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夜戰了那麼多天,努力了那麼多個日夜,才換來的一個藤校Offer;如此得之不易的藤校就讀機會,竟然有人在開學三週後,就選擇主動退學了?
“退學”這件事,在留子群體中並不罕見,每年都會有不少同學在藤校畢業,頂著“名校高材生”光環和退學中選擇後者:
有些同學是因為壓力太大,被迫選擇退學;有些同學是因為對所選專業並不感興趣,或者真的就讀才發現,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和理想中差異過大,主動選擇退學;還有些的同學是因為成績實在太差,只能被退學…
雖然理由千千萬,但這些同學都選擇了同樣一種結局,那就是——退學。
Jenny Lu,就是選擇退學大軍中的一員。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她,在大一入學三週後,毅然決然地選擇退學並回到家中。她的家人和朋友看到她後都大吃一驚,每個人都在想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才會讓她選擇退學。
(Source: Huffpost Personal)
從小到大,Jenny Lu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小學老師和初中老師都說她“特別聰明”,高中老師也認為她的前途一篇光明;在300多名學生的班級中,她的成績名列第四,她的STA成績也非常出色;不僅如此,她還是學校最大的社群服務專案的主席;申請季期間,她也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拿到了賓大的全額獎學金Offer。
別人只看了她成績優異的表面,對她背後所遭遇的痛苦,毫不知悉。
很多個夜晚她失眠到都無法入睡,就算是有時間去睡覺,也需要依靠藥物來治療失眠。她並不知道她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人,很多跟她關係好的尖子生,每日都會被成績和大學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Source: Huffpost Personal)
Jenny Lu在別人的誇讚和興奮中,她表面裝作很開心並加以附和;但在內心深處,她對即將開學的那個秋天充滿了恐懼。因為她深刻地瞭解到,自己只是朝著父母的期望和為她指定的道路前進。
那時的她,還不確定遵從自己內心的夢想和道路到底是什麼,但她知道,如果她繼續追隨別人給自己劃定的道路,她將永遠找不到答案。
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名校,給他們施加了很大壓力,以至於很多學生會面臨抑鬱和疲憊,Jenny Gu也不例外。
她從來沒有和父母表達過其所感受的壓力和緊張,因為在她的家庭環境中,心理健康從來沒有被得到過承認或有過討論。久而久之,她習慣了將這些情緒內化,獨自面對,但其實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被根本解決過。
(Source: Huffpost Personal)
到了賓大之後,不論是宿舍、課堂還是校園,方方面面的真實感受,讓她真正意識到了賓大其實並不適合她。在剛入學的前幾天,她完全不能想象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在校園裡待上一天,更不要提後續還有四年。
她的情緒直接跌落到谷底,在大學學術顧問的幫助下,她決定離開賓大。她也告訴她的母親,在賓大學習,不會讓她感到快樂和滿足,她想要從學術壓力中解脫出來。
回家之後,她一直在工作、做志願者,和她愛的人在一起,並重新評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和想做的事情。後續的她,也再次申請了大學,這次沒有選擇家人首選的學校,而是她自己喜歡的領域和學校。
Jenny Lu透過退學來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那其他選擇退學的同學們呢?
不止Jenny Lu,美國大學每年退學的學生都不在少數。除了Jenny Lu那種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和學校的不搭,希望透過主動退學來尋找更好的自己之外;還會存在部分同學因為自身原因而被學校勸退…
A同學是一個從小就有著藝術夢的人,在申請季,他如願申請到了美國一所名校的設計專業。入學之後的他,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讓他更加憧憬未來自己可以在時尚界大展身手。
但美國大學高強度的課程設定和國內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讓他有些措手不及。設計專業不僅需要精湛的繪畫技巧,還需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每門課程都有大量的作業和專案,從概念設計到實際製作,還要撰寫論文,環環相扣,容不得一點馬虎。
A同學遲遲沒有調整好學習狀態,依舊和高中一樣那版散漫和不在意,頭一天熬夜通宵打遊戲,第二天上課睡覺,自然Final季的成績也不理想,很多門課都面臨掛科,GPA更是低到不行。
導師找他談話過很多次,提醒他好好學習,但直到大二依舊沒有任何好轉,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忽視學業。在一次又一次的掛科下,學校不得不作出讓他退學的決定。
D同學在美國主修計算機科學,這個專業所設定的課程因為難度偏大,日常所學習的程式碼程式設計和演算法設計等內容,讓他感受到了異常大的學習壓力,為了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他開始嘗試走一些“旁門左道”。
在一次考試中,他提前將小抄準備好,並塞到衣袖中帶入考場中。結果在考試期間,被監考老師當場抓到作弊。學校在發現之後,考慮到是第一次,結合他態度誠懇,只是作出了警告的決定並記錄進學校檔案。
但在後續的一次論文提交中,他又抱著僥倖心理提交了抄襲別人的論文,被教授發現後,學校不得已對其進行勸退。
L同學是個喜歡社交的女生,進入大學後,她自然也是學院內最社牛的那朵“社交花”,各種社團活動、志願者活動和派對,她都是常客般的存在。
但畢竟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在活動和派對方面更加專注,自然分給學習上的時間就少了很多。她感覺有些課程過於枯燥乏味,還不如去參加活動來得有趣,時間長了,她甚至開始曠課出去參加活動和派對。
導師多次透過郵件和電話提醒她要按時上課,不要總是缺勤,但她依舊不以為意。直到當學期結束後,她的出勤率遠低於學校標準。儘管她在日常上課時表現還算積極,但因為曠課次數太多、出勤率過低,還是難逃被勸退的結局。
# 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資料顯示:美國大學退學學生佔比超過30%,其中本科學生平均退學率達到了24.1%。
從地域上來看,退學人數最多的州是加州,其次是德克薩斯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等;從專業上看來,退學率最高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退學率為10.7%),其次是廣告(退學率為7.7%)、農業(退學率為7.4%)、藝術(退學率為7.3%)等。
在退學率這麼高的當下,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留學生和自己和解嗎?抱著憧憬和希望就讀,帶著名校光環和美好的校園記憶畢業嗎?
從以上這些案例中也不難看出,退學背後的主要原因也就如下三個:
以上三個原因,其實都有各自的解法,重點要看你是否願意透過現象看本質,和自己做到真正的和解。
有些同學不論是在父母的期許下,還是在自我的高設定要求下,從小到大都會一直要求自己名列前茅,成為別人口中的那個“好學生”,讓自己承受過大的學習壓力。
但大家需要知道,成績並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學會調整心態和期望,才是一個成年人該做的事。不妨可以嘗試著將追求“完美”轉變為追求“進步”,每天、每月以及每年都進步一點,依舊是一種成功。
為了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好成績,從而走向學術不端的道路;但從長遠看,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學術聲譽,更違背了學術精神和道德準則。
想要取得好成績,每位學生都有這個美好的期許,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大家需要樹立正確的學術觀念,深刻認識到學習的本質是積累知識、追求真理和提升自己,而不是單純為了一個成績單上冷冰冰的數字。
(Sourc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很多時候,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是源於對自身學術能力的不自信,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課前提前預習,課後及時複習,針對不懂的地方,可以在Office Hour的時候,和教授請教,把書本上的內容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才是學習的本質和正道。
大學的學習環境是比較自由的,但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追求自由,但需要找到自由和學業之間的有效平衡點。
每位學生都需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未來規劃,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就讀大學,想要透過大學期間的學習獲得什麼、成長什麼。當想清楚這些問題時,自然而然,你就會明白自己來到大學的意義,對學習也就沒有那麼抗拒了。
透過制定自律計劃,在自律學習、按時上課、保持成績的基礎上,去享受大學期間的自由和快樂,這才是開啟大學的正確方式。
最後想和大家說,退學並不可怕,就比如Jenny Lu,她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規劃,即便是面對退學,也能走出第二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可怕的是,退學之後的你依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將指向何方。
希望大家可以真正瞭解自己的內心,和自己和解之後,尋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那條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