱器來帶走熱量,所以更換完貓扇後,散熱效能會大打折扣,測試下來貓扇滿速估計也就只能應付120w左右功耗的cpu。如果為了保持安靜就需要給cpu進行降壓。
考慮到解熱能力,cpu選用了最近價效比非常高的i5 12600KF,並且在這個功耗區間,基本要放棄超頻能力了,所以主機板選用一塊價效比高的b760i主機板即可。經過價格和配色的考量,還是選用了銘瑄B760i D5,整體配色純黑,介面夠用,帶兩個網口,以後淘汰的情況下還能做其他功用,主機板bios非常簡陋,但是還是帶有offset選項,我也不超記憶體,基本除了降壓不會有其他額外的操作,但是能抄的作業非常少,對於我這種對引數指標不是很清楚的人來說,得瞎摸索。
半高顯示卡因為4060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這類機箱的戰鬥力,半高雙槽卡只能從gtx1650或者價格高昂的專業卡內選擇,半高4060相對A2000或A4000這類專業卡來對比的話,價格 效能以及散熱平衡的非常好。我要求不高,基本也不玩遊戲,能穩定使用以及在PS AI降噪比我原因的intel獨顯快就夠了。顯示卡方便購買的只有遮蔽和華碩兩款,最終選擇了遮蔽牌,沒辦法,價格更便宜。
最終考量下的配置清單如下
CPU
|
I5-12600KF盒裝
|
主機板
|
銘瑄挑戰者B760I D5 WIFI版本
|
記憶體
|
十銓 引領者 ddr5 16G*2 6000 C30 黑色
|
顯示卡
|
遮蔽牌 4060 8G半高刀卡
|
電源
|
全漢FX500G全模組1U電源+定製模組線
|
散熱器
|
金錢豹側吹2U伺服器塔式散熱器R67 5熱管+Noctua貓頭鷹NF-A6
|
機箱風扇
|
Notua 貓頭鷹NF-A8 PWM BK黑色
|
機箱
|
船長v9.1
|
硬碟
|
WD SN550 1TB(舊物利用)
|
硬體開箱
























瞎折騰嘗試內容
因為玩不太明白折騰bios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只能一個個引數嘗試修改,怕aida64上的功率顯示不準確,透過插座上的功率計來確認修改的引數是否有效果。
引數1
未修改bios,預設跑CINEBENCH 2024
跑單核 功率計顯示82w 最終cpu溫度穩定在60度,風扇未滿載 電壓顯示1.3V 軟體內顯示卡顯示功耗50w左右
跑多核 功率計顯示220w初始 溫度馬上破百撞溫度牆後降頻功耗回跌到175w 溫度在100上下波動,電壓顯示1.1v 核心頻率P核3.9 E核心3.2

引數2
依葫蘆畫瓢修改內容
Core Voltage Mode 電壓偏移模式
offset -200
IA AC Loadline 10
試過ACll 60 100 兩個引數,發現跑多核的時候起始功耗正常,但是馬上就會衝到220w,嘗試了10後,雖然跑分過程中功耗會逐步升高但是會有一個上限值。
此設定下只測試了下多核跑分情況 結果如下
起始功耗180w,後續到190w,3分鐘溫度撞100度 電壓在1.1v左右 P核心從4.5-4.4之間波動,E核心穩定3.4

引數3
Core Voltage Mode 電壓偏移模式
offset -200
IA AC Loadline 1
起始功耗175w,後續到185w,5分鐘溫度撞100度 電壓在1.1v左右 P核心撞溫度牆後依舊會從4.5-4.4之間波動,E核心穩定3.4
結果如下

引數4
Core Voltage Mode 電壓偏移模式
offset -250
IA AC Loadline 1
起始功耗175w,後續到185w,4分鐘溫度撞100度 電壓在1.1v-1.08v左右 P核心撞溫度牆後依舊會從4.5-4.4之間波動,E核心穩定3.4
結果如下

引數5
Core Voltage Mode 電壓偏移模式
offset -300
IA AC Loadline 1
起始功耗170w,後續到185w,4分多鐘溫度撞100度 電壓在1.05-1.08v左右 P核心撞溫度牆後依舊會從4.5-4.4之間波動,E核心穩定3.4
這次順帶一起測試了單核跑分是否有掉分情況

以上測試完,不管我offset降得再多,在跑分的時候起始功耗雖然低,但是會慢慢提升到180-185w左右,-300的時候有撞牆出現核心頻率驟降的情況,最終我選擇了-200的引數設定,個人感覺如果散熱器效能再強一點應該可以穩定P核在4.5,出現降頻波動都是在溫度突破100後,散熱前期還能苦苦支撐,但是風量不能完全帶走熱量導致積熱升溫。或者透過比較專業的設定將cpu功耗能限制在105w-110w區間且不降頻的話 跑分大概可以壓住,我多次跑分cpu功耗大概都在110-120區間內。個人想過直接限制功耗來保證cpu溫度不撞牆,不過引數設定沒找到。

如果對銘瑄主機板引數瞭解的兄弟可以給個作業抄一下,十分感謝。
最後就是除錯了cpu的風扇策略,之前用過微星,遮蔽牌的主機板,cpu風扇除錯曲線可以立即生效,可以測試風扇不同轉速下的噪音,銘瑄主機板只能透過cpu溫度對應風扇轉速百分比,而且只有重啟後才能生效,只能自己大概估摸一下,很難做到精細調整,還好我日用只是看影片和瀏覽網頁,基本上屬於比較暴力的將風扇轉速壓低,只有高於90度的時候全速降溫,cpu熱就讓他熱。
如果要求比較高的還是上主流品牌主機板,之前nas用的銘瑄畢竟價效比高,扔到櫃子也不用關心噪音如何。
以上內容分享結束,感謝觀看~
內容補充
關於3d列印的散熱器外殼,剛開始畫了一個壁厚1mm的模型,借用朋友的樹脂列印來驗證裝配契合度,後續找的商家列印耐高溫尼龍,因為材質的不同導致強度不夠,列印了多次都是變形的,最後壁厚加到2mm厚沒有問題,列印尼龍的玩家記得注意一下,尼龍沒有純黑,只有黑灰,圖中的顏色都是我後期用噴罐上色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