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1974年D大人代表中國在聯合國發表講話闡述三個世界理論: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是第一世界,西方發達國家與東歐國家是第二世界,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陣營是第三世界。
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表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聯合第三世界,爭取第二世界,反對第一世界的霸權。
當時的世界存在兩個貨幣體系,兩個經濟圈——美元體系和盧布體系。
第三世界是中間地帶,所謂“不結盟國家”,當時是雙方爭奪和爭取的力量,因而具有特別的權重。
二
70年代美元因巨大雙赤字瀕臨崩盤而不得不與黃金脫鉤,美元地位一度一落千丈陷入信用危機。
但是戈爾巴喬夫改革救了美國。
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集團也隨之解體。
盧布崩潰,盧布圈體系瞬間灰飛煙滅。
三
此後,美元成為世界絕對金融權力,而取得霸權地位。
以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金融一體化時代正式到來。
作為世界貿易唯一清算貨幣,這一特性成為美元幣值的擔保物。各國為自身貿易與儲備之需要而不得不維護美元地位。
美元與黃金脫鉤,反而使美聯儲取得絕對且不受限的印鈔權。
同時,美國以世界最強大之武力體系維持美元此種絕對地位。
這就是形成當今美國一極獨霸世界局面的經濟基礎。
四
但控制美元地位以及美國政策走向的,並不是美國自身,而是幕後的隱形力量。
第二世界雖然早已組成歐盟,但歐元圈與美元具有共同的幕後老闆。
歐元僅僅是歐元圈內的結算貨幣,對外則實際已成為美元的附庸。
在債務經濟和對美元絕對金融的依賴下,不發達世界成為世界銀行及IMF的債務奴隸。
故經歷九十年代變局之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實際上都已解體。
如果脫離美元體系,則各國無法獨立決定本國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
五
近15年來中國經濟及人民幣地位崛起,有形成人民幣貨幣圈的趨勢——成為對美國金融霸權的最重大挑戰。
所以,米國近年全方位改變戰略,謀求以全力遏制中國。
瞭解國際形勢的上述格局,方會知道,中國所面對的對手,並不僅僅是米國一國。
無論在舊日作為“第三世界”的南美或者亞洲、非洲,除了被美國製裁的幾個國家,中國都很難找到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