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參考來源:apnews/ctvnews/reuters/asahi/網路


當地時間3月30日晚11點18分,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群島附近突發7.1級(最初測定7.3級)地震,震源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具破壞力的淺層地震。

震中距主島100公里,強烈震感讓部分建築受損,雖然未見大規模坍塌!
但當地政府迅速釋出緊急避難令,敦促沿海居民撤離至高地,以防海嘯襲擊。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警告,震中300公里範圍內的海岸可能會受到危險海浪的衝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鄰國隨即加強監測。

儘管澳洲官方初步評估海嘯風險較低,但作為南太平洋地區的主要國家,澳大利亞已表示將視情況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幫助湯加修復受損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日本、斐濟、紐西蘭、等國也進入戒備狀態,密切關注後續影響。


湯加為何地震頻發?揭秘“地震工廠”
湯加位於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交界的俯衝帶,這裡被稱為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每年約有200次地震發生,其中大部分震級較小,但強震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而7級以上的特大地震平均百年一遇。

俯衝帶是兩大板塊相互碰撞的區域,其中一塊板塊會逐漸沉入地幔,而另一塊則受到擠壓和抬升。這種運動不僅會引發地震,還可能形成海底火山,甚至塑造新的島嶼。
然而,當積累的應力超過板塊所能承受的極限,地殼便會突然釋放能量,從而引發劇烈地震。

這一現象被稱為“彈性回跳模型”(Elastic Rebound Model),自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後,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其機理,並在20世紀60年代的板塊構造學說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解釋。














今日話題討論
本文參考來源:
https://www.asahi.com/ajw/articles/15691204#:~:text=The%20estimates%20indicate%20the%20potentially,in%20a%20worst%2Dcase%20scenario.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japan-estimates-feared-megaquake-could-cause-18-trln-damage-kill-300000-people-2025-03-31/
https://www.ctvnews.ca/world/article/tsunami-warning-issued-after-strong-71-magnitude-earthquake-hits-near-island-country-of-tonga/
https://apnews.com/article/tonga-earthquake-tsunami-warning-pacific-island-0bcaab5e5e83156846a65ed4655639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