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了!英國女子賬戶突然多出200萬,瘋狂揮霍1個月後她卻出事了….

近日,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銀行(Barclays)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系統故障,導致大量使用者無法進行付款、轉賬等操作。這場持續三天的服務中斷,引發了英國民眾的廣泛不滿和混亂。
更為戲劇性的是,部分投機者發現了一個系統漏洞,允許儲戶無差別地領取250英鎊。這一訊息迅速傳播,儲戶們紛紛湧向街頭的自動取款機排隊領錢,甚至有人在TikTok上釋出攻略,教大家如何“免費領錢”。
正值中國農曆新年的初五迎財神,許多華人戲稱這是“英國財神爺發錢賀新年”。

巴克萊銀行網頁截圖

然而,這場故障對更多人造成了嚴重影響。由於故障發生在月末的週五發薪日,許多依賴工資生活的人無法使用資金進行消費。一位四個月大的嬰兒的母親控訴,由於無法正常使用線上付款,她的孩子瞬間斷供奶粉,生活陷入困境。
相比之下,另一位英國母親喬安妮(Joanne Simpson)則幸運得多。由於銀行的操作失誤,她原本只有62英鎊的賬戶突然多出了200萬英鎊。
1
一夜暴富的網紅媽咪
英國寶媽喬安妮(Joanne Simpson)是一位博主,在TikTok上有四萬多粉絲,她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雖然透過社交媒體的工作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她依舊堅持每天更新。
前不久,她和往常一樣起床後檢視自己的賬戶,看看上週的收入咋樣,結果讓她意外的是,昨天看到還有62英鎊的賬戶突然湧入了200萬的鉅款。

TikTok

沒有買彩票,沒有買債券,更沒有哪個親戚最近有遺產贈與,反覆確認之後,喬安妮意識到自己的銀行賬戶可能出現問題,於是她第一時間就給銀行撥打電話,想搞清楚這個是怎麼回事兒。
然而,銀行隨後告知喬安妮,這筆200萬英鎊的款項是由一位名叫梅因德的男子授權轉入她的賬戶的。儘管喬安妮並不認識這位梅因德,但“授權轉入”的說法讓她誤以為這可能是一種“贈與”。
於是,她沒有深究這筆錢的來源,而是毫不猶豫地開啟了“瘋狂消費”模式。她穿梭於各大商場,揮金如土,彷彿這筆錢是她應得的財富,完全忽略瞭如果這筆錢是對方誤轉,可能會面臨的追責風險。

TikTok

喬安妮和家人在這筆意外之財的加持下,過上了奢靡的生活,生活質量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正當全家沉浸在這突如其來的“財富饋贈”中時,一個月後,銀行工作人員緊急聯絡了喬安妮,告知她這筆匯款其實是一場烏龍。
原來,匯款人梅因德有一位親戚也叫喬安妮,甚至連中間名都一模一樣,這才導致了匯款時的錯誤。這個訊息猶如一盆冷水,將喬安妮從持續了一個月的“百萬富翁夢”中徹底澆醒。更糟糕的是,她已經揮霍掉的錢款必須如數退還。
這一反轉讓喬安妮難以接受,畢竟她已經瘋狂消費了一個月,鉅額的花銷如何償還?然而,為了避免法律糾紛,她只能選擇“妥協”,被迫賣車償還部分款項,甚至還要從每月的收入中擠出錢來逐步還款。
從一夜暴富到一夜負債,喬安妮的生活瞬間跌入谷底。在最近的一次影片分享中,她坦言現在的生活非常糟糕,為了還債不得不節衣縮食,甚至在天冷時只能穿兒子的保暖衣和一雙髒兮兮的鞋子,言語中滿是無奈與懊悔。

BBC 配圖

看到她的哭訴很多網友反倒覺得是她自尋煩惱,因為她的僥倖心理和貪念,所以她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埋單,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說不定那位真正的喬安妮正著急的等著這筆錢應急,所以不值得同情。當然也有網友站出來表示,那麼低階的錯誤銀行應該負全責,而不是讓消費者來承擔他們的錯誤。
其實在英國像喬安妮這樣的“幸運一夜暴富”還是經常發生的。
2

賬戶多出671萬,一年花掉17萬 

2020年,單親母親海倫獨自撫養不足週歲的孩子,因為疫情的影響她被迫從一家英語培訓公司離職,本來就是兼職度日的她感覺日子開始昏暗起來。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樣檢視手機看看有什麼兼職訊息,畢竟她的賬戶裡就只剩下65英鎊了。

The Guardian

此時一條賬戶打款記錄的簡訊彈出來,起初她並沒有在意,想著一定是垃圾簡訊後便沒有理會。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在之後查詢銀行賬戶後,她發現自己的賬戶裡突然多出了77萬4800英鎊(摺合人民幣約671萬元),以為是惡作劇的她退出重新登陸後,發現天上掉餡餅的事兒真的在自己身上發生了。
很久沒有收入的她一直靠之前的積蓄生活,現在突然多出一筆鉅款讓她欣喜不已,但是轉念一想,這筆橫財還是不要輕易使用,於是透過賬戶明細看到付款方居然是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想想自己最近沒有進行海關退稅,也沒有和海關有什麼交集,會不會是打錯了呢?

The Guardian

於是她嘗試電話聯絡對方,想了解是怎麼回事兒,但是經過多次撥打都是無人接聽的狀態,此時她還是不敢使用這筆突如其來的鉅款,想著既然連不上稅局,那麼等到下個月納稅的時候自然就會被稅局發現,那麼他們來找自己就可以了。
等了一個多月,稅局依然沒有聯絡她。眼看家裡已經揭不開鍋,孩子還在等著吃飯,海倫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根據英國法律,故意保留或使用錯誤的信貸將涉嫌犯罪,這一點讓她始終不敢輕舉妄動。
閨蜜們看到她的窘境,紛紛出主意,建議她先“借用”這筆錢解決燃眉之急,或者用這筆錢去投資,賺取收益來緩解生活壓力。然而,猶豫再三後,海倫還是沒敢動用這筆錢。
然而,隨著疫情持續蔓延,英國經濟不見好轉,海倫的工作也一直沒有著落。坐吃山空的她,最終不得不向這筆錢低頭。儘管如此,她仍然小心翼翼,不敢多“借”,一年時間裡只花了2萬英鎊,基本都用於日常生活開銷。即便如此,她內心始終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法“心安理得”地使用這筆錢。
最終,海倫決定坦白一切,並尋求媒體的幫助。媒體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聯絡上了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

The Guardian

原來是海關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的確在2020年8月的時候,生活窘迫的海倫在海關退了一個包裹,當時海倫還需要海關退還一筆關稅,但是工作人員在操作時誤將775000英鎊打進了海倫的賬戶。
最終,經過雙方協商,海倫和英國稅務局達成了協議,海倫將剩下的錢交還英國稅務局,花掉的2萬英鎊在未來五年內還清。而英國稅務局則還為此事向海倫表達了歉意。
3

存9000元變900萬,銀行:錢都是你的,放心花

賬戶裡突然多出的錢有人歡喜有人憂,不過有時候在英國賬戶裡突然多出錢的時候還是可以理所當然的花,並且還不用負法律責任。
2021年,還正處於疫情的英國每個人的生活都過得緊巴巴的,來自德文郡的女士S的生活卻開始變得優渥起來,原因很簡單,她的銀行賬戶裡突然多出了100萬英鎊,而且銀行明確表明讓她自由消費。
面對突如其來的錢財,S卻顯得很淡定。

Dailymail

突然出手大方的她引起了身邊的親朋的懷疑,甚至一些好心的朋友很委婉的提醒她不要亂花不義之財,索性S就不裝了,攤牌了,她賬戶裡突然多出的錢是中獎得了,而且是銀行發的。
原來在2020年7月的時候,她購買了銀行的中獎債券,當時她並沒有多想,正在疫情期間,想著買一個試試打發時間,誰曾想,一年之後自己當時種下的種子居然開花結果了。

在英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習慣將錢存入特定的銀行賬戶,這種賬戶被稱為“Premium Bonds”。每存入1英鎊,儲戶就會獲得一個債券編號,相當於購買了債券。每個賬戶最多可存入5萬英鎊,而中獎的機率約為34,500分之一。

每個月,銀行會抽取大量獎項,其中頭獎有兩個,獎金各為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00萬元)。這種獨特的儲蓄方式不僅為儲戶提供了潛在的財富機會,還增添了一份期待和樂趣。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許多儲戶紛紛加入了這一債券活動。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生活的壓力,人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一份保障,甚至期待能夠幸運地贏得大獎,改變生活的困境。

Dailymail

S正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了幸運兒。無論持有多少債券,都有機會贏得100萬英鎊的頭獎——即便只持有一英鎊,也能享受公平的抽獎機會,而這正是債券的獨特魅力所在。這也是S最初對這種債券遊戲深感興趣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發行債券的銀行透露,自1957年抽獎活動啟動以來,已有14名女性和10名男性贏得了100萬英鎊的大獎,累計獎池總額超過200億英鎊。其中,最令人驚歎的故事來自英國巴尼特的一位中獎者——他從2008年開始購買債券,苦等12年,終於迎來了百萬大獎,可謂是“有心人終成券屬”。而運氣最好的獲獎者,僅用61天便迎來了自己的百萬時刻。
寫在最後:
天降的200萬,如同一場現代版“灰姑娘”的警示寓言。意外之財被追回後,那些曾沉浸在一夜暴富幻想中的“灰姑娘”們才如夢初醒。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銀行系統和操作員的失誤,更讓人警醒: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時,人性經受的道德考驗與誘惑。
“一夜暴富”是許多人躁動不安的夢想。誠然,對金錢的渴望和對物質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通往財富與地位的捷徑往往狹窄且危險。喬安妮一開始積極核實這筆突如其來的錢,然而,最終還是敗給了僥倖心理,沒有再進一步尋找“不義之財”的真正歸屬,結果讓本該平靜的生活陷入不安。財富固然重要,但物質並非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真正的滿足感無法單靠金錢堆砌。這不僅是現實的教訓,更應成為每個人的共識和道德底線。
END
編輯 | 葉火大
作者 | Jully
文章參考 
巴克萊銀行、影片號、TikTok、
The Guardian、Dailymail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深度的自媒體平臺

管理員長駐倫敦


英國金融監管局註冊金融專家
英國內政部移民事務署註冊專家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