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陳拙。
今天是聖誕節,臨時加更,想給大家介紹一位舊朋友。
兩年前,我認識了一位法律工作者,他叫張飛,精通各種詐騙案件。

張飛的系列【謊言破解者】,已經刊發了4篇故事,被幾十萬讀者看過,這是其中一張插畫
直到兩週前,他來北京和我見面,我懷疑自己也成了詐騙案的受害者——
他不只長得不像好人,實際也是個“大騙子。”
過去的5年裡,他主要做一件事:用各種方法,“騙”詐騙犯的錢。
張飛還給我分享了入門秘籍:幹這行沒有門檻,只需要兩種素質,第一是“不要臉”;第二是“沒素質”。他依照這個標準,在川渝建立了一個“律師團夥”。常年得到當地同行的熱情“誇讚”,一度被稱為【最不要臉律所】。
我給你們簡單講講這幾個成員的事蹟——
第一位律師助理,是詐騙前科人員,頭天被錯抓進派出所,第二天就能和看守他的女警成朋友;
第二位是位女律師,辦案喜歡“武鬥”,跟老賴追債,拿菜刀抵著老賴的手;
最後一位入夥的是個高材生,辦案喜歡“智取”,在醫院看病時和院領導聊上幾句話,就能讓這些陌生人談下百萬訂單;
至於“團伙”的核心頭目張飛,他擅長將詐騙犯騙到現場,亮出證據,讓對方當場借網貸都得還債。
張飛在北京的這半周時間,我讓他給我詳細講述了這幾人的故事,並把這些故事整理成一個系列,就叫【不要臉律所】。
在這個團隊裡,他們最喜歡的誇讚是“你們看起來真不像好人”,因為絕大多數時間裡,他們也只幹一件事,在合法範圍內,以惡制惡。

我問過張飛,你們這群人,大多都是高學歷人才,每個都知法懂法,為什麼辦案的手段還這麼極端?
張飛說,他在法律行業呆了近10年,會發現有一些案子,對方有心耍賴,辦理起來就會特別困難——
說完,他給我發了一張圖。

這些壞人會專門鑽法律的空子,不但受害者得不到彌補,也很難對壞人進行懲罰。
更可怕的是,這種案件往往我們抬眼就能看到。
比如那些讓爸媽買著上癮的保健品;小區只收費、不幹活的物業;還有靠“不停倒閉”捲款跑路的健身房和理髮店。
幾年前,張飛的團隊接到一起“補習班投訴案”。
涉案的是一家少兒美術培訓機構,這個機構每過段時間,就倒閉跑路,再換招牌重新開業。
被騙的家長人數極多,與案件相關的材料加在一起,足足有兩個行李箱。
等張飛的團隊上門調查時卻發現,這個機構極其不要臉——他們在其他律師的幫助下,提前規避了所有法律風險。
受害者想維權,不但要付出巨大成本,還很可能沒有結果。
為了討錢回來,張飛的團隊們只能採取更“不要臉”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他們往培訓門口一坐,再往脖子上掛個維權工作證,先通知被騙的家長到新窩點親自維權,再告訴仍不知情的家長這是騙子機構,別來快跑。
在張飛團隊的帶領下,家長們組織有序,文明維權,不但讓機構徹底倒閉,還讓拿到了退款。
張飛說,他從事法律工作這些年,真見過被壞人坑害,又被法律遺漏的受害者。他們已經在前期的維權過程裡,耗費了金錢和精力,如果沒有一些律師使用“不要臉”的方法協助,這些案子很可能會成為普通人無解的問題。
在【不要臉律所】成立的這幾年裡,他們整理了300頁類似案例的處理經驗。

張飛告訴我,他們律所所有成員都是90後,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一開始,他們也都是"正經人".
張飛和第一個合夥人都是名校畢業,最開始也是“精英律師”。
但他們很快發現,坐在高樓裡的精英律師固然重要,但人民群眾也需要接地氣的法律工作者。
律所成立之初,他們為了尋找案源,承接了機關的專案,幫忙處理消費者投訴。
在3年收到的300多起投訴案中,有50多個極難追回損失的詐騙案,最大的投訴涉及到房子爛尾、賓利車出故障,最小的投訴有火鍋味道不好,託尼技術太差,剪頭太醜。
無論事大事小,當事人總面臨相似的困境:用常見的方式處理,成本太高,時間太久,但又當事人確實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傷害,造成了損失。
於是張飛他們接手這些案件,在【不要臉律所】成立幾年內,他們整理了300頁類似案例的處理經驗。字字珠璣,裡邊都是容易把老百姓困住的案例,還有相對應的,能快速解決問題的“不要臉小妙招”。
他們整個律所,也慢慢成長,變成了一群人民群眾隨時能用上的好律師。
如今他想要把這300頁的文件,整理成30個最精華的故事,全都帶給你們。他說自己的目的很單純,這次絕沒有任何欺詐的性質——
我們想講好看精彩的法律故事,讓其中的知識,變成老百姓生活中也能用到的常識。
這樣的故事明天就要刊發。
我跟你們簡單講講,有個男孩就因為幫朋友轉賬,被當成了詐騙犯幫兇,進了看守所。
這就是前面提到,律師助理·詐騙犯前科人員老尚,和張飛的第一次見面。
老尚後來說,當時張飛露著紋身剃光頭,一看就不是好人,但他的案子,“就需要一個’爛屁股‘律師來辦,這樣的律師想得更多,做的更多。”在看到張飛的第一眼,老尚就交付了全部信任。
明天晚上9:04,來看【不要臉律所】的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