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起義”,打響“反特”第一槍!

全文2380,圖片5張,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掀桌”了!
當地時間4月16日,紐森稱該州就關稅政策起訴特朗普政府,直指其濫施關稅“非法且越權”,他還警告稱,這些關稅政策已造成“直接且無法彌補的損害”。

這場官司不僅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因關稅問題遭遇州級法律挑戰,更被外媒稱為“貿易戰引發美國內鬥的第一把火”。
加州為何急眼?錢袋子真傷不起了!
作為全美經濟的“扛把子”,加州GDP高達3.9萬億美元,單拎出來能排全球第五,比印度還猛。

更絕的是,加州每年進出口額接近6750億美元,相當於每天有18億美元的貨物在太平洋上漂著。
而特朗普這波“無差別加稅”操作,讓依賴國際貿易的加州直接“中槍”。其他國家的反制關稅讓加州葡萄酒、杏仁出口暴跌,矽谷科技企業進口零部件成本飆升,建材漲價導致山火火災後重建多花5億美元。
根據加州州長辦公室的資料,光是汽車零部件關稅就導致該州製造業成本飆升25%,矽谷的科技公司為了避稅,已經開始把伺服器往墨西哥搬。
6萬家小企業瀕臨倒閉,一家嬰幼兒產品商因中國商品進口稅飆升被迫斷貨,企業主稱“這不是陣痛,是猝死!”。
最慘的是農業,加州杏仁產業80%的市場在亞洲,現在關稅一漲,果農們只能對著滿山遍野的杏仁樹唱《涼涼》。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紐森痛批:“特朗普的關稅讓老百姓買菜貴、上班慌,這亂子不能再忍!”
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本質是“鐵鏽地帶優先”。當底特律的汽車工人為保住飯碗歡呼時,矽谷的創業者們卻在哀嘆:“這不是保護主義,是自殺式襲擊。”
這種經濟模式的衝突,在加州起訴案中達到白熱化。
特朗普這次加稅行政命令的依據是《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這玩意兒就像遊戲裡的“GM指令”,理論上可以繞過國會審查直接加稅。
特朗普萬萬沒想到,這個“GM指令”其實是個“漏洞百出的外掛”。
首先,法律界人士指出,這部法律從1977年誕生以來,從來沒被用來加徵過關稅。特朗普的關稅操作就像是在“違法邊緣瘋狂試探”。
更搞笑的是,連特朗普自己的團隊都在擔心:萬一法院判輸了,以後還怎麼利用關稅操縱股市,愉快地“薅羊毛”?
再就是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傷害遠超預期。
CNBC的調查顯示,61%的企業表示關稅讓成本翻倍,63%的企業認為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特斯拉CEO馬斯克直接在X平臺開麥:“這政策就是在給美國經濟喂慢性毒藥。”
最打臉的是,特朗普心心念唸的“製造業迴流”根本沒發生,反而有57%的企業選擇把生產線搬到東南亞。
加州這次起訴,可謂“直捅要害”——指控特朗普濫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繞開國會強推關稅,純屬“越權”。
要知道,這部法律原本是應對“國家安全危機”的,結果被特朗普拿來為“貿易大棒”背書。
紐森團隊放話:“貿易逆差算哪門子緊急狀態?法院必須叫停這出鬧劇!”
無獨有偶,美國多家小企業14日聯合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政府,認為在沒有國會批准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無權宣佈全面加徵關稅的措施,要求阻止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實施關稅措施。

這場官司本質上是美國曆史上“州權保衛戰”的延續。從1787年美國憲法誕生那天起,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就像一對歡喜冤家,三天兩頭掐架。
這已經不是加州第一次和特朗普打官司了,而且作為民主黨州,這也是對共和黨聯邦政府的“常規操作”。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雙方在移民、環保、醫療等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
比如2019年,特朗普為了修美墨邊境牆,硬說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從軍費裡挪錢。
加州聯合其他15個州直接告上法庭,說總統不能隨便繞過國會亂花錢。
雖然最後最高法院讓特朗普部分得逞,但這場官司也讓聯邦政府頭疼了好一陣子。
但這次不同的是,加州不僅在法律上“硬剛”,還在經濟上“反殺”——紐森嘗試繞過聯邦政府,直接跟加拿大、墨西哥籤協議,要搞“獨立貿易”。

當然,作為民主黨鐵票倉,加州對抗特朗普不僅僅是出口氣,此次訴訟有著“一石三鳥”的考量。
法律層面來看,訴訟若在初審法院獲勝,可能暫停關稅實施,但特朗普政府勢必上訴至最高法院(保守派佔多數)。
儘管歷史上州訴聯邦關稅案從未成功,但加州作為民主黨的“大本營”,這場訴訟或引起司法戰連鎖反應,紐約、伊利諾伊等10幾個州可能效仿,掀起全國性“反關稅潮”,動搖特朗普政策合法性。
經濟層面來看,據估算,關稅已導致加州損失150-250億美元(佔GDP0.4%-0.6%),若勝訴,政策暫停可挽回部分損失。
政治層面來看,紐森也想透過這種高調訴訟,鞏固“反特朗普”人設,強化其“進步派領袖”形象,吸引更多支持者。
紐森作為民主黨“明日之星”,這波操作被解讀為“劍指2028”,現在紐森的民調支援率已升至民主黨候選人第二位。
而且紐森借訴訟影響力,也在為明年的民主黨中期選舉造勢,加州若聯合華盛頓、紐約等貿易大州“起義”,可能動搖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加州54張選舉人票若形成“反關稅聯盟”,將重塑美國政治版圖。
影響有多大?
加州若敗訴,或將激化“脫美獨立”聲浪——該州民間“Yes California”運動早已暗流湧動。
若加州勝訴,如前文所說,紐約等貿易大州可能組團“抄作業”,國會和總統的權責邊界也將重新界定。
更關鍵的是,這場官司把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副作用撕開了一道口子——原來傷人最深的,竟是自家人。
這場“掐架”,最慘的還是普通老百姓。如美國小企業主貝瑟·貝耐克哭訴:“關稅讓我的嬰兒產品成本漲了30%,再這麼下去,我只能去賣二手尿布了。”
加州起訴特朗普,表面上看是一場法律糾紛,實則暴露了美國政治體制的深層矛盾。
當聯邦政府淪為“資本代言人”,州政府被迫透過法律手段“自救”,普通民眾淪為“犧牲品”,這種畸形的政治生態還能維持多久?
或許正如某位網友的神評:“美國的政治就像一場大型真人秀,總統是主角,州長是配角,而我們都是群演。”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