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德國潤到瑞士?

這是“好姑娘在德國”的第646篇原創
相信有不少在德國的小夥伴曾想過潤瑞士吧,畢竟瑞士工資高且稅低,但瑞士職場對於非歐盟國籍的外國人並不是很友好,想拿到工作offer不是件簡單的事。在德國的牙醫小夥伴最近拿到了瑞士的工作,小紅書ID 江牙醫在德國 將給大家分享下潤瑞士的想法。
上個月自從老公收到了蘇黎世大學的Offer 後,我也火急火燎的去瑞士各地面試。終於在參加了幾輪面試後也順利拿到了蘇黎世來的Offer。但坦率來說,並不容易。
在這幾次面試中察覺到了瑞士的鄙視鏈。作為一名牙醫,在瑞士其實屬於高階服務業。你的形象,氣質,談吐和技術決定了能不能留住患者(客戶)。不同於德國,這裡沒有所謂的Kassenleistung,90%的人全都是自費看牙。包括檢查,問診全部自費。所以醫生,要有能力,不僅是技術,更是要在第一次就診後建立很好的信任基礎。由此求職時,鄙視鏈就產生了。
診所會首先聘用瑞士當地人並擁有瑞士學歷,其次,位於瑞士德語區的診所會聘用德國人,再其次是擁有德國學歷的歐洲白人,再接著才是其他。雖然我畢業於弗萊堡大學,但是由此可見仍然位於鄙視鏈的底端。
一方面我自問,憑什麼可以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我並不出生於此,德語也並非我母語,但這不能代表我技不如人。相反,每個移民於此的人都付出了雙倍三倍的努力,才能在這裡站穩腳跟。但另一方面,我也明白出於老闆的考量。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是如願以償。
其實現在離開德國比我們計劃的要早,畢竟寶寶只有一歲半。去瑞士意味著要重新找託兒所,重新適應,另外還有每月高達3000瑞士法郎的託管費。對於以前的我來說,生活像是一道計算題,收入,生活成本,開支,結餘,稅收。我曾經疲於計算,想要找到那個最佳價效比的城市。但是自從寶寶出生以來,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收入當然重要,開支也要控制,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成長於一個安全,友善,文明的城市和國度。
雖然在德國作為牙醫收入可觀,可是每當我走在曼海姆或是鹿港的街頭,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自問,這裡有我要的生活嗎?我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可是這幾年來,德國的難民政策,讓德國變得面目全非。我只能用”亂七八糟”來形容這個城市的人。到處都是吸菸的人,無論男女。路上隨處可見衣冠不整,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和菸蒂的外來移民。我沒有貶低別人的意思,但是那些喧譁和煙味確實讓人不勝其擾。而我,本來也是移民,在這個國家眼裡,也許會被歸為一類,即使移民與移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工作於醫療體系,我更能感受這個國家財政的緊迫。到處是預算限制,每個季度每個病人,牙科預算的上限只有80歐,基本上做一個檢查,拍一個片子,預算就已用完。多出的部分,要麼患者自掏腰包,要麼只能等下一個季度。各種稅收,官僚,短缺(缺人,缺錢,各種缺)。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網速跟不上,到處只能用現金支付。需要檔案動輒等待2-3個月。
特別是勞動市場的嚴重缺人,導致員工隨意請病假,工作消極怠慢,而老闆卻無法給予任何批評,因為員工一旦辭職,崗位將沒人代替。如此的國家,我們真心無法想象未來在哪裡。
留德十幾年來,我見證了德國的沒落,不能說是面目全非,但肯定是今非昔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帶著女兒義無反顧地離開這裡,即使瑞士生活成本如此之高,也許我們從此變成月光族。但生活的質量不是本應該就比財富更值得追求嗎。

大家對於德國這幾年的變化是否感同身受呢?看很多人潤到瑞士,有沒有從瑞士潤德國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呀。對作者潤到瑞士後的生活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關注她的小紅書江牙醫在德國

哦。

· 好文推薦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就給我點贊(右下角)和分享到朋友圈吧!
😉別忘了長按下面二維碼訂閱我的公眾號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