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3/06
由它引爆的熱搜“黃燦燦曾因被造黃謠失去工作”,至今仍在被熱議。
節目中,黃燦燦在自我介紹的環節,自曝剛出道的時候,被造謠有人包養,花錢為她做營銷。
“女性被造黃謠,這個現象絕非少數,也絕非只存在於我這個行業(藝人)。”
被造黃謠,是女明星的宿命
近年網上始終流傳著一種說法,說他們婚姻的波折,全怪陳妍希“玩太花”。
很多營銷號剪輯了各種陳妍希早期的片段,直言她私下穿衣很暴露,和身邊男性舉止過於親密。
她剛出道時,被造謠是“導演收割機”“知三當三”“遭導演太太掌摑。”
18年的演藝生涯,柳巖一直被不斷冒犯。
去年,演員朱丹妮只是發了一條做空中瑜伽的影片,就被解讀為擦邊。
娛樂圈很亂,所以,有關女明星的輿論“肯定都是真的”。
於是某些人是一邊津津有味地蒐羅,一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
卻忘了拋開明星的身份,她們也是一個個被謠言傷害的女性。
造黃謠,對女性的圍獵
去年高考的時候,河南開封有個女生因為穿短裙被造黃謠。
2022年7月,鄭靈華被保送讀研後,立馬到病房和病重的爺爺報喜。
她用心的拍下整個過程,併發到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留作紀念。
沒成想,因為粉色頭髮,馬上被人打上“陪酒女、夜店舞女”的標籤。
更過分的是,有些賬號盜用她的影片和照片來售賣考研資料,引來對鄭靈華更大範圍的攻擊。
這還不止,哪怕穿著、打扮很是得體,也會因為工作能力太強而被造謠。
同事隨即到處造黃謠,話裡話外暗示她跟領導有“不正當關係”,還說每天下班接她的男生都不同。
這樣的議論長達一年的時間,最終逼得夏夏陷入抑鬱,不得已裸辭。
哪怕你只是下樓取個快遞,也會被謠言擊中,撞上無妄之災。
當時,在杭州的小谷到樓下的快遞點拿快遞,僅僅站了幾秒鐘,就被偷拍了一段影片。
隨後,偷拍者又和朋友捏造了幾張出軌的聊天記錄,配上影片發到車友群。
不光是小谷住所周邊的其他小區,她的同事、領導,還有她遠在北京的朋友都刷到了。
小谷去其他地方面試,即便解釋清楚了,收到的也全是委婉的拒絕。
很長一段時間,小谷根本不敢去公眾場所,整個人陷入抑鬱。
只要看到有人舉起手機,她就本能地躲避,害怕被再次拍到。
很多時候,造謠者只是過一下嘴癮,但對被造謠的女性來說卻是切膚之痛。
其實造謠,特別造黃謠的行徑不僅惡劣更涉嫌違法,可為何就是有人樂於此道呢?
造謠的本質
在網上匿名的大環境中,會削弱人對自己的道德約束感。
潛意識裡會覺得“沒人知道我是誰”,不用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曾經見過一個在現實裡總是西裝革履的男性,在網路上用各種汙言穢語評價一位博主。
第二個,黃謠之所以傳播迅速,是因為滿足了很多人的窺私癖。
有調查指出,不少喜歡造黃謠的人,在現實生活裡都是一些比較邊緣化的人。
他們可能無法順暢地跟異性溝通交往,進而衍生出了自卑感。
而這種自卑感,最後化做了劇烈的窺私癖。
他們希望去掌控,去了解心儀女性的一切。
如果無法,就去幻想、去設計。
透過這種方式,實現“隱性的侵犯”。
特別面容姣好的女生,更容易被造黃謠。
因為黃謠的背後,是赤裸裸的、卑劣的慾望。
你漂亮身材好大長腿,我就說你勾搭男模;
你學歷高能力強晉升快,我就說你是老闆的小三。
反正我得不到,我還不能給你潑點髒水?
最後一個是,很多女性在被造黃謠的時候,其實是手足無措的。
因為維權的成本很高很麻煩。
首先取證很困難。
網上都是匿名的,很難找出到底誰是造謠的始作俑者。
而且,有些人口頭上造黃謠,被抓到也不承認。
如果順利取證,那請律師走法律流程又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
有些維權成功的女性,花了一年左右,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等待結果。
並且,更難的是克服心裡的羞恥感。
很多人總會覺得“一個女孩子家家的”當眾說這些事情,多麼羞恥。
別人也會帶著有色眼鏡看自己,不管是真是假,都認為你就是“不檢點”。
所以很多女性難以發聲、難以回擊,也不敢與外人道,只能將全部的痛苦自己嚥下。
這種狀況得精神疾病都是輕的,嚴重者,甚至可能會自殺。
並且也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造謠者的氣焰。(他們覺得你不敢回擊)
首先,不要害怕。
很多造謠者只是看起來猖狂,其實都是懦夫。
沒多少勇氣與膽量。
你硬,他就慫了。
網上有個叫Tsuki(暴擊版)的博主,她被一個根本不熟的男生到處造黃謠,說他們曾是男女朋友。
其次是,拋開女性身份的“羞恥感”。
現在的時代,早就不一樣了。
23年,景甜被張繼科的債主用私密影片和照片要挾,沒有絲毫妥協,直接報警。
還有網紅小雪被一些網友用不雅照片造黃謠,她專門拍了一期影片公開硬剛造謠者。
她一系列的維權操作,至今仍被誇獎為“教科書式”的反擊。
多一份勇氣,多一分耐心,造謠者們就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法律是不會放過這些人的。
上文提及的小谷取快遞的兩個造謠者,被當庭判處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網紅小雪案的造謠者,最終被行拘7天,並要求公開道歉、下架影片。
張靜初事件以張靜初的勝訴收尾,造謠者不但被罰款,也被勒令公開道歉。
還有前兩年,廣東的小婷(化名)在網上曬的一張宿舍六人的集體合照,被一個有三十多萬粉絲的博主@商業大佬私自拿走,並P圖發到網上惡意造謠。
小婷二話不說,就和宿舍的人一起取證報警,最終這個博主被封禁,賬號清零,還判處賠償1.2萬,同時公開給六位女生道歉。
南寧李女士(化名)的照片被別人盜用,發到網上造黃謠。
她發現後立馬報警,最終造謠者黃某必須公開道歉,並賠償20萬。
不要因為老虎兇猛,就不敢揮刀。
勇敢地劈過去,你會發現,那不過就是一隻紙老虎。
永遠不要原諒造謠者。
用謠言來戲謔她人的人,就應該被謠言反噬,接受法律的重擊。
身為女性,永遠要對任何用黃謠獵殺女性的話題保持警惕,不要參與,不要討論,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不是自己。
同時,我們也呼籲,希望法律更加完善,降低維權成本,加大處罰力度,讓網路不再成為卑鄙小人的面具,還我們一個真正晴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