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三金
編輯/章魚
繼「山姆給中產丟人」的訊息接連登上熱搜之後,中產再次站在了網際網路的風口浪尖。
過去,網際網路對中產身份名片的認知停留在:勞力士的表,愛馬仕的包。但如今,關於中產的消費偏好,已經細化到消費的毛細血管。
在隱秘的《中產識別指南》中,有一項中產的基本原則:
真正的體面,往往藏匿於不經意之間。
比起名錶和奢包,中產更喜歡在人們不常看到的地方下功夫。中產的行李箱,往往比腳上的鞋、身上的衣服更能不動聲色地彰顯實力。
比如,公司團建時,素來偏好中產消費的同事張姐就提著一個金屬色的旅行箱。在我看來,那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箱子,非說有什麼特別的標識,只在包身上方印著幾個小小的字母:RIMOWA。

但向來懂消費的時髦精小K告訴我:
這隻箱子,售價上萬。
「有錢標配」,日默瓦?

中產的身份認同,已經內捲到行李箱界了。
開啟日默瓦的官方旗艦店,很難不被標價後面的0多到嚇一跳。
明明只是基礎款的行李箱,標價卻敢從6000起步,18810封頂。

而且高昂的價格並沒有澆滅人們的熱情,有資料顯示,其銷售額在五年內幾乎翻了兩番,2024年的增長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兩位數。
購買日默瓦,甚至已經成為一種中產入門的標配。
選擇何時何地購入這個高奢行李箱,也是一門關乎中產尊嚴的學問。

〓圖源:@省錢快報研究院
甚至,日默瓦的保值率比一些更知名的奢侈品還要高。
有網友翻出購買記錄,2015年花6000多塊買的33寸金屬trunk。
2023年的售價已經高達1萬7,到了2025年更是漲到了1萬8。

還有人從中發現商機,將日默瓦當成了 “理財產品”:
按原價買入後,轉手加價 50% 出售,竟也不愁買家接盤。

日默瓦這個貴到嚇人的行李箱對大眾來說,是一個你也許沒聽過,但絕對見過的故事。
很多人和日默瓦的第一次見面,就在明星街拍。
從天王周杰倫到當紅偶像BLACKPINK的成員Rosé,日默瓦早就成為心照不宣的圈內標配。

前段時間王詩齡放假回國,就被拍到戴著墨鏡、推著日默瓦行李箱走出機場。

如果說街拍是需要精心準備的硬照,那綜藝節目就是一場模擬真實生活的展演,更能體現一件物品的含金量。
在綜藝這個更真實的場域中,日默瓦的存在感更是高得出奇。
無論在《花兒與少年》,還是《再見愛人》,只要是和旅行相關的真人秀,日默瓦幾乎就是預設選項。

當節目播出後,這隻箱子總能毫無懸念地成為社交平臺上的話題。
甚至好萊塢的大片裡,都少不了日默瓦的身影。
在《駭客帝國》、《蜘蛛俠》、《史密斯夫婦》、《007》等經典影片中,日默瓦頻頻現身。《碟中諜4》裡,阿湯哥拼死奪下的那個能引爆核彈的手提箱,也是日默瓦的。

〓 《碟中諜4》劇照
俗話說文體不分家。在娛樂圈佔據一席之地的日默瓦,自然也會受到頂級運動員的青睞。
王曼昱曾拉著它奔赴巴黎,朱婷帶著它征戰東京。
籃球巨星詹姆斯,也拖著日默瓦輾轉於各個客場。

高昂的定價和明星的背書,讓日默瓦天然具備成為中產象徵的基因,卻還不足以解釋一個核心問題:
一個行李箱,憑什麼能賣一萬塊?
中產,為啥要花一萬買行李箱?

日默瓦的每個細節,都踩中中產消費的爽點。
搜尋日默瓦,出現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貴,第二個則是輕,第三個是抗造。
“一用就是十幾年,除了拉桿有點歲月痕跡,其他一切完好。”

還有人現身說法:“180斤的人,經常直接拿它當椅子坐,一點事兒沒有。”

日默瓦“輪胎”的絲滑感,也收穫一大批粉絲。
“箱體輕便,輪子順滑,即便裝滿行李,在地毯上也能飛奔。”

甚至有給出了自己的日默瓦使用心得:
“在機場趕時間快遲到時,直接坐著日默瓦滑,比跑要管用。”

光好用還不行,中產需要知道它為什麼好用。
日默瓦的選材精準踩中了中產的認知爽點,這個萬元行李箱的主要材料有兩種:
一個是鋁鎂合金,另一個是聚碳酸酯。前者多應用於航空航天,後者在電子、醫療器械領域則十分常見。兩種材料的共性是都非常輕盈,且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
高階的抗造科技材料,無疑給信奉認知決定一切的中產提供了極大的情緒價值。

複雜的工藝和對細節的投入,是日默瓦打動中產的原因之二。
據日默瓦官方介紹,在德國科隆的工廠裡,一個日默瓦行李箱需要200多個零件和90多道工序,其中絕大部分靠人工組裝。
為了適應旅行的現實需求,日默瓦全系產品都配置了TSA海關鎖,提醒安檢機構該鎖可以在不損壞鎖具和箱身的情況下開啟進行檢查。

日默瓦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在為它的標價層層加碼。
當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則恰好踩中了中產務實而精緻的審美偏好,於是便催生出一種頗具代表性的消費邏輯:
高昂的支出,都可以合理化為一次理性投資。
畢竟買日默瓦,買的不僅是高階品質、耐用屬性,還有長期主義。

相比年年換新,買一個可以用上10年的箱子,顯得更為明智從容。
在快消品氾濫的時代,一個能陪伴多年、歷久彌新的物件,自然具備抵禦速食文化的吸引力。
這種一次性投入、長時間受益的思路,也進一步強化了高價即理性的消費心態——讓一擲千金的決定,看上去格外冷靜、周全。
因此,當有人發帖問1萬多買個行李箱是虛榮嗎?評論區大多回復都是:日默瓦值得。
畢竟如果一個東西等你反覆使用十年,已經值回價格了。
理由也很實在:一樣東西能讓你踏踏實實地用上十年,那就早回本了。

翻看網友曬出的日默瓦,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大多數箱子都飽經滄桑、貼滿貼紙。

在它的使用者看來,箱體上每一道新的劃痕和凹陷,都不再是瑕疵,而成了一枚枚旅行勳章,是一次次出發與歸來的見證。
中產購買日默瓦,更是在購買一種身份認同,一種不動聲色的“旅行敘事權”。
箱身的凹痕是環球旅行的履歷,褪色的海關貼紙是閱歷的憑證。
當別人還在小心翼翼地給箱子套上保護膜時,使用它的人們卻在期待下一次戰損。
人們購買的,也從一個箱子徹底變成了一張通行於特定圈層的社交名片。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更感性的角度去理解——讓一個物件承載你所有的旅行回憶,這本身就是一種浪漫的生活態度。
現如今,照片可以一鍵美化,經歷可以P圖精修。一切都輕飄飄的,美好得有些不真實。而一個物件,尤其是一個註定要陪你奔波勞碌的物件,承載的記憶就顯得格外真切。
它像一個不會說話的旅伴,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異國機場,也裝過你在跳蚤市場淘來的寶貝;
它見過你旅途中的狼狽,也分享過你抵達山巔時的喜悅。
箱子上的每一道劃痕,都無法作假,它們是這些故事裡最誠實的註腳。
當外部的世界越是喧囂和充滿變數,我們就越渴望抓住一些確切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而這樣一個堅固的箱子,用它不變的形態和變化的傷痕,幫助我們線上性的時間裡,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故事與秩序。它把虛無縹緲的回憶,變成了可以觸控的證據,讓走過的路、吹過的風,都有跡可循。
那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關於“我真實活過”的證明。這份可觸控的存在感,或許才是:
一萬多塊的行李箱,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RECOMMENDED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