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瘋狂關稅,特朗普咬了「蘋果」一口

時代風暴席捲蘋果。

李東陽
來源|李東陽朋友圈(ID:LDYMarketing)
封面來源IC photo
在特朗普導演的關稅大戲中,蘋果公司成了這場風暴中最戲劇化的“主角”,一邊是市值雪崩,漲價情緒全球蔓延,一邊又部分取消關稅,把站在懸崖邊的蘋果拉了回來。
博弈還未停,蘋果倒是過足了坐過山車的癮。
投資者原本擔心,五年前新冠疫情擾亂蘋果供應鏈的場景會再次上演,但沒想到風暴來得快去得也快: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釋出最新公告,將一系列產品排除在原先公佈的對等關稅之外,類別包括了通訊裝置(智慧手機)、計算機、半導體裝置、積體電路器件等。
這意味著,在中國組裝生產的iPhone以及其他半導體、積體電路等眾多產品出口到美國都將會獲得豁免。
就在蘋果暫時鬆了口氣之際,特朗普這位變臉藝術家又貢獻出騷操作,當地時間4月13日,其在社交媒體表示,美政府並未宣佈任何關稅“豁免”,相關產品只是被轉移到另一個關稅類別。
荒誕、無厘頭、混亂,都已經無法準確形容這些瘋狂之舉了。
“沒人能搞清五天後的規則會是啥樣”——一位民主黨參議員吐槽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我想此時此刻庫克的內心是崩潰的,牛夫人和小甜甜的無縫切換讓人實在頂不住!
關稅風暴下,蘋果驚出一身冷汗
這或許是庫克接手蘋果13年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有分析人士在帖子中寫道。
有趣的是,在3月份庫克還專門來到中國,約見相關官員、訪問蘋果在華合作伙伴和創新企業,同時拍著胸脯承諾:蘋果將持續加大在華投入,企圖重新找回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但沒想到,一齣關稅風暴差點讓蘋果栽在了自己人手中。
需要先明確一個概念,蘋果雖然是美國龍頭企業,但生產端是放在全球各地的,尤其在中國大陸產量佔比超80%,本國並沒有生產。
對美國而言,蘋果產品是實打實的進口商品,如若加關稅,銷售成本勢必會上漲,而這些是需要自己承擔的。
所以從一開始,庫克就如驚弓之鳥,為了規避關稅大棒,自3月以來蘋果公司共利用6架飛機從印度空運總計600噸iPhone,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庫存,以保持價格穩定。
有網友調侃庫克這是明晃晃的“黃牛行為”,但看到美國消費者恐慌性搶購iPhone或許就能理解了。
圖源:微博@鳳凰衛視
同樣慌張的還有咱們國內的“黃牛們”,最近有傳聞表示,各大黃牛都在掃貨蘋果產品,受關稅影響新機回收價格連漲數日。
商家們每天即時更新iPhone回收價格,短短幾日有的產品價格上升500元左右。
不過蘋果官方和大經銷商們並沒有漲價動作,所以大機率是有人利用相關輿論炒作二手市場價格,這番操作在這裡不是什麼新鮮事。
隨著蘋果被剔除“對等關稅”名單,國內市場的恐慌情緒估計會平靜下來。
還有一個群體在這場風波中受傷很嚴重:投資者和果鏈。之前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影響下,蘋果公司股價連續多日下跌,失去“全球市值之王”的寶座,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歌爾股份等主要果鏈股價均跌去20%左右。
市場普遍擔憂美國關稅的影響轉嫁到全球消費者身上;蘋果也可能對供應商施加價格壓力,以轉嫁部分關稅的影響。
但現在隨著新一輪政策落定,蘋果和供應商們暫時鬆了口氣,股價也開始重新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果鏈企業們早就在積極佈局,尋找“下一個蘋果”,意圖化解對蘋果的重依賴,這一次的影響大機率會加速這一程序。
對於蘋果而言,安撫好供應夥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要給自己留足逃生餘地了。
特朗普,咬了蘋果一口
站在特朗普的角度來看,掀起關稅大戰其中之一的目的是尋求製造業迴流至美國。
但現實很赤裸,蘋果的產品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中國企業更是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現階段很難滿足這一訴求。
咱們都很熟悉的富士康,自2010年落戶鄭州後就是iPhone的全球主力生產基地,員工數量旺季時接近30萬人,給它尋找替代品是極其困難的。
有趣的是,前幾日美國WSJ技術欄目還發表文章,題為《一臺完全由美國製造的iPhone:是貴得離譜還是完全不可能?》
闡述的邏輯清晰明瞭:
首先,中國的電子零件製造技術歷經了時間的檢驗,輕易無法複製,美國既沒有這樣的工廠,也沒有大規模能組裝iPhone的勞動力。
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打螺絲的人都招不夠。
所以最後的結論很簡單,在美國生產製造iPhone,猶如天方夜譚,至少現階段可以肯定。
這筆賬,特朗普不是算不明白,所以即便是把自己搞成全球的笑話,他也得火速對蘋果等產品進行“對等關稅”豁免。
現在最頭疼的仍是蘋果,一方面供應鏈並非完全聽從自己掌控,其實蘋果早就意識到了過度依賴中國產業鏈的壓力,在2017年讓印度、越南市場承接了iPhone、iPad、AirPods等產品的生產線。
但這些市場存在管理混亂、良品率低等問題,與中國產業鏈存在不小差距。
現在中國產業鏈承受著來自價格的壓力,當然也會向蘋果施壓,如何安撫保持良性合作考驗著蘋果。
不得不說,蘋果目前的境地真可謂是夾心餅乾,庫克已經儘可能的哄著特朗普政府了,後者剛上任,庫克就與其會面並承諾未來4年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伺服器工廠,並提供2萬個就業崗位。
只是擺出“我全都要”架勢的特朗普,胃口很難滿足。
即便如今蘋果暫時逃脫了,但可別忘了特朗普任期還有四年,這位變臉藝術家能整出什麼新活誰也說不準。
此情此景,讓人想到了之前備受針對的華為,面對持續打壓,最終用技術自主找到了出路,也讓中國供應鏈正以“去美國化”實現逆襲。
因此唯一能確定的是,在這場混戰中,能笑到最後的,絕不是那些依賴政治施捨的企業,而是手握核心技術的“硬核玩家”。
絆倒蘋果的,不止是關稅
即便暫時逃過了關稅的重錘,但我想蘋果仍舊笑不出來。
回看2024,可以說是蘋果“水逆”的一年。
iPhone 16的釋出如一顆石頭,砸了一潭死水,激不起太大浪花,中國市場的表現持續走低,難以找到下一個殺手級賣點。
蘋果砍掉了耗時十年、投入數億美元的汽車專案,主動放棄新能源這個風口產業;蘋果頭顯鎩羽而歸,仍舊沒有找到下一次大事件。
如今各廠商都在推進的AI,蘋果到底什麼時候能在中國市場落地仍舊是個謎。
蘋果的焦慮不可謂不嚴重,彭博社記者古爾曼在其《Power On》專欄中披露:蘋果正在為iPhone 20週年紀念款做準備,這將是一次“真正的大改款”,一場堪比iPhone X級別的外觀與體驗重構。
要知道釋出時間是在2027年,現在就開始預熱,其實暴露出的是對當下的不自信。
還記得“三個蘋果”的經典段子,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還有一個握在喬布斯手裡。
這位偉大的天才發明家,用被上帝咬掉一口的蘋果改變了世界。
我想現在的蘋果無比懷念喬布斯,因為喬布斯留給蘋果的遺產,需要自我革新了。
下半年的iPhone 17系列,無疑是蘋果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據目前的渲染圖來看,蘋果在背部相機模組方面做出了改變,企圖為自己“缺乏創新”尋找遮羞布。
圖源:X平臺@科技評論員Sonny Dickson
但從目前的市場情緒來看,這一舉動並未激起太大聲浪,畢竟如今螢幕、攝像頭、電池幾乎所有與智慧手機相關的核心硬體,早已進入成熟期,光是後背改個款沒有意思。
相反來看前段時間華為釋出的Pura X,即便一開始飽受質疑,但起碼敢於跳脫出傳統手機設計思維,重新定義了移動終端的形態邊界。
以往可是蘋果在扮演引領行業這一角色,要知道科技行業向來恩怨分明,如果不能持續以創新之力滿足消費者,換來了很可能是無情的拋棄。
所以說,現在絆倒蘋果的,不止是關稅。
往好的一面想,蘋果的暫時“碰壁”或許是這艘巨輪調轉航向的激浪,未來會怎樣,還需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