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大幅上漲後,2024年美股再次飆升,不過,在經歷了兩年的強勁上漲後(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現在到了謹慎一點的時候。
Glenmede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亞歷克斯·阿塔納西烏(Alex Atanasiu)的資料顯示,在標普500指數連續出現超過20%的年漲幅之後,平均年回報率降至較為溫和的6.7%。科技“七巨頭”或許不會暴跌,但投資者也應考慮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一些醫療保健和消費必需品行業的防禦型股票。
Glenview Trust首席投資官比爾·斯通(Bill Stone)近日在報告中寫道:“2025年將部分資產配置給跑輸的防禦型股票——比如消費必需品和醫療保健——是明智之舉。”
消費必需品股顯然沒有獲得投資者的青睞。雖然去年零售巨頭好市多(COST)和沃爾瑪(WMT)大幅上漲,但消費必需品股ETF Consumer Staples Select SPDR (XLP)去年跑輸大盤,漲幅僅為9%。可口可樂(KO)、百事可樂(PEP)、億滋國際(MDLZ)和塔吉特(TGT)等消費必需品股去年也跑輸大盤,現在很有吸引力。

醫療保健股的表現更差。去年醫療保健股ETF Health Care Select SPDR (XLV)基本走平,這是因為禮來(LLY)的強勁上漲不足以抵消聯合健康(UNH)、默沙東(MRK)和強生(JNJ)等製藥公司的下跌。醫療保險公司可能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以及小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擔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後給醫藥股帶來的影響等因素給醫療保健股帶來壓力。
投資者或許不應該過度擔憂。上文提到的醫療保健股ETF和消費必需品股ETF的市盈率分別約為16.5倍和18.5倍,低於各自的五年高點,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接近22倍,因此這兩類股票還有上漲空間,尤其是醫療保健股。
SentimenTrader首席研究分析師傑森·格普費特(Jason Goepfert)認為,醫療保健股被過度拋售,今年可能會出現反彈。他在報告中寫道:“當一隻指數中有如此多的成分股表現很好或者很差時,我們通常會看到這隻指數出現反向走勢。”格普費特還指出,有足夠多的可靠技術指標“表明這個受打壓的行業前景會變得更好”。
到了某個時點,投資者可能會意識到基本面與估值之間的巨大脫節。華爾街為《巴倫週刊》的2025年選股莫德納 (MRNA)給出的目標價意味著股價有近75%的上漲空間,渤健(BIIB)和再生元製藥(REGN)的上漲空間均超過50%。
消費必需品股和醫療保健股的股息也相當豐厚,如果2025年美聯儲繼續下調短期利率,將成為這兩類股票的一個利好。U.S. Bank首席投資官埃裡克·弗裡德曼(Eric Freedman)近日在報告中指出:“防禦型/收益導向型股票有望繼續對美聯儲限制性較弱的政策立場作出積極回應。”
如果2025年股市漲勢擴大到科技股和其他動量股之外的股票、包括去年表現沒那麼好的價值股,投資者不要覺得意外。
文 | 保羅·R·拉莫尼卡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1月2日報道“After Two Stellar Years for Stocks, It’s Time to Play Defense”。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