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找處長到中南海彙報工作,原因只有一句話:主管處長最瞭解情況

今日看到一篇文章,是外交部歐亞司原司長周曉沛的回憶文章,其中回憶了給江澤民同志直接彙報工作的點滴。其中有兩點印象深刻:一是江澤民說主管處長最瞭解情況,所以直接喊部委處長到辦公室彙報工作;二是談完話以後,堅持走到大門外送參會同志離開,禮賢下士之風可見。作一分享。原文如下:
1991年2月的一天上午十一點,田曾佩副部長給我打電話,說下午二點鐘要去中南海向江澤民總書記彙報有關蘇聯問題的情況。我問,還有誰一起去?田副部長說,就你一個人。我說,那怎麼行呢,至少還應有一位司領導去。田副部長說,江總書記說了,主管處長最瞭解情況,你就去吧!
以前我從未單獨見過中央首長,而且也不知道首長會問些什麼問題,要準備的話時間也來不及了,心裡十分緊張。剛好不久前,駐蘇聯使館研究室主任陳棣參贊調回國內,他是一位“蘇聯通”,情況比我熟悉。我找田副部長說,一個人去怕講不好,想請陳棣同志一塊去彙報,也可壯壯膽。田副部長考慮了一下,表示個人認為可以,但得向江辦(江總書記辦公室)打個招呼。
中午一點半,江澤民總書記的秘書錢泳秋同志來外交部接我們一起去中南海。江總書記在會客室等候。一見面就用俄語向我們問好,並拉著我們倆人的手,一塊兒坐到了一個長沙發上。見我們有點拘謹,江總書記說,今天沒有什麼特別的話題,可以開“無軌電車”,放開隨便聊聊。
江總書記先談起50年代在蘇聯斯大林汽車廠(莫斯科利哈喬夫汽車製造廠)實習當工人的情況。他說,蘇聯“老大哥”性格豪爽,對我們中國人特別友好,傳授技術毫無保留。那時,他們吃住都在一起,經常聊天,什麼都談。記得有一位老工人對他說:“Коммунизм еще далеко,далеко”(共產主義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當時還不太理解,現在看來,人家說得對啊。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搞了幾百年時間,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路還遠著呢!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有人提出疑問,說哪裡需要那麼長時間?很顯然,我們對社會主義本身的艱鉅性、複雜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講到這兒,江總書記若有所思地說,他記得俄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好像叫“Тише идешь(едешь),дальше будешь”。意思是寧靜致遠,很有哲理呵!
然後,江總書記問我們,現在坐火車去莫斯科怎麼走,需要多長時間?我說,從二連浩特出境,經過蒙古,從納烏什基進入蘇境,穿過西伯利亞,路上總共需要近一個禮拜的時間。坐的是我們自己的國際列車,只是過境時需要換裝輪對。因為我們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準軌,而“老毛子”用的是寬軌,比我們的寬出85毫米。原來我還想講一個沙俄時期為何設計寬軌的笑話,話到嘴邊打住了。
江總書記說,那時他們乘坐的是蘇聯列車。從滿洲里出境,中途還要換幾次火車,得花兩個星期的時間。說到這兒,江總書記讓秘書拿地圖,並站起來搬桌子。我們趕緊過去,與江總書記一起將一張四方桌搬到客廳中央。江總書記說,這張八仙桌是他調到北京工作時專門從上海帶來的,用習慣了。我們一起將地圖攤開,大家都趴在桌子上。江總書記用手指著北京-莫斯科的鐵路線,一站一站地詢問沿途情況。我和陳棣分別介紹了貝加爾湖、伊爾庫茨克、西伯利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葉卡捷琳堡)、烏拉爾山、伏爾加河、莫斯科等地的概況。
之後,我們又重新坐到沙發上。江總書記詳細詢問了有關波羅的海三國曆史、東歐劇變後的情況和蘇聯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以及蘇共的前景等。最後,談話才轉入正題。江總書記說,他已多次接到戈爾巴喬夫的訪蘇邀請。幾天前,他會見了訪華的蘇共中央副總書記伊瓦什科時,對方又轉交了戈爾巴喬夫的親筆信。信中盛情邀請他訪問蘇聯,並強調這種新的最高級別會晤必將推動雙方在各個領域互利關係的加深。江總書記轉向我說:“今天請你這位蘇聯處處長來,是想請教兩個問題:一個是,在當前形勢下,要不要去蘇聯訪問?有人說,蘇共的執政黨地位已搖搖欲墜,現實情況到底怎麼樣?另一個是,以什麼名義去訪問比較方便?有人建議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訪問,你們覺得如何?”
我看了陳棣一眼。他向我點了下頭,示意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想法。我直截了當地表示,據我們觀察,蘇聯國內政治、經濟形勢都非常嚴峻,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蘇聯共產黨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援,垮臺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去年中蘇兩國、兩黨關係正常化以後,各個領域的雙邊關係發展順利、平穩。蘇聯內部包括反對派,都支援進一步發展對華關係。個人認為,繼續保持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互訪勢頭,有利於維繫和發展兩國的正常友好合作,也有助於打破西方對我國的孤立和制裁。至於以何種身份往訪,認為不宜過分突出黨的關係,建議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銜。而且,戈爾巴喬夫訪華時用的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蘇共中央總書記兩個頭銜。鄧小平同志會見戈爾巴喬夫時,用的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銜。
江總書記聽後點了點頭說:“好,就以雙重身份訪問。錢其琛外長作為首席陪同,突出國家關係。就這麼定了。你們回去後,可以向中聯部通個氣。”我猶豫了一下,小聲地說:“江總書記,這次訪問好象是中聯部主辦的,我們不太好說啊。”江總書記笑了笑說:“噢,你們是兩個系統,不為難你了。我就讓中辦(中央辦公廳)協調吧!”
談完話以後,江總書記送我們到門口。我說:“江總書記,您沒穿大衣,請留步吧!”他說:“不行,我得送你們上車。”穿過一個小院,一直送到大門外。江總書記與我們一一握手,說了句“До свидания”(再見),並向司機交代說:“開車不要太快,把他們倆安全送到家裡。”
上車後,我一看錶,已經下午4點多了。我們與江總書記整整談了兩個小時的話。我對陳棣說:“老陳,今天幸虧你一起來了,否則真怕過不了這一關。”回家後,我連夜將江總書記談話的情況寫了書面彙報。第二天,交給了蘇歐司和外交部領導。
後來,江總書記辦公室給我打過幾次電話,說總書記要學習俄語,讓準備一些俄文材料。除了蘇聯報紙外,我們還送去了一些俄語日常會話和成語等資料。
1991年5月15日至18日,江澤民總書記應邀對蘇聯進行正式訪問。這是1957年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以來兩國最高領導人在莫斯科的首次會晤,也是我國領導人最後一次訪問蘇聯。我作為工作人員隨同前往,主要任務是參加寫會談簡報。這次高訪七個月之後蘇聯這個國家消亡了,但兩國領導人在會晤中所達成的協議以及《中蘇聯合公報》的基本原則,並未因蘇聯解體而失效,都繼續得到了中俄雙方的確認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