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理查德·羅傑斯與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所代表的百老匯黃金時代,好像已經太過久遠,但迄今仍活躍在當代舞臺、被不斷復排的經典名作,仍宣告著他們的巨大影響。
自1943年首次合作《俄克拉荷馬!》開始到1960年漢默斯坦逝世前創作的最後一部《音樂之聲》,兩人一改此前音樂劇流於表面的特性,在音樂和舞蹈中加入了發人深省的情節,並以對種族主義、性別與階級歧視等社會問題的嚴肅探討,重新探索音樂劇的表達邊界,開創了音樂劇的“黃金時代”。二人共合作了11部音樂劇,包括為人熟知的《音樂之聲》《俄克拉荷馬!》《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等9部舞臺作品,1部為大銀幕創作的《州集市》,以及1部為電視創作的《灰姑娘》。這些作品總共獲得了34個託尼獎、15個奧斯卡獎和兩個普利策獎,兩人的創作夥伴關係亦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最富成果的合作。

在兩人的官方網站我們蒐集了關於R&H的15件事,包括一些八卦和更多了不起的紀錄:
1、在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第一部百老匯熱門作品問世的26年,兩人在哥倫比亞大學首次相遇。當時學校有一場由本科生創作和表演的音樂諷刺戲劇,羅傑斯跟著當時就讀於哥大的哥哥來看演出,哥哥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同學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

2、在開啟合作之前,兩人各有合作伙伴,漢默斯坦在為日趨式微的輕歌劇注入了新的活力。1927年他與傑羅姆·科恩(Jerome Kern)創作的輕歌劇《演藝船》(Show Boat),改變了現代音樂劇的發展軌跡。而在與羅傑斯建立密切合作之前,他創作的最後一部音樂劇是全黑人卡司版《卡門·瓊斯》(Carmen Jones)。

漢默斯坦與傑羅姆·科恩
3、在同一時期,理查德·羅傑斯與作詞家洛倫茨·哈特(Lorenz Hart)活躍在百老匯和倫敦兩地,挑戰音樂喜劇的既定規範。羅傑斯與哈特在1938年創作的音樂劇《來自敘拉古的男孩》(The Boys from Syracuse)是百老匯首部以莎士比亞劇作(《錯誤的喜劇》)為基礎的音樂劇。

羅傑斯與洛倫茨·哈特
4、羅傑斯的終身伴侶多蘿西·羅傑斯(Dorothy Rodgers)是一位“家政女王”,她創辦的房屋修繕公司當時是曼哈頓的行業首創,她旗下的工匠團隊負責為人們修繕房屋,進行室內設計,她自己還發明瞭“喬尼馬桶刷”(Jonny Mop),這是一種一次性馬桶刷,使用後可直接衝入馬桶。

羅傑斯與多蘿西
5、《俄克拉荷馬!》是羅傑斯與漢默斯坦合作的第一部音樂劇,同時也開創了音樂劇的新型別,成為美國音樂劇發展的里程碑:它將羅傑斯的音樂喜劇與漢默斯坦的輕歌劇特質融合在一起,音樂和舞蹈與劇情和主題緊密結合,推動了情節發展,豐富了角色塑造。

1955年電影版海報
6、羅傑斯通常在漢默斯坦二世寫好歌詞後開始創作音樂。按諾埃爾·考沃德的說法,羅傑斯的創作速度快得驚人,能“邊上廁所邊就把旋律哼出來了”。
7、兩人的第3部百老匯作品——1947年的《快步前進》(Allegro)——為音樂劇開闢了新的天地。儘管該劇遵循了傳統的結構,但其主要基於一個理念構建,為後來被稱為“概念音樂劇”的作品鋪平了道路——這類作品的劇本和配樂圍繞一個主題或資訊而非敘事情節展開。

8、1953年,羅傑斯與漢默斯坦同時有4部劇目在紐約上演(《南太平洋》、《國王與我》、《我和朱麗葉》以及《俄克拉荷馬》)。市長為了表彰他們為紐約文化生活做出的巨大貢獻,將8月31日至9月6日定為“羅傑斯與漢默斯坦周”。

左為當時的紐約市長宣讀公告
9、1957年,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第一部為電視製作的音樂劇首播:《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灰姑娘》(Rodgers & Hammerstein's Cinderella),由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主演。在CBS的首播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超過1億觀眾(當時人口僅為1.72億!)

Julie Andrews飾演CInderella
10、漢默斯坦和羅傑斯的最後一部音樂劇是1959年的《音樂之聲》,當時漢默斯坦已經罹患癌症,他的最後一首歌是為該劇在波士頓試演期間創作的《雪絨花》。

11、傳奇繼續。1961年《音樂之聲》在倫敦Palace Theatre首演。當時13歲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為年輕的粉絲給理查德·羅傑斯寫過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並被邀請參加幾次排練。多年後韋伯回憶起這段經歷曾說:“偉大的旋律一直深深打動著我。”
12、史蒂芬·桑德海姆幼年經歷父母離婚、搬家、轉學等變故,在同學詹姆斯·漢默斯坦和他的爸爸,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那裡找到了很多家庭的溫暖,漢默斯坦更成為那個帶領他走上音樂劇創作道路的“精神之父”。這個時候桑德海姆也由此認識了羅傑斯,並在漢默斯坦逝世後,於1965年與羅傑斯共同創作了音樂劇《我聽到華爾茲了嗎?》(Do I Hear a Waltz?)。

13、羅傑斯是首位PEGOT得主,獲得過2次普利策獎、2次艾美獎、2次格萊美獎、1次奧斯卡獎和8次託尼獎。
14. 早在音樂劇SIX問世之前,羅傑斯也創作過一部關於亨利八世和他的妻子們的音樂劇!1976年他與作詞家謝爾登·哈尼克(Sheldon Harnick)共同創作的Rex進行首演。但由於市場反應冷淡,該劇在6周後便宣告關閉。

15、為表紀念,1990年,第46街劇院被更名為理查德·羅傑斯劇院。該劇院曾上演過羅傑斯的《隨我起舞》(On Your Toes)和《我聽到華爾茲了嗎?》(Do I Hear a Waltz?),後來也成為了包括《芝加哥》(Chicago)、《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和《漢密爾頓》(Hamilton)在內的熱門劇目的演出場所;
而西44街的一段被命名為“羅傑斯與漢默斯坦街”。該街區坐落著聖詹姆斯劇院(St. James Theatre),這裡曾是《俄克拉荷馬》(Oklahoma!)、《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和《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的百老匯首演地。

理查德·羅傑斯劇院
為紀念這對金牌搭檔合作80週年,2023年,在倫敦西區修復一新的皇家德魯里巷劇院上演並錄製了《羅傑斯與漢默斯坦80週年紀念音樂會》,六度託尼獎得主奧德拉·麥當娜Audra McDonald、託尼、奧利弗獎雙獎得主瑪麗亞·弗裡德曼Maria Friedman、兩度奧利弗獎得主邁克爾·鮑爾Michael Ball等諸多明星卡司匯聚,這對黃金搭檔留下的精彩還在繼續。
《羅傑斯與漢默斯坦80週年紀念音樂會》近期排期
4月4日 19:30 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
4月12日 19:30 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
4月19日 14:30 CHAO藝術中心
4月20日 19:30 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
6月22日 14:30 峨影1958電影城

大部分場館可在大麥app或小程式購票(搜尋劇目或場館名稱),其他場館可在場館公眾號或小程式購買
“新現場”高畫質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透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透過與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松竹株式會社、百老匯高畫質、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畫質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截至2023年8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超過25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香港等69地,放映超過10000場,觀影人次超過8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