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放榜後,恭喜今年拿下頂尖美高錄取的新生家庭。對於大部分美本黨而言,美高爬藤的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據“爸爸真棒”今年統計到的資料:中國學生的美本頂尖大學offer,約有62%來自美高。
比如今年僅錄取2枚國內學生的安多福,常年保持20-30%學生進入哈佛、普林斯頓等頂尖名校。
但進入頂尖美高,肯定不等於穩拿藤校offer。甚至有少數學生會由於學習壓力、社交困境、心理問題等被迫“退學”。
-
-
進入美高後,如何快速適應,充分利用“花費百萬”的學校資源?
-
3月15-16日(也就是本週末),“爸爸真棒”將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舉辦第二屆【真棒·美高盛典】活動,匯聚今年拿下眾多頂尖美高offer的海內外知名顧問、美高招生主任,以及完整經歷了從美高到藤校/美高在讀家庭來分享。
北京場嘉賓:兒子美高Tabor Academy,現就讀於頂尖美本約翰·霍普金斯。
上海場嘉賓:Kevin媽媽,Kevin美高Midland,現就讀於藤校康奈爾。
深圳場嘉賓:Devon,美高Cate School在讀生;Ryan Fang,美高Cate School在讀生。
在本次美本盛典中,以上嘉賓都會詳細分享他們從申請、就讀到爬藤的經驗與避坑建議。
👇點選預約席位👇
在週末活動開始前,我們先分享Annie的美高爬藤故事。Annie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一年級在讀生,她的升學路徑,也可謂是一路“星光熠熠”:
👇👇
6年級離開上海到美國,先進入了全美排名12(2023年統計)的線上走讀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
之後又轉入大名鼎鼎的寄宿制高中Hotchkiss
這一路“耀眼”的配置,足見其實力之強。
但Annie卻戲稱自己是不刷分、不刷獎、不刷AP的“三不刷”女孩,甚至連如今文科生死命卷的John Locke競賽,她也是屢投屢敗。
可就是這樣一個乍看特別“佛”的女孩,結局卻非常高光,拿到了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3所頂尖美本的offer。
從包校到頂尖美高Hotchkiss,再拿下含哥倫比亞大學在內三份offer成長之路!Annie的真實美高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 想要領取Annie講座回放,也可新增小助手zhenbangclub
在美高,她是如何發掘自己的獨一無二呢?面對這個問題,Annie其實也在卷,但她“榨乾”自己所收穫的經驗值,基本上都被分配到了那些無法“賺取”短期利益的能力上了,比如:
-
價值觀的養成
-
興趣探索的深度
-
人際關係網的建立與營造
正是這些非“即時獲利”的投資,使Annie像極了一個長期主義者,也讓她在需要爆發的時候,能夠將那份由認知與時間共同催生出的實力,發揮到淋漓極致。
說到「價值觀」,許多中國家長和孩子會覺得,那是一個特別「務虛」的詞,因此我們給予價值觀營造的時間少的可憐,隨便拉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問:
-
你覺得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是什麼?
-
你會為了何種信念做出多大犧牲?
-
在衡量事物的價值時,你的標尺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問題,孩子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並且自圓其說嗎?
但對Anine來說,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問題。價值觀是一個人開啟世界的說明書,而在頂尖美高hotchkiss,Annie用三年時間,認認真真,一筆一畫地來寫自己的人生說明書。
讓我特別驚訝的是,在分享裡,Annie只用兩頁PPT,就把自己的價值觀展示的明明白白。
她的價值觀,由一些自己特別珍視的「認知美德」構建而來,如果你也立志於選擇文科,它們或許能帶給你許多啟示:
她用一份被斑斕色彩包圍的大腦圖案,來詮釋自己的的好奇心。這背後是Annie對於世界最基本的認知,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一面,而他們正在做著的事情,是值得自己尊重並且花一番時間去了解的:
我非常注重好奇心。當我對一件事充滿好奇的時候,我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研究它。然後我申請的時候就知道,我想去的學校一定會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聚集的地方。當我遇到一個人,如果他對很多不同的事物或觀念充滿探究欲的話,我就會非常尊重他。
對Annie來說,擁抱「多元文化」不是一種口號,而是自身經歷在認知上的一種投射,一箇中國女孩,到美國來求學,住進了一個不同文化背景者“雜處”的社群,東方、西方、亞裔、本土、拉丁語、非洲裔……
所有的族裔都在用生活本身展示自己的習慣,背後是歷史與文化互相滲透、參雜行進的歷程,在Annie看來,這些都是她瞭解世界的最佳“素材”,她訓練自己用120%的熱情去迎接多元性的“撞擊”。
在Hotchkiss,她所面對的學術與生活環境以及人際關係網,讓Annie的思維底色越來越明晰,也讓她的價值觀逐漸成型——承認、進而擁抱世界的多元,同時,也因為那些“不同”,充分激發起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發現、學習、理解與共情。幾年的高中生涯,Annie找到了一個文科生可以藉以安身立命的底層思維,而這恰恰也是名校所樂意看見的。
同時,這樣的價值觀,也讓Annie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充滿活力,能夠調和多種文化差異,同時又能將其自然流露的孩子。
比如,她會告訴你自己對於體育的喜愛,特別是排球,她會用美國孩子那種特別誇張的語氣,講自己是如何在忙碌的申請季,每天早晨六點雷打不動地跑去打排球的,也會在介紹自己的PPT上,截一張手機拍攝的森林圖片,然後告訴你,自己高中時代最開心的某些時刻,就是和這些樹木呆在一起的時光,一個上海女孩,在康州的荒野裡爬山、游泳、看樹、看花……
哦, 當然,還有書!她塗著奶白色指甲油的手裡握著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你會發現,她說起自己喜歡的種種,常會有一種超出你想象與設定的“驚喜”,我相信,這份因為價值觀而催生出來的驚喜,一定也是讓面試官對她刮目相看的一大理由。
現在,我想談談從Annie身上看到的「興趣力量」。
採訪過幾十個牛娃,我發現他們在給興趣保鮮的過程中,都有幾乎相同的特點,那就是——把鍾愛之事做深,做深——方能做大。
首先,她的興趣建立在身份認同和文化撞擊帶來的反思之上,亞裔、女性、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多年的生活經歷,上海的童年與康州的青春期,這兩者一旦被並置於多元文化的場域,Annie便在生活裡“打撈”起了自己的興趣點:
作為一個文化交融與碰撞的實踐者,搞清楚人類、族裔與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
一旦明確了興趣點,接下來,就是用各種專案和實踐,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這個過程裡,Annie表現出的穩健與不急功近利,也很讓人佩服。
她做的科研專案和公益活動,實打實的都是用時間“砸”出來的。
比如她在12年級時就做了一個特別大的文件科研專案,她和同學們跑到哈佛,待了兩週半,在這近20天的時間裡,她幾乎每天都泡在哈佛圖書館,查閱文件資料,而專案主題也很有意思:醫學「傳道」——19世紀以來,西方醫學是如何傳入中國並發展的。技術轉移、東西文化的融合、觀念的碰撞……這些主題幾乎囊括了她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課題裡,想要了解的一切。
這個課題所涉及的議題,竟然跟她的興趣點如此合拍,所以,說起這次課題實踐,Annie至今依然回味無窮:
當時我們每天會在圖書館裡泡七八個小時,要讀的歷史檔案特別多,所以現在想起來,當時每天都是翻啊翻,其實挺苦的,但我也樂在其中。
而且,20天是資料查閱的時間,真正做完這個專案,我們用了一年多,因為還涉及到了討論、資料分析和撰寫等等步驟。
它對我來說是一筆特別大的財富,因為我學會了如何去handle一個長期研究專案,包括工具和方法論,這些是我的優勢,我想在申請時,它們也絕對都是亮點。
所以,Annie的經驗值,是真真實實靠時間和雙手“攢”出來的,而且她還特別會“來事兒”,比如前兩年美國發生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槍擊案,一個華人在教堂開槍擊斃了另一個華人。
Annie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她想弄明白,為什麼同樣的族裔之間,會有這種難以調和的仇恨出現?所以她乾脆飛到事發地,跑到教堂裡,去採訪那些事件的目擊者,受害人和兇手的朋友等等。
她使用了人類學裡的ethnographic research project(民族誌研究)作為工具,做出了屬於自己的調研報告,最後,這個報告竟然讓她對中國近代史裡的許多關鍵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
自己用手翻資料、用腿跑採訪、捨得花時間、不吝惜精力的投入,在研究課題上是如此,在公益專案上也是如此,她去關懷亞裔心理健康的組織實習,與成員們一起設計了workshop,來為亞裔的情緒病“建言獻策”。
在專案結束許久後,竟然還莫名其妙拿到一個獎,Annie坦言當時自己驚呆了,因為做專案純粹是喜歡,她甚至都不知道還有獎,帶著驚異與快樂,她跑到DC去拿獎,然後就做了一個至今都讓自己特別滿意的演講,Annie說,這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特別cool!
比如,Annie曾經把自己研究的亞裔槍殺案做成小論文,發到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比賽裡去,結果——又被拒了。
為什麼是“又”呢?因為她之前曾經花了整整一個暑假,撰寫了一篇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論文,就被John Locke拒過,然後又遭遇二拒,你以為Annie會覺得自己的投入打水漂了?哪有的事!對Annie來說,投入產出比可不是這樣計算的,她說:
如果你一定要為了參加競賽去“攢”一篇自己無感的東西出來,那很沒意思,相反,哪怕你不能參加任何比賽,你也願意寫,那客觀上,這個“寫”的過程,就是你做research的過程,你一定能點亮更多的技能樹,然後呢,你也可以用你做的research,向別人來展現你對一個東西的熱愛程度。
的卻,如果愛到接近莽撞,不停地去研究、去寫、去調查,甚至都不在意作品能否帶來切實回報——這樣一份幾近“瘋魔”的愛,怎能不打動那些惜才愛才的伯樂呢?
如果說成功是一次汽車競速比賽,價值觀很像汽油,是當之無愧的動力之源,興趣則是發動機,讓你在合適的時間點加速,而人際關係網——則像是你面對的路況,不要小看它,有時候那會是一場比賽勝負的關鍵。
Annie顯然明白建立關係的重要性,用她自己的話講,要建立一張「從自我走向他者」的網路。所以,在Hotchkiss,她生活的主題之一,就是和周圍人建立Connection:
在這裡,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學會了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因為我的高中(Hotchkiss)所在的地方,實在是有夠偏僻,所以我對於跟周圍人建立connection有著很深的“執念”,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讓我有種很fulfillment的感覺。
我也一直在為此努力,所以,我跟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建立了非常深的人際關係,我也在這種關係裡,學會了足夠多的networkiong skills。
當然,建立關係——對Annie來說並不單單只是抱團取暖的目的,在這張關係網中,她習得如何讓別人記住自己,她努力讓大家看見自己身上的特點。
有段時間,她同時領導5個社團,透過這些社團,她積極地去發現別人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在Annie眼裡,處在這張關係網中的孩子,在他們身上,都有許多讓她著迷,進而想要去聆聽和學習的特質。
同時,在這張關係網裡,她也學會了如何給自己創造機會和資源,郵箱是每天必查的,一旦有有趣的講座、名校教授的分享,她絕不會錯過。
而且在這些別開生面的議題背後,或許就是一個她可以參與的專案,一個值得花上時間細細研究的課題。
一旦發現機會在關係網中出現,她也絕不延宕。寫郵件,向對方說明自己的對議題的興趣,即使當下沒有任何能參與的專案,但讓對方知道——我care,我對此有熱情,這是Annie一定會去做的事情。
而之前談到的諸如亞裔心理健康關懷等等公益活動,都是在關係網路中順其自然產生的好專案,並非刻意為之,卻無心插柳。這種自然生髮的機會,對Annie來說,才是真正可持續的「機會永動機」。
當然,與「潛在機會」碰撞時,Annie也展示出了高情商,比如,在跟教授們交流時,總是會自己劃定感興趣的範圍,不泛泛而談,並且,永遠先深度吃透對方的演講內容與學術觀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熱情,讓人體會到她的真誠與好學。
這些構架在“術”之上的良好習慣,與其說是先天使然,不如說也是在這張關係網給予的磨鍊裡,被點亮的新技能。
聽完Annie的分享,相信大多數圍觀牛娃故事的家長,都差不多能明白了,為啥這個孩子不刷題不刷分不刷獎,被知名競賽拒了又拒,卻能深得名校老師的喜愛,從旁觀者的角度,如果一定要總結出個子醜寅卯,我想可能是這些點:
有清晰的錨定,知道自己想去什麼學校,背後有一套能充分自洽的價值觀支撐。
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如果你所在的賽道,20門AP並不能幫到你,那麼一個字——棄。
面對專案或實踐時,切入點可以小,但必須志存高遠,把它的立意拔高。
別計較一時得失,特別是在時間投入上,如果是你熱情所繫,哪怕做了幾年沒有獎項背書,也不要灰心,時間給你的報償,日後定會慢慢浮現。
從美高到藤校,究竟該如何規劃?在卷王扎堆的頂尖美高裡,如何託穎而出?
【3月15、16、30日,美高盛典活動來啦~】
【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線下】
本次聯合拿下眾多頂尖美高錄取的顧問,分享從美高申請、就讀到爬藤一站式攻略!
想要爬藤路上先人一步?
聽頂尖美高招生官、顧問、藤校生
聊聊真實美高生活
3月15週六 · 上海
3月16週日 · 北京
3月16週日 · 深圳
3月30週日 · 香港
【真棒·美高盛典】
👇點選預約席位👇
3月11-3月21日
真棒·美高盛典
群英薈萃多角度解碼2025美高放榜趨勢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線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