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似乎進入到了震動模式
接連多起地震發生!
就在昨晚,
熱搜刷屏:
澳洲附近發生7.3級地震,
恐引發海嘯危機!

澳洲官方緊急回應!
就在昨天晚間,熱搜突然刷屏:澳洲附近的湯加群島突然發生7.3級地震!

雖然湯加群島和澳洲之間有一段距離,澳洲幾乎不會直接感受到震感,但海島國家最擔心的就是地震引發海嘯,這會對周邊所有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我們來看看這一次湯加的地震,這場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31日的凌晨1點18分左右,震源深度僅為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

如此嚴重的地震瞬間給這個旅遊勝地帶來了滅頂之災,一瞬間整個島國到處都是殘垣斷壁。
幸好湯加是一個島國沒有過於高大的建築,否則面對7.3級的恐怖地震,危害只會更大!

幸運的是,即便7.3級的大地震,目前湯加地區暫時還沒有人員傷亡報告出現。

之所以對本地影響有限,可能與地震的地點有關係,首先地震雖然發生在湯加群島,但位置距離主島還有100多公里,湯加的人口主要都居住在主島上,所以沒有直面威脅。

不過湯加氣象部門在地震發生之後立刻釋出了海嘯預警,希望所有居民能夠向內陸或者海拔更高的地區轉移,避免直接被海嘯威脅。
多國對於這次地震也進行了追蹤探測,比如說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初將這場地震的震級定為7.3級,後來改為7.1級,同時發出海嘯警報:震中央300公里範圍內海岸可能出現危險海浪。

不只是美國,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也對這次地震發出了警示資訊:湯加地區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
雖然沒有明說,但這些資訊都指出,湯加的地震可能會對周邊國家造成威脅,畢竟海嘯的擴散能力十分恐怖,以至於周邊的紐西蘭北島和澳洲東海岸都有危險。

紐西蘭對於湯加的地震暫時沒有回應,但是澳洲官方部門已經給出回應:即便誘發海嘯,也不會對澳洲造成威脅。
所以澳洲民眾無需擔憂。但是出於人道主義,澳洲可能會對湯加進行援助,幫助這個島國重建家園,畢竟7.3級地震對於建築的危害可想而知。


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位於緬甸弧地區,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劇烈碰撞的結果,這一地區本就是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頻繁的地震讓很多人開始擔憂:地球真的進入地震活躍期了嗎?
對於這一點,大家其實不用擔心,有專家已經給出了資料統計,看似地震不斷發生,可實際上地震次數同比在減少!
據統計,2025年至今全球共發生17次6級及以上地震,而2024年同期為22次,今年地震活動總體比往年要低。
雖然連續發生了兩次高震級的地震,但很難從這一點上認為地球是出於地震活躍階段。

從歷史規律上分析,地震活動本就具有"活躍—平靜"交替的特徵。
緬甸所在的裂帶從1900年至今已發生10次7級以上地震,這次地震屬於該地區的正常地質活動。
湯加同樣如此,這一地區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質活動本就頻繁,近年來6級以上地震年均發生12-14次,今年的次數其實在正常波動範圍內。

儘管從全球範圍看地震活動並未顯著增加,但是依然要提防高震級地震的發生。特別是一些發達地區或者地震發生頻率極高的地區。
原本澳洲並不算地震高發地帶,但是自從2021年墨爾本地下發現盲斷層以後,維州發生地震的頻率也變得高了起來。

自從2021年墨爾本遭遇5.9級地震以後,地震就成了維州的常見災難,雖然震級不算高,但頻率一點也不低。
特別是整個2024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墨爾本地震的新聞出現。
2024年的2月9日,除夕夜當天墨爾本發生了4.5級地震。

3月7日Geelong西北部Lethbridge發生3.1級地震。


雖然最近全世界範圍內嚴重地震不斷發生,但總體而言地球還沒有進入到狂暴模式,地震發生頻率也沒有增加,甚至同比有所減弱。
但是天災這種東西誰也不能預估它什麼時候會發生,大家能做的就是熟知各種抗災方式,特別是地震高發地帶的居民,如果真的突發天災,第一時間知道如何避嫌!
當然還是希望類似的恐怖天災不要發生,畢竟面對天災,人類是那麼渺小又無力…
綜合編譯/轉載:貓叔徐超
如為編譯和轉載文章,僅代表原出處或作者觀點,僅供參考閱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貓本線上傳媒成立於2011年,是最貼近墨爾本華人的傳媒平臺,每天帶來綜合的當地生活資訊,包括即時新聞、生活資訊、吃喝玩樂、活動介紹。點此關注澳大利亞貓本線上傳媒全平臺廣告合作加微信:cn2mel1 加入墨爾本華人群加微信cn2me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