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3月14日(魯佳)法國內外安全形勢嚴峻。在地緣政治複雜背景下,法國內政部的最新報告顯示,全國範圍內的種族主義犯罪持續激增。與此同時,法國對內安全總局警告,法國不僅面臨恐怖主義威脅,也面臨間諜威脅、外國勢力操縱和干涉等威脅,這些都是對法國安全和民主的挑戰。

【法國種族主義犯罪繼續激增!巴黎是重災區】
根據法國內政部統計局(SSMSI)14日釋出的報告,法國的種族主義犯罪在2023年激增之後,2024年繼續大幅增長。
據《巴黎人報》報道,這是令人擔憂的資料。法國內政部統計局的最新報告指出,法國種族主義罪行在2023年顯著增長大約30%之後,2024年錄得種族主義、仇外和反宗教犯罪9350起,在一年內增加11%。此外,基於同樣的原因開出違規罰單6985份,在一年內增加6%。
報告指出,2024年,國家警察局和憲兵大隊在全國範圍內錄得總計超過1.6萬起種族主義、仇外或反宗教違法違規事件,其中大多數是侮辱、挑釁或誹謗。

根據報告,2024年錄得種族主義犯罪受害者9720名,其中,“男性、25歲至54歲人口,以及來自非洲國家的外國人在受害者中所佔比例過高”,但只有不到3%的種族主義受害者向安全部門報案。
報告稱,4953人因這些行為被起訴,其中2953人涉嫌“挑釁、侮辱或誹謗”;涉及財產侵犯的犯罪增幅最大,同比增長50%;危害生命和暴力犯罪同比增長38%;威脅和勒索犯罪同比增長31%;歧視犯罪同比下降11%。

從2022年到2024年,法國安全部門錄得的種族主義犯罪發生率為,全國每1萬名居民1.2起。但巴黎的種族主義犯罪發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至四倍,值得注意的是,在巴黎發生的犯罪並不僅涉及當地居民,因此可能導致資料被高估。在巴黎及近郊三省,種族主義犯罪發生率仍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差距已縮小至1.7倍。
報告還指出,種族主義犯罪資料的增加既反映了這一現象本身,也反映了受害者更加勇於報案,以及安全部門對這些行為的處理有所改善。
【法國17歲少年涉恐被抓!律師:他還是個孩子】

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Pnat)13日的訊息稱,一名17歲少年被發現在一所學校外持刀,涉嫌策劃在齋月期間實施暴力襲擊,10日被警方逮捕,隨後被移交反恐檢察官辦公室。此前,該男子已為情報部門所知。這是法國在2025年挫敗的第一起暴力襲擊行動計劃。
據《巴黎人報》報道,憲兵大隊10日在上索恩省(Haute-Saône)一所職業高中門口發現了這名嫌疑人,並在他的包裡查獲一把刀,當場將他逮捕。當時調查由沃蘇勒(Vesoul)檢察官辦公室領導,在“持有被禁止的D類武器”名義下啟動調查,11日,案件移交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12日,法國對內安全總局(DGSI)重啟調查,並進行了48小時的審訊。13日,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針對“涉嫌參與犯罪組織,意圖策劃一項或多項人身傷害罪行”啟動調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至2024年期間,法國情報機構以“激進化”的名義對這名少年進行了跟蹤,但於2024年初取消。2025年3月初,由於一段加密的電子郵件對話,該男子再次成為法國對內安全總局的目標,他在對話中暗示了自己想在齋月期間採取襲擊行動,還聲稱自己是“伊斯蘭國”組織的成員。
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要求對這名17歲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前拘留,並表示,即將進行的調查將有可能確認其暴力行動計劃的確切目標以及可能發生的情況。
但犯罪嫌疑人的律師雷達·吉拉齊(Réda Ghilaci)告訴法新社,這名少年希望“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實施恐怖主義行動”。他強調,“我的客戶是未成年人,所以按照許多國際慣例,他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特別脆弱的孩子,他沒有激進化。”
【對內安全總局:法國面臨這些威脅!警惕外國操縱,破壞法國民主】

法國對內安全總局(DGSI)局長塞麗娜·貝東(Céline Berthon)12日接受法國資訊臺採訪,談到俄羅斯威脅、恐怖主義威脅等問題。
據法國資訊臺報道,塞麗娜·貝東表示,法國對內安全總局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與地緣政治危機有關的日益增長的威脅”,按照她的說法,“間諜和干涉的威脅可能沒有恐怖主義那麼致命,但對我們的民主非常危險。”她指出,“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也可能來自其它國家的威脅,傳統上表現為非常強大的間諜威脅,但也表現為干涉或破壞穩定的行動,這可能破壞我們的(民主)模式。”
她談到,其中一種干涉是操縱資訊,這是一種“完全潛伏的威脅,因為是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的”。例如,在法國,關於床蟲的資訊“被操縱或被誇大”。她強調,“如今,許多人只在社交網路上了解資訊。重要的是記住,你在TikTok或其它平臺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排名靠前也不是偶然的。”
關於恐怖主義,塞麗娜·貝東指出,法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仍然非常高,“網路激進化”是對內安全總局面臨的“主要挑戰”,如今,這主要是一種內生威脅,也就是說,在法國領土上的人,可能受到外部的影響或指導,特別是存在於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恐怖組織,或存在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組織。
塞麗娜·貝東補充說,現在,涉恐嫌疑人非常年輕化,大多數恐怖主義案件都是如此。自2023年以來,被對內安全總局以恐怖主義罪名逮捕的人當中,70%的年齡在21歲以下。
【瑪琳·勒龐:如果我被禁止參選,這將是極不民主的決定】

法國國民議會極右翼“國民聯盟”黨團主席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能否參加2027年總統選舉,她的命運將在未來兩週由巴黎一家法院決定。
據法新社報道,瑪琳·勒龐是2027年法國總統選舉的最有力競爭者。但她涉挪用資金一案,面臨立即被取消競選資格的危險。瑪琳·勒龐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我被暫時禁止參選,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極不民主的決定,因為這將剝奪法國人民選擇共和國未來總統的潛在可能。”
距離法院作出這一決定還有大約兩個星期,瑪琳·勒龐在等待裁決之際表示“非常平靜”,她解釋說,“因為我是一名戰士,我從小就知道,針對你的法律鬥爭是政治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巴黎檢察官辦公室要求判處瑪琳·勒龐五年監禁,包括兩年實刑;並要求取消她的競選資格,為期五年。對於取消資格的求刑是可以預料的,因為對挪用公款的定罪來說這是強制性的,但立即執行並非強制性。巧合的是,法國憲法委員會將於3月18日審議立即執行的不符合資格的判決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瑪琳·勒龐表示,她與新任憲法委員會主席理查德·費朗(Richard Ferrand)“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理查德·費朗被任命之前的投票中,“國民聯盟”議員棄權。
【圖說】

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努(Sébastien Lecornu)13日晚間接受法國電視二臺採訪時表示,法國透過其軍事模式、核威懾、情報服務,為軍事威脅作好了充分準備,“但如果威脅增加,我們將不得不應對。”他稱,俄羅斯的威脅是“持久的”,因為俄羅斯軍事工業機器能夠生產大量彈藥。他補充說,認為我們的國家在俄羅斯和美國面前是“無形的或無用的”並不真實,“讓我們停止這種對法國的攻擊,這不是真的,尤其我們的軍隊是可靠的。”

法國極左翼“法蘭西不屈服”領導人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12日接受France Inter採訪時聲稱,歐盟人民對俄羅斯的勝利“不感興趣”,“就像我們對任何侵略者的勝利都不感興趣”。他希望將“外交”置於“戰爭”之上,在他看來,“戰爭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歐盟委員會宣佈的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計劃也“不是優先事項”。他補充說,“我們迫切需要為氣候變化作好準備。8000億歐元是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資金的20至30倍。”

法國競爭管理局13日宣佈,零售巨頭家樂福(Carrefour)已獲准收購此前由路易·德爾海茲(Louis Delhaize)集團所有的Cora和Match超市。家樂福集團早在2023年7月就宣佈了收購計劃,但需要得到競爭管理局批准。

巴黎大區伊夫林省(Yvelines,78省)一名42歲護士13日被發現死於莫勒帕(Maurepas)的家中,她的丈夫和三個孩子回家發現,她躺在臥室的血泊中,喉嚨處有多處傷口。她的丈夫和孩子被警方帶走,作為證人接受訊問。凡爾賽(Versailles)檢察官辦公室稱,正在對這起殺人案展開調查,目前調查人員還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巴黎十一區費代布林路(rue Faidherbe)一家唱片店“街頭之聲”(Le Silence de la rue)13日14點30分許發生火災,商店經理當時獨自一人在店裡,盡了最大努力拯救黑膠唱片,導致受傷,並因吸入毒煙被送進醫院。現場警察稱,火災原因尚不清楚。這家店營業已經30多年。
【國際】

–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脅對進口商品徵收更多關稅,推動金價在14日創下新高,一盎司黃金突破了3000美元的象徵性關口。
– 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出警告,歐洲區域2024年的麻疹病例數量翻了一番,達到25年來從未見過的水平。具體來說,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2024年錄得127350例麻疹病例和38例死亡。其中,羅馬尼亞和哈薩克受影響最嚴重,分別錄得30692例和28147例感染者。世界衛生組織稱,半數病例需要住院治療,5歲以下兒童佔所有病例的40%,因此呼籲當局加強對疫苗接種不足地區的免疫接種工作。
– 俄羅斯國家統計局(Rosstat)宣佈,儘管俄羅斯央行努力控制通貨膨脹,但俄羅斯的年通脹率從2025年1月的9.9%升至2月的10.06%,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水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薩摩亞獨立國政府關於互免簽證的協定》將於2025年4月2日起生效。根據協定,持有效的中國外交、公務、公務普通及普通護照和持有效的薩摩亞獨立國外交、官員及普通護照公民,在締約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過境,單次停留不超過30日,每180日累計停留不超過90日,免辦簽證。如需在締約另一方境內停留超過上述停留期限,或在締約另一方境內從事工作、學習、定居、新聞報道等須經締約另一方主管部門事先批准的活動,應當在入境締約另一方前申請相應簽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