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轉發】FIRST主動放映·Emerson站

不一之境:在影像中相遇差異
FIRST 主動放映
2025
F IRST主動放映
不一之境
04.25
04.26
地點:Walker Building Room 233
時間:4.25、4.26,18:30-22:00

18:00簽到入場,

每晚將先進行影片放映,隨後統一進行映後訪談。
主辦:Emerson中國學生會 ECSA
當經驗被歸類、當生活被格式化,我們是否還能意識到:“不一”本身,才是現實的底色。
有些情緒,無法被標籤收納;有些聲音,總被剪輯靜音。但它們並沒有消失——只是沉入影像之下,等待一次被看見的機會。
我們相信,影像不止是記錄,它也可以是一次“拆解”與“重建”的行動:拆解主流的秩序,重建被忽略的經驗。不統一、不完整、不被定義的世界——才是我們真正身處其中的“之境”。
兩天時間,我們邀請你走入六位青年導演的目光——有城市的幻想,有身體的秘密,有身份的拆解與凝視。從影像出發,練習一種觀看差異、對話異質的方式。讓那些微小、邊緣、不可歸類的事物,在畫面裡重新獲得形狀與光線。
主題 
介紹
在影像與聲音構成的世界中,“不一”是一種存在的方式,也是一種觀看的可能。
我們以“不一之境”為題,邀請觀眾走進那些未被主流敘事照亮的角落,看到差異的、個體的、幽微的經驗,體驗影像的開放與自由。
兩天的策展單元將圍繞“構建想象的邊界”“凝視現實的裂隙”展開,展映六部不同媒介、風格與視角的青年導演作品。
放映
日曆    
《特別的你 Uniquely You》
2024 110分鐘
導演|翁羽
翁羽 中國內地獨立電影導演、作家及實驗藝術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她的作品橫跨影像與文字領域,關注邊緣視角與感知細節,曾受邀參加多項國內外藝術展與影展。代表作品包括《萬物三生》《海浪》等。
一個不會說話,一個難以溝通,一個情緒反覆無常。影片以非戲劇化的鏡頭,沉靜記錄三位自閉症個體的日常,以及他們各自家庭在瑣碎生活中流動的愛與堅持。沒有標籤,沒有煽情,《特別的你》用一種極度節制卻深具力量的方式,呈現了孤獨、耐心與陪伴背後的真實世界。它不僅關注“特殊”的存在,更關心我們如何理解“正常”——以及,我們是否有能力與“不同”共處。
《少女悟空 The Monkey King is a Girl》
2024 12分鐘
導演|張悅
張悅 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編輯專業,目前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導演MFA專案。她的作品關注被邊緣化的聲音,擅長在日常現實中發現奇幻時刻,探索“被看見”與“如何看”的關係。
一個女演員走進孫悟空的試鏡現場,角色原本只是任務,逐漸卻成了她的投射。她在排練中不斷被要求“再像一點”,在鏡頭前重塑、撕裂、重組—直到分不清是她在扮演悟空,還是她正在被觀看中塑造成“悟空”。影片借“悟空”這一文化符號,隱喻當代語境下女性身份的建構與犧牲。在角色與自身之間,她逐漸意識到,“成為”也意味著“被規定”—而影像,正是這種規定的媒介之一。
   《城市蘑菇生成指南 BEIJING MUSHROOM》
2024 9分鐘
導演|董劼
董劼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任《漢南夏日》《熱帶往事》剪輯,其作品擅長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建立思辨空間。現正籌備長片《發現之旅》。
本片是一部介於偽紀錄與都市寓言之間的影像實驗。影片虛構“北京蘑菇”的生成過程,以冷靜幽默的方式重組城市的感知邏輯。在碎片化敘事與聲音設計中,城市既是舞臺,也是生命體。
不一之境/ 
《河童 And I Talk Like A River》
2023 12分鐘
導演|錢檸
錢檸 作品帶有鮮明的奇幻色彩與心理質感,擅長描繪邊緣人物與情緒裂縫。其作品曾入選聖塞巴斯蒂安、奧伯豪森、聖丹斯影展(亞洲)、FIRST主競賽單元、臺北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電影節,是當下青年導演中極具想象力與個體視角的聲音之一。
“我也是那頭河童。”—青春期的他,在一段混沌的記憶中遇見湖邊的怪人——或許是真實的陌生人,或許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倒影。影片以傳說與現實交織的方式,描繪出一場關於孤獨、壓抑與身體變化的隱秘成長寓言。
聯合導演
六位導演來自不同動畫背景,在本片中共同承擔分集創作與聲音、美術等多重角色,展現了當下青年創作者協作與表達的多樣性。
六位青年動畫創作者圍繞“漢堡”這一現代消費符號,展開一次關於情緒、身份與日常荒誕的集體想象。每一支短片都是一道獨立“出餐”,混合了記憶、幻想與隱喻,在手繪與數字合成中游走,構成一份多重感官體驗的動畫拼盤。本片形式上自由拼貼,風格上橫跨幽默、諷刺、抒情與怪誕,既是一次“關於漢堡”的實驗,也是一場“關於講述方式”的探索。
《小說家 The Novelist》
2024 25分鐘
導演|徐一中
徐一中 現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是上海“走廊影像”工作室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兼具文字思維與視覺意識,擅長透過“微小之事”揭示精神性維度。
一個普通青年在工廠生活中拾起一支被遺忘的鋼筆,寫作的慾望隨之悄然生長。他開始夜以繼日地書寫,在字與字之間建立自己的世界,也逐漸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執念與孤獨。影片以冷靜的鏡頭和哲思性的語言,描繪寫作者“對抗沉默”的日常——也是對創作本質的一次回望。
映後訪談
兩晚皆設嘉賓交流環節,
六部影片均邀請到了導演來進行訪談
特邀嘉賓:董劼、點一個漢堡、錢檸、張悅、翁羽、徐一中(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對談主題:以影像為鏡,叩問創作的本質與表達的邊界——
從文字到畫面:青年導演的靈感溯源與敘事策略
虛實之間:拍攝中的真實捕捉與虛構重構
角色與身份:個體經驗如何投射到銀幕之中
影像的公共性:電影作為對話異質、凝視邊緣的媒介
青年創作生態:跨媒介實踐與協作的可能性
觀眾可現場提問,與導演深度互動。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報名
關於 FIRST影展
“FIRST影展”品牌包括聚焦於電影人早期作品的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及聚焦於奇幻及型別電影文化的FIRST驚喜電影展。以電影節展為敘事空間,佈局電影製作、創意視覺以及數字藝術等多種藝術產業,聚集極富才華的電影人與新科技、音樂、數字藝術等領域充分融合、實踐,激發大眾藝術想象力,拓延真實生活的邊界。
FIRST影展官網:
https://www.firstfilm.org.cn/
FIRST青年電影展始於2006年,是專注發掘、推廣青年影人及其早期作品的電影節平臺,倡導青年電影文化介入當代生活,豐富藝術創作譜系,促進電影產業生態迴圈,鑿刻當代電影史記憶。作為自主市場化運營的、肩負公共責任的平臺,FIRST持續為華語電影工業輸送新鮮血液,拓延電影生態可持續發展。
關於“主動放映
“電影的宿命是被觀看”
主動放映是FIRST影展常設的電影文化交流廠牌,以非盈利性的線下公益放映為形式,提供主流視野外的青年電影人作品矩陣,將具備獨立創造精神、不同美學正規化的作品投射於更開闊的銀幕,主動接近、尋找新的觀眾,復興迷影文化,建構更多元的電影討論現場。以主動的姿態,行放映之使命,觀影情境下的儀式化抵達,密閉空間下的觀賞共鳴與審美體驗,充分發掘 FIRST主動放映的“美育效應”。
在這片“不一”的影像之境,
我們期待與你一同觀看。
平臺編輯 | 朱媛媛
NUCSSA美國東北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登陸我們的官網:
Website: http://nucssa.org/
傳送郵件至我們的官方郵箱:
新浪微博:美國東北大學中國學生會
Facebook:NEUCSSA
LinkedIn Group:NUCSSA
Instagram:nucssa
小紅書:美國東北大學中國學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