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美國長期對華晶片管制,寒武紀國產自主可控的平替價值正在顯現,其長期研發投入進入兌現期,實現商業化落地重要一步
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康國亮
編輯|楊秀紅
被業內期待有朝一日可“平替英偉達”的寒武紀(688256.SH)終於實現盈利。
4月18日,“國產AI(人工智慧)晶片第一股”寒武紀釋出2024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財報顯示,2024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實現歸母淨利潤-4.52億元。其中,2024年四季度來看,實現營業收入9.89億元,同比增長75.51%,實現歸母淨利潤2.72億元,歷史上單季度首次實現盈利。
2025年一季度,寒武紀業績繼續保持爆發式增長。營業收入從2024年一季度的2567萬元,同比大增42倍至11.11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營收,同時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單季度盈利,淨利潤為3.56億元。
關於扭虧為盈的原因,寒武紀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人工智慧應用落地,使得公司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由於營收出現大幅增長,從而使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負轉正。
財報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4月21日,寒武紀股價高開3%,一度衝高逾8%至726.43元/股,最終收漲3.8%至695元/股,總市值逼近3000億元大關,達到2901億元。同期英偉達(NVDA.US)市值約為2.4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7萬億元。
事實上,在寒武紀業績爆發之前,股價便已經出現反應。2024年,寒武紀股價上漲387%,摘得A股漲幅榜桂冠。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客戶集中度較高,寒武紀的收入大幅增長主要來自第一大客戶採購的增加。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9.29億元,約佔總營收的八成,同比則增長了近一倍。不過,寒武紀在財報中並未披露第一大客戶具體是哪家公司。
“由於美國長期對華晶片管制,英偉達部分AI晶片遭禁的背景下,寒武紀國產自主可控的平替價值正在顯現,其長期研發投入進入兌現期,實現了商業化落地重要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

經過多年研發投入和業績虧損,寒武紀的AI晶片業務迎來放量期。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大幅增長。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而2021年至2024年,寒武紀營收均在7億元左右的水平。2025年一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更是爆發式增長,達到11.11億元,較2024年一季度的2567萬元,同比大增42倍。
在業務收入整體放量的情況下,寒武紀也終於實現全面盈利。2024年四季度歷史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達2.72億元,2025年一季度繼續實現盈利3.5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客戶集中度較高,寒武紀的收入大幅增長主要來自第一大客戶採購的增加。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94%、92.36%以及94.63%。2024年,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9.29億元,佔比高達79.15%,比2023年4.67億元的銷售額增長了98.9%,但寒武紀在財報中並未披露第一大客戶具體是哪家公司。
今年3月10日,有市場訊息稱位元組跳動向寒武紀下單4萬顆單價2.5萬元的580晶片,總價值達10億元。但此後字節跳動稱訊息不實。
國盛證券近期釋出研報稱,國產算力價效比提升,替代空間廣闊。其進一步分析認為,目前國產算力不僅僅是在單晶片端逐步縮小與海外廠商的差距,還在多卡叢集能力上加速追趕,國產算力逐步做出價效比,國產算力的發展逐步從政策層面過渡到政策與市場客觀需求的雙重驅動,2025年或將為國產算力扛下大旗的元年。
此前,寒武紀由於收入體量較小,高額的研發投入使得其自2016年成立起便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4年八年間,寒武紀共計虧損54.17億元,其間,研發費用達65.74億元,而營業收入總額為43.6億元,研發費用常年是營收的1倍-2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5年一季度,隨著寒武紀業務收入的放量,其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研發費用為2.73億元,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不到25%。
寒武紀的下游為網際網路、運營商、金融、能源等多個重點行業,並在大模型領域以及搜尋、廣告推薦等領域取得一定進展。
從收入結構來看,公司主要產品線包括雲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IP授權及軟體。
2024年報顯示,雲端產品線同比增長超過11倍達到11.66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到99.3%,邊緣產品線同比下滑39.56%至654萬元,IP授權營收同比增長76.38%至41.24萬元,二者營收佔比已不大。

在收入大幅增長,扭虧為盈後,市場更加關注寒武紀後續收入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從財報中存貨及預付款等前瞻指標可以看出一定趨勢。
財報顯示,寒武紀2025年一季度末,存貨賬面餘額為27.55億元,較2024年底的17.74億元,大幅增加了9.81億元,增幅達55%。同時,預付款項和採購現金支出也大量增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預付賬款9.7億元,較2024年底增加2.0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8.7億元,較2024年底增加6.7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存貨及預付款大幅增加,意味著寒武紀下游客戶需求增長強勁,公司積極備貨,同時打消了市場此前擔心的供應鏈風險問題,存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後續持續的高增長,預計二季度仍能維持較快增長。
從目前AI晶片市場格局來看,仍以英偉達為主。國內方面,華為、寒武紀等國產AI晶片在快速追趕,同時寒武紀AI晶片相對於華為同類型晶片具有價格優勢。光大證券分析認為,在雲端智慧晶片效能方面,寒武紀、英偉達、華為海思研製的雲端晶片產品都已採用7nm(奈米)等先進工藝,在效能功耗比上較為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5日,英偉達披露美國政府通知,其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I晶片H20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需“無限期”申請許可方可對華出口。此舉導致英偉達計提55億美元損失(約合人民幣400億元),涉及庫存、採購承諾及儲備費用。
H20晶片是英偉達為符合美國2023年出口限制而推出的中國“特供版”產品,效能僅為旗艦晶片H100的15%,但仍是中國市場可獲取的英偉達的最強AI推理晶片。據媒體報道,2025年一季度,中國科技企業對H20的突擊採購了至少160億美元,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為主要客戶。
對此,華泰證券認為,英偉達H20出口受限,短期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採購了足夠的H20晶片,長期隨著DeepSeek相關推理需求繼續增加,國內AI算力需求缺口大,有望帶動國產算力需求增長。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對半導體產業鏈形成一定擾動。對此,寒武紀回應稱,本次加徵關稅,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公司收入主要來自境內客戶,境外收入佔比較低,2023年及2024年公司境外客戶收入佔比均未超過1%。
由於寒武紀此前一直虧損,無法透過市盈率進行估值,而隨著其全面實現盈利,最新的市盈率(TTM,截至最近的連續12個月的滾動市盈率)達2251倍,不過根據萬得的2025年一致盈利預測來看,預期寒武紀2025年將實現盈利4.88億元,2026年實現盈利11.9億元,2027年實現盈利31.5億元,對應市盈率分別為594倍、243倍及92倍。顯然,當前市場對寒武紀未來的業績釋放抱有較高期待,不過,即使盈利按照萬得一致預期實現,寒武紀2027年的市盈率也達到92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寒武紀扭虧為盈,股價大漲,知名“牛散”章建平在2024年四季度成為寒武紀第八大股東,持股佔比1.28%。今年一季度末,其進一步增持至1.46%,持倉市值超37億元。
“在經過2024年大幅上漲後,寒武紀股價進一步上漲的動力需要業績持續超預期兌現,寒武紀國產替代的想象力足夠,但也需要觀察其與華為昇騰產業鏈的競爭情況。”業內人士對《財經》表示。

責編 | 張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