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配方改不改?特朗普:問我的嘴,別問科學!

全文2042,圖片8張,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據7月16日媒體報道,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稱,可口可樂公司已承諾將全面調整其美國本土產品線配方,從高果糖玉米糖漿轉而採用純蔗糖原料。
他還特別指出,墨西哥市場銷售的可樂因使用蔗糖而“風味更勝一籌”。

這位自詡“什麼都懂”的總統,現在用一條推文又想改造美企配方了?
特朗普政府將推動可口可樂改用蔗糖的理由,包裝得冠冕堂皇:為了美國民眾的健康。
見此,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F·肯尼迪馬上跳出來,聲稱高果糖玉米糖漿“可能導致兒童肥胖和其他疾病”,彷彿改用蔗糖就能讓美國民眾一夜之間擺脫健康困擾。

然而,這種說辭在科學麵前顯得不堪一擊。
要知道,食品科學家早已指出,蔗糖與高果糖玉米糖漿在風味上雖有細微差別(前者甜味更持久,後者甜味峰值更早),但在對健康影響上並無顯著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強調,過量攝入任何形式的糖分都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特朗普卻選擇性忽視這一科學共識,將複雜的健康問題簡單地歸結為“玉米糖漿有害,而蔗糖無害”這樣片面的觀點。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本人是健怡可樂的狂熱愛好者,甚至他還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安裝了“可樂按鈕”,為的就是能夠隨時召喚工作人員為他送上冰鎮健怡可樂。
而健怡可樂中使用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恰恰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可能致癌物”。
那要問,特朗普一邊大談健康,一邊沉迷於可能致癌的飲料,這種雙標行為,難道不是對“健康議題”最大的諷刺?

而特朗普政府推動可口可樂改用蔗糖的真正動機,或許可以從美國農業利益的博弈中找到答案。
美國玉米加工協會主席約翰·博德一針見血地指出:“用蔗糖取代高果糖玉米糖漿將使美國食品製造業失去數千個工作崗位,降低農業收入,並增加外國糖的進口”
這一論斷並非危言聳聽。
美國中西部玉米種植帶的農民和加工企業一直依賴玉米糖漿產業生存,而他們卻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
特朗普政府強行推動配方改變,無疑是在犧牲這部分核心支持者的利益。
這種看似違背特朗普視票倉如命的做法,難道真是為了所謂的大眾“健康”嗎?顯然不是。

事實上,在特朗普這看似矛盾的決策表象背後,暗藏著盤根錯節的利益網路。
佛羅里達州,是美國首屈一指的甘蔗生產大州,蔗糖產業在該州的經濟版圖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當地經濟的核心支柱產業之一。
而凡胡爾家族,正是牢牢掌控著該州蔗糖產業命脈的關鍵力量。
憑藉龐大的蔗糖產業規模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凡胡爾家族精妙地運用政治獻金與遊說活動這兩大“利器”,與特朗普政府構建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據相關資料統計,凡胡爾家族旗下的公司,每年在遊說活動上的投入金額高達110萬美元。
到了2024年,其捐款總額更是飆升至290萬美元。在這些捐款中,有佔比高達99%的資金流向了共和黨,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資金流向了“讓美國再次偉大”政治行動委員會。
毫無疑問,凡胡爾家族也因此成為共和黨背後重要的資金支持者,其政治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因而,特朗普政府推動可口可樂改用蔗糖,實質上是一場“劫貧濟富”的利益交換。透過犧牲中西部玉米種植區的利益,換取佛羅里達州蔗糖金主的支援,進而鞏固共和黨在關鍵州的政治優勢。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農業政策上的自相矛盾,更是將其政策的荒誕性暴露無遺
一方面,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為由,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甚至考慮收回外國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
另一方面,卻又推動可口可樂改用蔗糖,增加對外國糖的進口依賴。
如果說禁止外國購買農田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那麼增加蔗糖進口難道不會威脅美國的“糧食安全”嗎?這種做法,難道不是對“美國優先”口號的諷刺嗎?

同時,當特朗普政府強行干預企業配方選擇時,所謂的“市場決定論”又在哪裡?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施壓,可口可樂公司的回應顯得格外微妙。
公司宣告僅表示“感謝特朗普總統對我們標誌性品牌可口可樂的熱情”,並承諾“將很快分享更多有關可口可樂產品系列中創新產品的細節”。
這種含糊其辭的表態,既沒有明確承認配方變更,也沒有直接拒絕政府的提議,企業在政治壓力下的無奈盡顯無疑

可以說,這種“政治綁架商業”的做法,是對特朗普政府倡導的“自由市場”原則的打臉。
而回顧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不難發現他始終擅長將“公共利益私人化”。此次的“可樂配方之爭”,看似是一場關於“健康”和“配方”的爭論,實際上卻是特朗普將個人利益與政治秀完美結合的又一例證。
從健康議題的偽善包裝到農業利益的明爭暗鬥,再到資本金主的暗中操控,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諷刺意味。
更重要的是,讓全世界看到了特朗普政府是如何讓正常商業行為淪為個人意志和政治交易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建議——“這將是他們非常正確的一步”。但這一步,究竟是要邁向“健康美國”的康莊大道,還是陷入“政治利益”的泥潭深淵?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