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到底需不需要設定【非必填欄位】

在B端產品設計中,必填與非必填欄位的設定看似簡單,卻直接影響資料完整性、業務流程規範性以及使用者體驗。本文從麥格雷戈的X-Y理論出發,探討B端產品是否需要設定非必填欄位,並提出如何在“確定性”與“靈活性”之間找到平衡,確保欄位設計既服務於業務目標,又讓使用者感知不到規則的存在卻自然符合規則。
———— / BEGIN / ————
首先我們討論系統平臺,到底需不需要設定【非必填欄位】。就要看這個產品、系統、平臺到底是面向B端還是C端的。
如果是C端的,我們在設計產品填寫欄位的時候,其實是可以相容必填非必填的欄位。
例如一個交友軟體,如果我非常想表達展示自己,自我介紹可能很多資訊填的完備一些,而對於一些擔心隱私洩露問題的使用者而言,非必填也會顯得更加人性化。
但是B端產品就不一樣了,由於它是在日常工作中業務操作人員必須面對的事情,所以到底應不應該填寫顯得非常重要。
在B端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必填與非必填看似簡單,卻常引發產品經理與業務方的激烈爭論——“這個欄位必須填嗎?不填會影響業務嗎?” 今天,我們從實際場景出發,探討這一問題的底層邏輯與解法。
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業務人員在操作B端產品時,例如錄入業務單據或者相關資料資料時,面對是否會主動進行填寫完善;還是偷下懶,既然沒說必須要填,那就不填了。
我們可以從麥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的X-Y理論進行分析。
X理論認為:多數人天生懶惰,盡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數人沒有抱負,寧願被領導批評、怕負責任,視個人安全高於一切;對多數人必須採取強迫命令,軟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如果我們的領導或者產品經理在需求調研的過程中,認為公司員工或者應用該系統的操作人員更符合X理論,那麼顯然已經,B端產品設定【非必填欄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這將代表大部分的【非必填欄位】都是空值,不是代表沒有,而是代表沒填。那麼如果後續該欄位在進行決策分析,參與計算時,就是垃圾資料。
Y理論的看法則相反,它認為,一般人並不天生厭惡工作,多數人願意對工作負責,並有相當程度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控制和懲罰不是使人實現企業目標的唯一辦法,還可以透過滿足職工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使個人和組織目標融合一致,達到提高生產率的目的。
如果我們的領導或者產品經理在需求調研的過程中,認為公司員工或者應用該系統的操作人員更符合Y理論,B端產品設定【非必填欄位】會顯得更加人性化,使用者往往會主動積極的去填寫該欄位,確保其準確性。
必填欄位的核心價值在於保障業務資料的完整性和流程的規範性。例如,在供應鏈系統中,若“訂單型別”欄位未強制要求填寫,可能導致審批流程無法匹配,進而引發業務停滯。如財務單據的“金額”欄位,缺失將導致核算失效。審批類欄位未填寫,系統無法觸發後續流程節點。
但是如果一個系統全部都設定成必填欄位,也顯得過度收集資訊,增加了使用者的填寫壓力。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個必填項,使用者放棄提交的機率上升15%。部分欄位的“可空性”為未來業務擴充套件預留空間,例如“備註”欄位的非必填設計,也顯得更為人性化。
按照我以上的方法,我們可以進一步完善產品設計:
1、根據X-Y理論判斷是否需要增加【非必填欄位】。使用者喜歡偷懶抗性高就別整【非必填】直接就取消該欄位即可,如果配合程度高且欄位非常重要就直接設定為【必填】。
2、區分“核心業務欄位”與“輔助資訊欄位”。前者必填,後者可選。
3、對非關鍵欄位,採用前端提示(如標紅加粗)引導使用者填寫。而非強制攔截。
4、新增必填欄位時,需制定歷史資料補全策略(如批次賦值或人工補錄)。
5、按照角色分配欄位。哪些業務條線是必填,哪些是業態條線是非必填。
其實總結一下,必填與非必填的爭議,本質是“確定性”與“靈活性”的衝突。 
必填與非必填欄位的設定,永遠服務於業務目標。
產品經理需深入理解業務流程,區分“剛性需求”與“彈性需求”,並透過使用者測試驗證設計合理性。正如我所言:“欄位設計的最高境界,是讓使用者感知不到規則的存在,卻自然符合規則。”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老司機聊資料,作者:老司機聊資料
👇 聚焦AI應用與趨勢,掃碼加入交流群,與一線從業者共同探索落地實踐路徑。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