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紐約人搬到洛杉磯是一種什麼體驗?看完不得不狠狠點了….

土生土長的紐約人搬到洛杉磯是一種什麼體驗?
看完不得不狠狠點了…
關注嗨翻洛城
每天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東西海岸雖同處一國,文化差異卻十分顯著。對於長期生活在某一邊的人而言,搬到另一邊生活會是一件充滿趣味的事,因為會邂逅諸多新奇、甚至令人驚歎的不同之處~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小說作家 Amanda Pellegrino 的親身經歷。這位在紐約土生土長的女孩,最近搬到了洛杉磯,她分享了那些讓她最為驚訝的體驗。
Amanda 成長於紐約皇后區,大學四年時光在華盛頓特區度過,之後便搬到了曼哈頓。她曾篤定自己會在此安居一生!
她是個不愛開車的人,習慣步行前往任何地方,覺得要是家門口沒有便利店、美甲店、乾洗店、冰淇淋店和酒吧,生活便無法正常運轉。然而,如今她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洛杉磯的旅程……
Amanda 寫道:“我只是覺得,是時候改變一下生活狀態了,也想親自感受一下大家口中加州那‘完美的天氣’。”
2025
洛杉磯:
汽車成為“時尚符號”
在洛杉磯,汽車文化給 Amanda 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她深知洛杉磯是一座“非開車不可”的城市,卻未曾料到人們會將汽車視為昂貴且誇張的時尚配飾。在西海岸,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洗車、保養汽車,似乎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常態。
Amanda 回憶起在紐約的生活,若有人擁有汽車,並且幸運地找到了停車位,通常也只是在週末出城遊玩時才會駕駛,絕不像洛杉磯人那樣對汽車進行誇張的改裝和精心打理。
2025
酒吧文化:
“目的地”與“無酒精雞尾酒”的碰撞
Amanda 談及紐約的週末時光,她和朋友們常常毫無計劃地在街頭漫步,遇到心儀的酒吧便毫不猶豫地走進,享受愜意的時光。而在洛杉磯,酒吧文化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更像是“選定目標、直奔主題”。人們會提前選好一兩個心儀的場所,然後整個夜晚都沉浸其中。
這或許與當地的交通狀況有關。由於許多人選擇開車出行,既不想將愛車隨意停放,又需要合理安排飲酒與清醒的時間,以便安全駕車回家,因此每次外出都需精心規劃。
“在洛杉磯,無酒精雞尾酒的受歡迎程度遠超紐約。”由於人們需要駕車回家,要麼選擇適量飲酒,要麼乾脆只點無酒精飲品。而在紐約,人們出行多依賴公共交通,無需擔憂飲酒後駕車的問題。
當然,在洛杉磯安排不飲酒的社交活動也更為輕鬆。這裡氣候宜人,人們可以選擇徒步、騎行、沙灘漫步等豐富多彩的方式相聚。
2025
天氣:
情緒的“晴雨表”
Amanda 發現,加州的陽光似乎讓人們的情緒變得格外敏感。只要天氣稍有變化,大家的情緒也會隨之波動。洛杉磯大多數時候陽光明媚、溫暖宜人,因此一旦天氣出現瑕疵,如有風、多雲、氣溫低於 60 華氏度(15 攝氏度)或下起小雨,人們便會抱怨連連,甚至臨時取消既定安排。
Amanda 坦言,自己也受到了這種心態的影響。“上週,我竟然因為覺得‘太冷’而放棄了在院子裡寫作,躲回了屋裡——那天的氣溫其實是 65°F(18 攝氏度),陽光明媚,微風輕拂。但過去在紐約,要是三月裡氣溫達到 65°F 且陽光燦爛,大家(包括我自己)都會迫不及待地湧入中央公園,享受野餐、曬太陽、玩遊戲、品嚐乳酪拼盤的樂趣。”
紐約人早已習慣了季節更迭帶來的氣溫變化,一點小雨或微風根本無法阻擋他們外出的腳步。
2025
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洛杉磯的“慢節奏”
在 Amanda 眼中,洛杉磯與紐約的工作文化截然不同。在紐約,“忙碌”常常被視為“重要”的象徵。Amanda 曾經也會在週五晚上帶著電腦前往酒吧加班,但在洛杉磯,人們似乎更善於設定界限,守護自己的生活節奏。
這或許與當地宜人的氣候密切相關。當然,洛杉磯也不乏懷揣夢想的奮鬥者,但當你身處加州海岸線旁,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和輕柔的海風時,“放慢腳步、稍作喘息”似乎變得更加容易。
往期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