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9.8,今年最後一部爆款國劇,終於來了

今年,內娛湧現出一股懸疑探案熱。
然而,同質化的現象也逐漸顯現,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探案劇,反而變得稀缺。
就當魚叔以為這個型別難有突破時。
一部新劇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疑慮。
內娛第一部名畫探案劇,被拍出來了。

劇集融合了懸疑元素與宋朝美學。
名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
探案,是四大奇案
宋朝畫家張擇端筆下,意外記錄下案件發生的所有細節。
而這幅畫,將成為解開懸案的關鍵線索。
劇一開播,就迅速攀升至全國收視率第一,成為今年最後一部爆劇。
各大平臺觀眾好評如潮,尤其在男性觀眾中口碑爆炸,評分飆至9.8.

魚叔一口氣連追5集,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歷史還原度感人,探案燒腦上頭。
文化+懸疑的雙重魅力,拿捏了——
《清明上河圖密碼》

提到名畫與懸疑結合,許多人會想到《達·芬奇密碼》。
它將一樁兇殺案的解密線索藏在達·芬奇的傳世畫作中,藝術與懸疑的交融讓人驚歎。
而《清明上河圖密碼》亦有此意。
開篇第一奇案梅船案,就發生在畫中虹橋處。
這日,宋朝東京城汴河之上,突然霧氣瀰漫。
不遠處金光乍現,出現了祥瑞景象。

但就在民眾驚歎聲中,一艘巨大的梅船卻在橋下突然消失。

霧氣阻擋,視線不清。
突然,淒厲的慘叫聲此起彼伏傳來。
緊接著,水面上慢慢浮起了一具具屍體。
細看,正是消失的那艘梅船上的船工們。
還沒完。
就在此時,一片竹筏飄來,上面綁著一隻豬頭。
竹筏帆上血書八個大字:
「替天行道,貪豬待宰」
眾目睽睽之下,祥瑞瞬間變兇案。

都城之內,一群人眼皮子底下,竟然發生了一樁牽扯十幾條人命的兇案。
為此,主角團迅速集結,立刻嚴查。
開封府巡視顧震(週一圍 飾)帶頭發現梅船案與十五年前的一宗舊案如出一轍。
為檢視卷宗,將大理寺開除的貼書小吏趙不尤(張頌文 飾)招入麾下

人到了,但問題來了,晴天為何突然起霧?
一艘巨船怎麼就能突然消失?
轉移眾人注意力的祥瑞是天兆還是人為?
殺害船工的兇手是誰,「貪豬」又是在說誰?
觀眾不由得跟著思考,加入探案。

一番探查,疑點頻出。

很快,趙不尤順著線索解開了梅船消失的機關,找到了祥瑞的製造者。

剝洋蔥一般層層揭秘,緊張感不斷升級。
但誰想,最終的兇手嫌疑人,竟然指向了趙不尤自己的家人。

看得出來,劇集不廢話,節奏飛快。
歷史古味濃烈,更在懸疑感之上增添一抹奇詭氛圍。

尤其造景,讓魚叔十分欣喜。

細看,梅船案發的虹橋,簡直是《清明上河圖》裡的場景「復生」。

畫中的一切,都在劇中活了過來

連橋下人物的精細表情,桅杆壓低過橋的緊張氣氛,都與畫中原貌高度契合。
觀眾彷彿穿越到宋朝,目睹當時的盛景

美輪美奐的盛景中,觀眾沉浸感與代入感更加深入。
梅船案;

帽妖案;

科考案;
雅園案。
每一案都在氛圍感加持下,懸念倍增。

而劇中,畫作「復生」的地方不止虹橋,多達上百處。
劇組投入巨大心血,《清明上河圖》全卷現實1:1復刻了出來
從人物、建築到街道景觀、動物植物,無一不按原畫精心還原。
即使是細微的屋簷弧度,也力求做到毫無偏差。
為一部劇,建了一座城。

要知道,這個工程堪稱宏大。
《清明上河圖》作為宋朝藝術的瑰寶,畫中人物超過800位,牲畜60多匹,船隻20多隻,幾乎將一個完整的古代社會生活呈現在畫布上。
這麼多人物與細節,如何將它們與一個巨大的懸案關聯起來,僅想想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樣再看劇中的一切,就更難不為之震撼。
怪不得劇集剛開播,眾多宋史與各領域學者就紛紛給出好評。

回到梅船案,就更覺細節多多。
一個命案,不僅勾連舊案,還把主角趙不尤一家全數攪入局。

甚至,案件背後還指向一個驚天大局。
探案愈深,趙不尤一家人的命運就與之關聯越緊。
看得出來,這是在用一家人的命運寫一座城」,意在呈現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
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的遭遇,都是宋朝社會繁榮與矛盾的寫照。

劇集用懸疑推進歷史,借文化浸潤推理故事
這種雙重體驗,正是《清明上河圖密碼》給觀眾帶來的最大魅力。

除了宏大的場景和撲朔迷離的案件,張頌文的演技也是一大看點。
塑造小人物,是他的舒適區。 
就像魚販時期的高啟強。 
為了家人掙扎過活,老實到有點窩囊,卻引發觀眾深深的共情。 
而在《清密》中,他演繹的主角趙不尤,也是個小人物。 

他加入開封府幫顧震探案,是因為剛被大理寺開除。
趙不尤沒家世背景,身為一個貼書小吏,每天都在埋頭整理案件卷宗。
吃虧在前,做人低調謹慎。 
但涉及利益,還是被拿來頂包背鍋。

家庭中,他也是妻管嚴的典型形象。
溫悅(白百何 飾)一個眼神就能讓他瞬間服服帖帖。 

一直以來,張頌文在表演上的長處,是用生活細節構建人物。 
像在演魚販時,就會養成在魚池中洗手的習慣。 
而對於趙不尤這個角色,他也設計了不少細節。 
譬如表現角色有點慫的性格,向官兵鞠躬時,趙不尤會下意識地多鞠兩次。 

這些看似窩囊的細節,都由張頌文透過細膩的表演傳達出來,成功塑造了一個外柔內剛的小人物。 
其實,趙不尤並非表面上的慫人。 
私下,他身上藏著另一種人格。 

作為一個長期與案卷打交道的人,他的記憶力驚人,堪稱行走的案卷庫。 
他對案件的洞察力,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 
看似唯唯諾諾,實際上細緻機敏,深藏不露。 

但與許多劇情中金手指般的男主角不同,趙不尤的智慧並非天賦異稟,而是來源於生存的壓力與生活的需求
為了能養家餬口、保住飯碗、保護家人,他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應對各種複雜局面。 
故事剛開始,夫妻二人就成為了共犯。 
溫悅意外捲入一樁兇殺案,殺害了一個試圖侮辱她的巡判。 
為了幫助妻子洗脫罪名,趙不尤不得不參與拋屍的計劃。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就此結束。
梅船案發,趙不尤一路追查,再次查到了妻子溫悅身上。

趙不尤無條件地信任朝夕相處的家人,推測真相併不簡單。
為此,他深入開封府,用心機與手段不斷為她抹去嫌疑。 
還意圖找到證明溫悅清白的證據,揪出真正的幕後真兇。

就像一場危險的愛情冒險,趙不尤和溫悅的關係越發錯綜複雜,幾乎成了宋朝版的史密斯夫婦。 
案中有案,懸疑翻倍。
案中有情,是劇集細膩品質的表現。
趙不尤的雙重身份和成長,讓這個人物多了幾分立體感神秘感
小人物的掙扎、智慧與情感糾葛表現,也經張頌文表演深入人心。


名畫探案的奇詭構思,確實好看。
但《清密》讓魚叔觀感最舒適的地方,還是它對底層人物的刻畫
近年來,國產劇中對於底層人形象的塑造越來越少,反倒是名門貴女、仙女上神等角色愈發氾濫。
很多劇集,依然沿襲著出身論的思維方式,將血脈、財富、權力作為故事的主旋律,將道德與未來與顏值掛鉤,展現出的也常是扭曲的社會階層觀念。
但是,《清密》顯然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給了觀眾一份新鮮的感受
趙不尤一家,作為貫穿整個劇情的主角,完全是普通百姓。
他們的生活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令人豔羨的財富,也沒有不凡的權勢。
甚至趙不尤的妻子溫悅,曾因誤信謊言而被成為水匪,身陷困境。

與如今熱門劇中的名門閨秀、仙氣飄飄的上神們相比,他們的階層相差甚遠。
然而正是這種底層的堅韌與智慧,才使得他們在劇中發光發亮。
趙不尤雖然出身貧寒,但他的破案手法卻充滿了聰明與巧妙,這種智慧源自於生活的打磨

平日裡的細緻觀察與深入思考,使得他能夠在複雜的案件中找到突破口。
他的眼界,正是來自於他那段艱辛的底層生活。
沒有經歷過這些日常的磨礪,他未必能夠如此精準地捕捉到細節,發現別人忽略的真相。
溫悅雖然曾在匪窩中掙扎過,但她內心的良知從未泯滅。

她不忍心殺害一位好官,正因如此,才逃命十五年。
身上那份剛正與勇氣,成為了整個故事中的一抹亮色。
趙不尤的弟弟妹妹,也都是聰明且堅持的人。
趙墨兒(張耀 飾)學習機關術,幫助趙不尤破解梅船消失的謎團。
雖然年紀輕輕,但他機敏果敢,正直不阿。

趙瓣兒夏夢 飾則學習醫術,協助趙不尤解開死者的死因。
她雖然年紀小,卻比城裡的驗屍官還要細心與果斷。

這一家人的努力與堅持,體現了對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對正義的樸素追求。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努力並非為了追求名利,而是為了家人的平安與安定。

趙不尤為了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不惜冒險參與調查案件。
這也正是劇集的主題所在。
即便是在千年之後,普通人的心願依然未變。
風雲變幻的大場面遠不如家中的燈火溫暖

這份安定感,就是劇集的底色
無論是演員精湛的表演,還是劇集對真實感場景的追求,都展現了這一點。
每個細節都不敷衍,每個情感都真摯到位。
這樣的國產劇,追起來才安心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