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圖▲立即收聽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證券營業廳裡,吹著空調的股民正在交流投資心得;
理髮師一邊工作,一邊和同事討論著“雅江概念”;
地鐵上,已經退休的大媽大爺掏出手機,專注盯著不斷跳動的K線;
更有激進的投資者,將全部身家投入其中,期望著年底“單車變摩托”的奇蹟。
2025年7月24日,上證指數上漲0.65%,收於3600點關口之上。到了週五,市場卻仍在拉鋸,三大股指微微走低,上證指數報收3593.66點,好不容易站上的3600點,得而復失。

7月24日:滬指全天漲0.65%站上3600點
面對閃爍著紅綠光芒的手機螢幕,有的股民高呼“7月收益已超20%,牛市來了!”。然而,許多投資者卻表示自己並未“吃到肉”,有人感嘆“買在3400,虧在3600”,還有人說自己是“身在牛中不知牛”,更有甚者用“牛災”來形容自己逆勢下跌的賬戶。
那麼,本輪中國股市上漲究竟有何獨特之處?這波令人眼紅的大肉,到底被誰吃走了?


“只漲指數不賺錢”
由於暫缺官方統計,散戶投資者的具體收益目前還難以統計,但我們仍能從一些側面資料瞭解下本輪行情中普通投資者的收益。
上交所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新增開戶數為1255.22萬戶,超過2024年同期的944.88萬戶。這表示個人投資者正在加速“跑步入場”。
但我們翻看了各大論壇,從股民和投資者的評論和留言來看,“只漲指數不賺錢”的抱怨十分普遍。
個人投資者由於資金量較少,為了追求高收益,往往偏愛短線操作,選股時也更青睞市值較小、波動較大的題材股,再加上新入場的選手則因為各種規則限制(如創業板、科創板均對投資年限、投資金額有限制),所能購買的股票數其實相對有限。
但無論是此輪上漲中的券商銀行等紅利板塊,還是“反內卷”相關的大基建板塊,都是股市中著名的“大盤股”,也是個人投資者避而遠之的領域。
即便是本週異常火爆的“雅江水電”概念,相關概念股在本週一開盤時幾乎均以一字漲停亮相,導致普通投資者很難及時“上車”,從而錯過了這輪基建行情。而一旦選擇“追漲”,那麼週五下跌了3.68%的雅江水電概念股,會讓接盤俠栽個大跟頭。

在投資者的想象中,牛市應該是普天同慶,大家一起漲,即使沒踩準最佳節奏,也至少能水漲船高,賺個10%—20%;如果運氣好抓到牛股,或許能獲得100%甚至更高的收益。
但實際上,在投資中,決定全年收益的往往就是那幾個關鍵交易日,以今年為例,如果投資者有幸提前佈局大金融、大基建,收益率或許在20%左右;但如果沒有及時上車,那麼就很容易出現踏空甚至虧損。
已經有股民在網路感嘆:“我這是在科技股中躲避牛市”。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認為:“本輪反彈並未形成交易的主線,而是呈現‘電風扇’式的輪動特徵。”

A股上漲,韓國人賺錢?
除了國內投資者之外,A股的上漲也讓海外投資者熱情高漲,其中韓國投資者尤為突出。
根據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KSD)的資料,截至7月15日,韓國投資者對A股和港股的累計交易額已超過54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二大海外投資市場,僅次於美國。
韓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熱情始於今年春節,當時DeepSeek的橫空出世吸引了大量關注,推動韓國對中國內地及港股的交易額增長2倍,至7.82億美元。此後,韓國股民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韓國民眾觀看Deepseek相關新聞
在個股偏好上,韓國股民最青睞小米,此外比亞迪、寧德時代和泡泡瑪特也備受追捧。A股市場上的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同樣成為韓國投資者的熱門選擇。
除了韓國投資者,歐美投資者也紛紛掏出真金白銀增持中國資產。
據彭博社資料,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已將其對中國股票的看法從“戰略配置”上調為“適度增持”。在今年上半年於中國市場錄得14%的投資回報後,橋水進一步提升了對中國股市的配置比例。

橋水認為,中國在4月份果斷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中國股市相對較低的估值水平,使其相比其他市場具有顯著的吸引力。
除了橋水這樣的巨頭,各路外資近幾個月均加大了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力度。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7月22日的資料,上半年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達101億美元。特別是在5月和6月,外資累計淨增持188億美元,徹底扭轉了此前的資金淨流出態勢。此外,6月份證券投資項下的結售匯順差達到253億美元,創下8個月以來的新高,這表明海外投資者非常看好人民幣資產的未來走勢。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外匯管理部副主任吳金友表示:5月以來外資買入境內股票有所增多,外資對境內股票投資回暖,由去年同期的淨流出轉為今年的淨流入。

公募基金的“饕餮盛宴”
從盈利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無疑是本輪行情的大贏家。
根據2025年基金二季度報告,公募基金在A股上半年的投資迎來了大豐收。基金整體規模較一季度增長6.76%,上半年累計盈利高達6368.45億元,其中僅二季度單季盈利就達到了3850.98億元。
在所有型別的基金中,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名列前茅,股票型基金在二季度實現利潤1204.79億元,是所有基金型別中盈利最高的。
當市場消化了4月份的關稅“黑天鵝”後,本輪反彈行情讓基金投資者率先嚐到了甜頭。
但這是否意味著“瘋牛”已至?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從公募基金的持倉結構來看,當前市場呈現出“保守”與“機遇”並存的複雜風格。
首先來看“保守”的一面。
按照證監會行業標準劃分,二季度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五大行業分別是:金融業、採礦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其中,大金融行業的增持規模高達471.26億元,而位列第二的採礦業增量僅為47.79億元。不難看出,公募基金對金融業的偏好,超過了其他所有增持行業的總和。
隨著公募基金的持續湧入,銀行板塊在二季度上漲了13.72%,成為推動本輪指數上行的重要力量。然而,機構重倉銀行並非全然因為看好後市,反而更多是偏向保守的防禦性投資。
在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銀行股憑藉其高股息、高安全邊際和政策紅利等優勢,成為市場避險資金的理想標的。

“大牛市”真的來了嗎?
換言之,正是機構資金在今年年初主導並持續配置銀行股,當這些市值龐大的金融股上行時,自然帶動了上證指數的突破。3600點的功勞簿上,有銀行股濃重的一筆。
然而,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銀行板塊實際上在7月11日便已觸頂回落。這意味著,攻克3600點的關鍵一役並非由銀行獨立完成。那麼,這次的“急先鋒”又是誰呢?

首先,是“反內卷”概念股。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會後,光伏、水泥、鋼鐵等行業迅速響應,開展減產工作。比如33家建築企業聯合釋出“反內卷倡議書”,中國水泥協會發布反內卷檔案,光伏玻璃企業宣佈7月起減產30%,鋼鐵行業也收到了限產通知。這些舉措有效減少了相關行業的市場供給。

上下滑動▲檢視圖片
緊隨其後,總投資高達1.2萬億人民幣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為A股市場注入了新的熱點,直接帶動基建板塊的爆發,政策面的利好與“雅江水電”工程帶來的題材刺激,共同推動A股順利邁過了3600點大關。
那麼,當A股站穩3600點關口,後續能否劍指4000點?不管是“國家隊”還是已經吃飽喝足的公募基金,都並未給出肯定答案。
一方面,在創下新高的同時,不少資金選擇了“落袋為安”。
儘管二季度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表現優異,但卻出現了罕見的淨贖回,總贖回份額高達1402.68億份。其中,積極投資股票型基金淨贖回179.63億份,贖回比例為4.75%,在所有基金品類中位列第一。這意味著,隨著收益的增長,基民對市場未來走出大牛市的信心並不充足。
另一方面,“國家隊”不僅並沒有成為本輪上漲的主力,反而有意識地賣出所持有的ETF。

資料顯示,六月份以來,代表核心資金持倉的四大滬深300ETF及其他股票型ETF均出現淨流出。其中,股票型ETF整體流出超500億元人民幣,四大滬深300ETF合計流出超200億元人民幣。
廣發證券認為,中央匯金等監管資金可能在有意識的調節上漲節奏。
儘管基民和“國家隊”都流露出一定的“恐高”情緒,但仍有機構認為牛市“正在醞釀中”。
◎ 廣發證券的研報指出,A股的場外資金非常充裕,市場從來不缺錢,缺的是一個讓錢進場的理由。在它看來,這個理由可能是在於政策預期——如果未來的四中全會和“十五五”規劃能帶來超預期的政策紅利,那麼市場潛在的上升空間就可能被開啟,成為觸發牛市的“扳機”。
同時,也不排除未來會發生類似1996-1997年牛市的“存款搬家”趨勢。
當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國有大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甚至已跌破1%,這正促使越來越多的居民考慮將銀行存款投入股市“博一把”。固然,當下的存款“搬進”了偏向防禦的銀行等紅利板塊,但若市場保持平穩,將會有更多板塊從中受益,這便讓A股市場擁有了突破指數壓力的堅實基礎。
◎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鑑於上半年經濟資料超預期,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下半年A股市場行情可能會超出預期。
◎ 東吳證券認為,隨著“反內卷”的持續,企業淨資產收益率(ROE)有望企穩,中長期看有望支撐滬指進一步上漲
◎ 中信建投認為,當前A股已具備一些牛市初期的條件,如政策友好、流動性充裕、情緒回暖、主線板塊崛起等;但同時也存在外部干擾和內部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和空間去化解。
當然,也有資深投資者提醒,滬指在3600點附近存在大量的歷史套牢盤,如果後續行情不能持續放量,站穩腳跟,則很可能引發衝高回落的風險。
如此複雜的行情,非常考驗投資者的擇時和選股能力。格雷厄姆曾留下一句名言: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
這句話深刻揭示了股市的殘酷真相:“牛市”非提款機,而是人性的試煉場,如果貪婪暴富的驅動下追漲殺跌,那麼就會成為牛市盛宴中“最後的買單人”。

本篇作者 |王振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時代造就企業家,企業家也影響時代,企業賽道的長度和雪的厚度決定了戰略的意義。吳曉波激盪講堂秋季課即將開啟,9月19日—9月21日,和吳曉波一起前往海濱之城大連,開啟“週期之門”。
點選下圖▼立即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