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們都是中國人——能把全世界網友逼到中國這邊的,也只有特朗普了

上一篇文章蛋總評價說:如果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那麼本輪貿易戰就是強國之戰。這一場貿易戰打勝之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再也沒有大的外部羈絆了。
從戰略的角度,為了這一仗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從一帶一路倡議,到中國製造2025計劃。雖然準備了十幾年,但總想準備得更充分些,因此我們絕不會主動惹事,也可以說準備打是為了不打。
實際上我們走的路子還是朱升給朱元璋提的九字三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廣積糧”最容易做到,最難做到的其實是“緩稱王”。
為了“緩稱王”,是要挨自己人罵的,會被認為窩囊、不思進取。比如臺灣問題為什麼遲遲沒有解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緩稱王”,也因此捱了不少罵。
“緩稱王”不是“不稱王”,什麼時候稱王既要看自身實力,也要看歷史時機。為啥說川建國同志是正國級地下黨員呢,他悍然發動貿易戰,就相當於非要給我們黃袍加身。
42日,特朗普用極其簡單粗暴且極不合理的演算法,對全球加徵關稅,世界經濟秩序受到極大摧殘,全球股市綠得跟河北省三河市似的,一場全球性的經濟災難即將到來。
面對美國霸權,全球廣大中小國家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他們從內心需要有一個力量站出來能給美國一個制約。就在這時中國第一個挺身而出,對美國說不。
這個時候站出來,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捍衛了中國自身利益,也給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當頭一棒,起到了捍衛世界經濟秩序、維護全人類利益的作用。中國的反擊,在全球範圍內迎來了廣泛的讚譽。
在外網上出現了一個千古奇觀,很多人站在了中國這一邊。在推特上有一則非常火的圖——“今夜我們都是中國人。”習慣了孤軍奮戰的我們,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但又很難反駁。
包括臺灣省的很多人,也開始為中國大陸點贊。以前在美國反華是主流聲音,但是現在有一多半的人支援我們,甚至很多反賊都倒戈了。
BBC雖然很壞,但只是拿錢辦事,一點兒都不蠢。馬斯克的效率部門斷了經費之後,突然開始客觀地報道中國,沒有了陰陽怪氣,也沒有了陰間濾鏡。
從盛讚新疆、到猛誇哪吒、再到肯定中國製造,以及表揚華為的5G技術,有人稱之為BBC的討薪行動。那意思是你不給我經費,我就誇你的對手。
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之後,BBC繼續討薪。BBC發文稱:對於反制特朗普關稅,中國手上有很多選項,中國不需要向特朗普屈服。
不得不說,BBC位元朗普團隊更瞭解中國人。BBC竟然還說了一句讓很多人為之動容的一句話: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搬出毛澤東的形象,更顯示出他們是玩真的了。
這幾天,很多國家排著隊來訪華:法國外長、西班牙首相、英國貿易大臣和國防參謀長、巴西礦產和能源部長先後訪華。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也計劃訪華,並破例將歐盟峰會移師中國。
美國的威脅也不太好使了。西班牙首相訪華之前,遭到了美國的威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公開威脅,表示“西班牙靠近中方如同割咽喉(自取滅亡)”。
但桑切斯根本不理他,非常高調地訪華,表示要與中國建立更親密的貿易關係,並呼籲歐盟改變對華立場。他來華後簽訂了《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行動計劃》。
歐盟對華外交也的確發生了重大轉變。歐洲人居然在反省拜登政府時期火熱的“友岸外包”“供應鏈去風險化”等政策,想要重建不是美國絕對主導的自由貿易秩序。
現在歐洲有一種說法,G6,也就是不帶美俄的G8將前往中國,探討能否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議,以減少其貿易失衡和扭曲性補貼。
中歐關係迎來轉機。410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歐盟和中國已同意研究為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以取消歐盟於2024年徵收的關稅。
打個比方,比如比亞迪秦plus在歐盟的售價,不得低於2.5萬歐元(相當於21萬人民幣)。這樣的政策既保護了歐洲本土的汽車產業,也讓中國車企多掙了錢。
阿根廷的米萊,號稱阿根廷版的懂王,但人家並不傻。美國威逼利誘阿根廷,放棄中阿貨幣互換協議,否則就拿不到IMF的貸款。
為此,特朗普還要派美國財長貝森特跑一趟。結果貝森特還沒出發,阿根廷把生米做成了熟飯,續簽了中阿貨幣互換協議,根本不給美國面子。
很多國家沒有明著表態,那是給美帝留了面子,他們內心是樂觀其成的,希望中國能獲得勝利,不然他們連90天的豁免期都爭取不到。
蛋總以前說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牆頭草,誰贏他們站誰。我們反擊之後,他們能保持中立,能不站在美國那一邊就不算過分,畢竟以前他們都是站美國的。
思維定勢是可怕的,包括我們國家,還有很多人認為美帝不可戰勝,在國外更是如此。但是國外的明眼人已經發現東昇西降大勢的不可逆了。
聰明的國家已經悄然重新站隊。現在站隊的,估計將來能當上全球政協副主席。等到了我們完全勝利,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站在我們這邊。
美國完敗已經註定了。中國站出來後剛一週,特朗普發現形勢不對,給了中國之外的國家90天的豁免期。搞不好就不了了之,永遠豁免了。
412日,對華關稅戰他們也挺不住了,又開始大面積地豁免中國晶片、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的關稅,這實際上已經宣告對華關稅戰的完敗了,而且副作用很大。
因為你此前口口聲聲說為了促進製造業迴流,結果又開始豁免電子產品。同時,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卻不在豁免之列,這樣反而對美國製造業造成了沉重打擊。
對美國來說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頭。一個是美債危機。今年將有9.2萬億的美債到期,光6月份就有6萬億。一方面,要拆東牆補西牆,另一方面,現在並不好找買家,必須提高票面利息。
最近美債收益率大幅飆漲,要麼是有人大規模拋售,要麼是沒人接盤,或者兼而有之。很多人認為是中國在拋售,其實拋售最兇猛的反而是小日子。
中國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日本人可能會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珍珠港。小日子明裡不敢直接反抗美國爸爸,但不代表不會陰他一下,舔他屁股他還不領情,得了便宜還賣乖。
特朗普最難受的,是東大給他上的眼藥。加稅,勢必引發美國新一輪嚴重通脹。但這個有破法,那就是繼續豁免。現在豁免又丟人,還未必有效,因為有些物資被東大限制出口。
東大的招數,不只是對等加徵關稅,還有其他輔助手段。比如我們突然調整了晶片產地認定標準,以晶圓產地而非封裝地為準。
這就堵住了一條口子,晶片在美國生產過後到中國臺灣封裝,以逃避懲罰性關稅。這樣對臺積電來說,去美國生產的話,那成本要翻番了,問題是美國生產成本本來就貴一倍。
這樣一來,就有力阻止了美國威逼利誘各國晶片產業到美國建廠,並且對美國本土晶片企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有效打擊了特朗普政策的初衷。
離境退稅這招也很厲害,就是美國人來我們這裡旅遊買東西花了10000塊,然後我們給他們退1000塊左右的增值稅。帶回去這些東西,還不用繳納關稅。
我查了一下上海到洛杉磯的機票,也才三四千塊錢。如果在美國買摺合人民幣一萬塊錢的東西,都不如來中國買了,因為關稅佔了一多半,目測美國來華海外代購要火。
來中國打個卡一萬塊錢就省出來了,還能免費旅遊一趟。現在中國對境外遊客,實行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也就是可以在中國玩十天。他們來中國之後,會看到一個跟美國媒體上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還有我們完善了農產品溯源系統。東大和巴西、阿根廷簽署了協議,利用區塊鏈搞了一套農產品溯源系統,包括種植地的GPS資訊、收割時間、運輸路徑、雙隨機抽檢等等。
一旦發現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和雜質率與美國中西部地區相似,就馬上封庫並啟動深度追查資金,這樣可以有效杜絕美國大豆運到巴西陽澄湖。
馬斯克也是著急啊,旗下的兩款車無法賣到中國了,中國的零配件成本翻了一倍多。美國本土農業和製造業面臨滅頂之災,我估計美國快扛不住了。
總而言之,特朗普悍然發動的關稅戰,簡直是光屁股推磨——轉圈丟人,把美國的國際信譽、國際形象砸了個稀巴爛,美債現在都沒人接盤了,可以說美國的霸權岌岌可危了。
現在還站美國的,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需要極厚的臉皮。因為特朗普背刺了跪下的國家,說這些國家跪在地上舔他的屁股求饒(kiss my ass),讓幹什麼幹什麼。
更噁心的是,他屁股是光著的,不是在光著屁股推磨嘛。這段影片廣為流傳,為全世界吃瓜群眾津津樂道。在這氛圍下,哪個國家這個時候屈從美國,不知道會被怎麼編排。
所以特朗普這一場關稅戰,不僅給美國霸權造成了不可修復的損傷,也給中國創造了提升國際形象、展示自身力量、表現大國擔當的機會,簡直是強行給中國披上黃袍。
特朗普的關稅戰,是中美的雙向奔赴,也是中國提前打響的強國之戰。
~~~~~~~~~~~~~~~~~~~~~~
博洋9號羊角蜜
清甜如蜜 脆爽多汁 
果肉清香細膩 現摘現發
特惠價
59.9元  29.9元/
淨重不低於4.5,帶箱5.2-5.5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