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賽道將成全新風口了?

市場依然很大。
來源 | 市值觀察
作者 | 大師兄 
今年最後幾個月,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高層會議對穩定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積極定調,徹底扭轉和極大鼓舞了已經低迷了三年的A股的信心,也讓投資者對2025年的行情充滿期待。
投資者更需要釐清的問題是——
哪些行業所處的週期位置更有安全邊際和上升彈性,哪些行業更有可能趁勢而起,成為新一輪牛市中的全新風口
01

消費白馬終將回歸

過去幾年,A股消費大白馬經歷了漫長而巨幅的下跌。
代表優質消費公司的茅指數連續3年跑輸大盤指數,整體跌幅接近50%。
包括中國中免、金龍魚等超級大盤股,最大跌幅甚至超過80%,成為拖累大盤的重要因素。
作為業績最穩定的板塊,A股消費大白馬的大跌並不是業績崩盤,而是為上一輪牛市罕見暴漲積累的估值泡沫買單。
洗淨浮華之後的消費大白馬,為明年的投資者提供了較高的安全邊際。
目前,茅指數的PE已經降到20倍左右,PB大約3.3倍,比近10年大多數時候都要低。
相比3年之前的估值巔峰幾近腰斬,昔日高高在上的優質資產,如今已變得更接地氣。
圖/茅指數估值走勢,來源:Wind
估值端有了安全邊際的消費大白馬,明年的業績增長也有較高的確定性,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政策層面的助力。
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為國內宏觀調控打開了空間:
年末的政治局會議中,決策層首次提出採取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措施,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上,“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在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的首位。
並且著重強調了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和冰雪經濟,透過創新消費場景提升消費意願的政策意圖清晰可見。
在投資退潮、外需受限的宏觀背景下,消費作為中國經濟越發重要的基本盤,無疑將成為2025年穩定中國經濟的第一抓手。
透過以舊換新、發放消費券、減稅增收、場景營造等刺激手段,消費行業明年增速或將大幅超過經濟整體增速。
可以預期的是,來自調味品、家電、白酒、免稅等行業的傳統消費大白馬,從雲端墜落之後,可能在2025年迎來戴維斯雙擊的上升行情;
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和冰雪經濟等行業催生的新興消費大白馬,可能迎來爆發性增長週期。
不同消費場景下誕生越來越多的優質消費公司,將再次成為穩定A股的定海神針。
02

困境行業反轉在即

要論2025年困境反轉的機會,新能源上游的資源性行業的機會顯然也不容忽略。
過去幾年,新能源上游產業鏈經歷了從繁華到落寞的巨大反差:
碳酸鋰2022年11月見頂,價格從60萬每噸跌至8萬以下;
光伏中的矽料價格2022年7月見頂,價格從30萬每噸跌至4萬左右。
昔日眾人哄搶的重要資源,如今已跌至塵埃。
光伏和鋰電本來已發展成中國最具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但是扎堆式的產業競賽帶來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即使是行業內實力最強的上市公司,最近兩年也難逃業績和股價大幅下跌的宿命。
價格長期跌破行業成本線,意味著過剩產能終將逐漸去化;
而決策層反內卷的政策定調,將進一步加快這些困難產業的產能去化程序。
參考之前行業週期,碳酸鋰等新能源的下跌週期一般在3年左右,從時間和空間來看,碳酸鋰等新能源上游資源離困境反轉時間也不會太遠。
需求仍在成長、陷入供給困境的強週期行業,一旦完成產能去化,走向景氣週期,業績和股價將表現出巨大的彈性。
上一輪鋰電和光伏景氣週期的開啟發生在2020年,同樣是上一輪牛市的第二年,隨後爆發的能量,老股民應該記憶猶新。
根據券商的一致性預測,2025年光伏和碳酸鋰行業的淨利潤增速的中位數超過15%。
隆基、通威等行業龍頭,淨利潤可能從虧損狀況重新回到數十億之上。
因產能過剩和嚴重虧損而被市場拋棄的新能源龍頭公司,憑藉極低的估值和較高的業績彈性,明年可能再次成為市場追捧的明星。
另一個面臨困境反轉的行業,是過去被輿論普遍質疑的房地產。
儘管最近幾年規模相比巔峰時幾近腰斬,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2024年,我國房地產銷售額接近10萬億,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新興行業體量的數倍之多。
經濟持續轉型時代,房地產對經濟的重要性仍非其他行業所能比擬。
2024年,國家對房地產的政策定調已徹底轉向。
房價經歷了3年低迷後也出現見底企穩跡象。
特別是一線城市成交量已大幅回升。
由於房地產最近兩年開工率急速下降,2025年房價上漲的動能也在逐漸形成。
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漸發酵、以及宏觀經濟的逐漸回暖,房地產也將在2025年迎來困境反轉機會。
A股中大量跌破淨資產的優質房地產公司,明年的業績和股價表現,也值得期待。
03

AI應用彈性最大

提振消費之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明年經濟的第二個重大定調,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果說代表傳統行業的消費是託底中國經濟的基本盤,那麼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科技行業則是中國經濟的星辰大海。
在推進產業轉型和保持適度增長的政策基調下,消費和科技的雙輪驅動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下的科技創新中,正方興未艾、同時最有戰略性意義的行業,無疑是以人工智慧浪潮帶來的新一輪資訊產業革命。
從業績兌現和投資邏輯來看,資訊通訊帶來的產業革命,首先必然是上游硬體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突破。
過去幾年,全球AI領域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上游算力產業。
全球算力之王英偉達股價暴漲50倍,市值超過3萬億美金,一度登頂美股市值榜榜首,並帶動了A股以中際旭創、工業富聯為代表的光模組、AI伺服器等AI產業鏈,出現業績和股價齊升的牛市行情。
算力等AI基礎設施爆發之後,明年產業鏈的行情重點,可能在下游應用領域。
近日位元組旗下豆包的爆火,已然拉開國產AI超級應用的序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也預示著AI應用會成為明年科技創新的最強熱點之一。
眾多AI應用中,預期差最大的或許還是傳統行業+AI帶來的想象空間,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中國傳統產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營收看著不錯,但是毛利率很低,盈利能力很差——
主要原因就在於成本過高、效率低下,所以市場給的估值很低。
如果透過AI技術能夠實現降本增效,哪怕毛利率能提高1個百分點,反映到淨利潤層面都會帶來很大的增長。
比如動態PE不到20倍的化工公司三聯虹普,透過與華為合作,以AI賦能生產流程和產品開放等環節,降本增效作用顯著,最近幾年毛利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淨利潤增長了近一倍;
動態PE23倍左右的服裝定製公司酷特智慧,透過AI智慧體的賦能,為消費者提供智慧量體、智慧互動設計等創新型服務,同樣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銷售毛利率最近幾年漲了近10個百分點,淨利潤增長了近3倍。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估值較低的傳統產業公司,一旦進入新興領域或者得到新技術的加持——
即使業績還沒有釋放出來,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馬上會大幅提高。
比如之前做汽車零部件的萬豐奧威,PE估值一直只有10倍左右,去年搭上低空經濟產業鏈之後,股價暴漲近4倍,估值也提升到50倍以上。
回頭看2012年開啟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浪潮,網際網路超級應用和網際網路+,正是超級巨頭和超級牛股誕生的主要方向:
微信的崛起,讓騰訊成為逼近萬億美金的巨頭;
網際網路+金融的結合,造就了同花順和東方財富的近百倍上漲。
2025年開啟AI應用浪潮,或許也會催生國內逼近萬億美金市值的AI巨獸,以及近百倍市值增長的AI+龍頭。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