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預言4年內AI統治腦力工作!平和萬瑋:追逐高分和名校毀了這一代孩子…

一邊是國內最近爆出DeepSeek-R2將於5月上線,另一邊OpenAI推出了萬眾矚目的GPT-4.5,這也是

OpenAI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知識儲備最豐富的模型,用創始人、CEO奧特曼的話來說:GPT-4.5很像人。

這是第一次讓我感覺像在和一個深思熟慮的人交談的模型。有幾次我靠在椅子上,對於能從AI那裡得到真正有用的建議感到驚訝。”

就在2025年CES展會一場特別專訪中,馬斯克聊AI在認知任務、人形機器人等技術進步,談及對人類生活產生變革性影響時就提到:

未來3-4年,AI能夠勝任所有與認知相關的工作,完成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甚至會提出你從未想到的想法。
“4年內,除了體力活,AI將掌管一切腦力工作」”
這讓我想到,我們上週前往上海平和學校找萬瑋校長討論關於“AI對傳統教育衝擊”問題,他建議我們看一本由馬里蘭大學教授羅蘭·T. 拉斯特和臺灣大學教授黃明蕙共同撰寫的《情感經濟:人工智慧、顛覆性變革與人類未來》一書,如果要談人工智慧時代人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可以縱觀歷史:
在農業時代,人的個體價值往往體現在勞動力。

你能種幾畝地?戰爭時代你能不能上陣拼殺。這也是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原因之一。

18世紀後我們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很多需要靠體力的工作由機器取代了。比如以前碼頭有挑夫、船要靠縴夫,現在有機動船、集裝箱吊機。這個時代(直到現在),腦力工作者走上臺前來,白領一詞也由此產生。

如今在人工智慧席捲而來的時代下,

DeepSeek等AI可以幫我們整理文件、做PPT、記賬做財務報表,很大一部分腦力工作也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甚至大廠已經開始考慮裁員,用AI替代人工了。

當人工智慧承擔越來越多的思維任務,我們很可能進入情感經濟時代,人類的就業和收入更多依賴於情感任務,需要更多“軟技能”,比如與人溝通、建立和維持關係、影響他人等。
而這些能力,往往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特別容易忽視的地方。
*為方便閱讀,下文以萬瑋校長第一人稱表述
多年的朋友老魯打電話來訴苦。他剛上高一的兒子逆反心重,說輕了不聽,說重了頂牛。又遇上媽媽性格火爆,家裡衝突不斷。老魯出了名的好脾氣,哄完兒子哄太太。打電話給我之前,兒子和媽媽吵得不可開交,兒子打算離家出走,老魯剛剛拉住,太太也說待不下去了。可把老魯給愁壞了。
我安慰老魯說,你受苦了。不過太太是你選的,兒子是你生的,再苦再難,含淚也得忍下去。
老魯問我有什麼方法。我說,家庭教育的問題常常不是方法問題,而是關係問題。
老魯讓我展開說說。
萬瑋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總校長
2006 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
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班主任專家庫成員
本文是萬瑋校長在CITD大會3月1號演講稿,授權“爸爸真棒”釋出。
中式家庭經典錯位:
缺位的父親,越位的母親
我說,有這樣一個現象:
家長們讀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書籍,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講座,學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技術,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沒什麼效果。
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道理,技術是淺表,人以及人背後的關係才是根本。
換句話說,那個方法,別人用可以,你用就不行。
北京十一學校的老校長李希貴有一句名言: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他解釋說:
孩子熱愛的不是學習,而是交朋友。他們上學不是衝著學習去的,而是衝著交朋友去的。他們只是在交朋友的過程中順便學習。
我對老魯說,你家的三角關係如何?
老魯一驚,什麼三角關係?
我說,就是你、你太太和你兒子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啊。
老魯沉默不語,陷入沉思。我感覺,那一刻,往事一幕幕湧上他的心頭。
我和老魯十幾歲時就認識,見證了他和太太相識相戀步入婚姻殿堂的過程。老魯事業順利,很年輕就做到了公司高層,經常出差,孩子很小的時候曾被派到東南亞分公司任職好幾年。太太很不容易,照顧兒子的同時,還要兼顧四位老人,只能放棄晉升機會,選擇相對清閒的崗位,不用加班。即便如此,箇中甘苦,也只有自己能體會。
老魯的兒子天資聰穎,從小成績不錯,太太十分上心,抓得很緊,兒子小時候還比較溫順,初中之後就慢慢不太服管。老魯心生歉疚,對太太和兒子都有些遷就。母子倆的矛盾卻越積越深。
我對老魯說,家庭教育中有一種經典的錯位,叫做:缺位的父親,以及越位的母親,你們家佔全了。
家庭教育過程中,快樂的童年比成績更重要
老魯說,我現在也儘量減少飯局,在家裡陪老婆孩子。兒子中考填志願時,選擇了一所寄宿制高中,我知道他想逃離媽媽的掌控,也沒有反對。只是他在學校裡不認真學習,成績非常不理想,週末回家也不理我們,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我說,你注重成績,我注重關係。有一本書,前兩年很火,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建議你讀一讀。
這是一個名叫塔拉美國姑娘的自傳,她出生在愛達華州山區,父親是一個狂熱的摩門教教徒,極度強權。這本書講述了塔拉如何通過後天的努力,克服原生家庭的創傷與束縛,最終得到救贖與解放。
讀這本書,你會觸目驚心地感受到,人是如何被關係影響和塑造的。一個人該如何定義自我?又如何看待世界?全在童年的關係裡。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設身處地站在你兒子角度想一想,他的童年處於一個怎樣的關係之中,他壓抑嗎?快樂嗎?痛快地玩過嗎?安全感充足嗎?在他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他在他所處的關係中得到了怎樣的體驗?
我對老魯說,要反思的不是他的學習狀態,而是他所處的各種關係。
存在為先,意義為重
兄弟,你知道嗎?老魯突然說,我也很苦的好嗎?
我說,當然,養家的男人很辛苦。職場多艱,人生不易。我們都是一樣的。
老魯說,我有時候也在想,我這麼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說,你問了一個哲學問題,關於世界為什麼存在、人為什麼存在的問題。我最近常常讀存在主義哲學,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人生有什麼意義?因為人的存在才有意義。
老魯哦了一聲,你提醒我了,我兒子對哲學倒是有點興趣。
我說,那我建議你讀一些哲學,這樣可以跟兒子對話。存在主義哲學家關注四個終極問題: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他現在很迷茫,應該在思考人生的意義。
“那我該從哪個角度來引導他思考人生的意義,我自己都覺得迷惘。”
我說,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關係。這個世界本質上可能沒有意義,我們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就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當我們跟更多的人建立關係,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的存在,我們的人生就會更有意義。
我最近讀一本書《叔本華的治療》,其中有一個觀點深深觸動了我,心理諮詢師都是透過建立與來訪者的關係,來治癒他們的。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心理治療,也適用於教育與管理,甚至可以說,適用於生活的任何領域。

一個人通常是有很多面的,在不同的關係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準則。就像你在單位裡做領導,一言九鼎,到分公司視察前呼後擁,跟下屬講話義正辭嚴,在家裡卻威風全無,說話還小心翼翼,你不是也轉換得挺好嘛!
老魯嘆口氣,我也是無奈啊。
我接著說,要想改變兒子,你得重建家庭關係。透過改變關係來影響兒子。
老魯說,怎麼改變關係?
目前教育大環境下,
“聯結思維”比“排序思維”更重要
我說,有一本心理學的名著,叫《被低估的自我》,書中說在關係中,人有兩種基本思維–
  • 一種叫排序思維;
  • 另一種叫聯結思維。
排序思維關注的是權力、等級、控制、秩序,總是要跟別人比較、排序,然後各種糾結,或自卑,或倨傲。
聯結思維則關注愛、友誼、利他、同情、情緒、和諧等因素。
每個人天然都具備這兩種思維,只是所佔比例不同。
在學校裡,排序思維強的孩子就顯得要強,更有進取心,成績也更好。而聯結思維強的孩子顯得佛系一些,成績不突出,但同學關係更好。
你和你太太都是學霸,應該排序思維佔優。你太太為了家庭而犧牲了職業發展,對孩子教育傾注了過多熱情與期待,聯結思維太少了,家庭關係出現了不平衡。因此,你們倆要學會減少一些排序思維,而增加一些聯結思維。
老魯哦了一聲,若有所思。
我接著說,你兒子心理是有創傷的,你和太太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想辦法先幫他療傷。我曾經讀過一本書《你經歷了什麼?》,書的副標題是“關於創傷、療愈和復原力的對話”,書裡提到好的關係有三個關鍵詞,分別是穩定、透明和正向。
穩定與透明都很好理解,正向指的是,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得到的都是支援性的表達。要學會讚美與欣賞,而且不吝惜表達。你不妨嘗試從現在開始,經常性地讚美兒子,讚美太太。
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初心不忘,未來可期
老魯問,成績不好也讚美嗎?
我說,我最近刷到兩個短影片的笑話。
一個是期末考試結束了,父母問兒子學習成績,兒子說了一番話:
你們還記得我是胎兒的時候,你們去產檢嗎?你們的期待是,只要我健康,正常就好。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忘初心。人在江湖要牢記三個原則:男人不問收入,女人不問年齡,小孩不問成績。
另一個笑話是,分數在班級倒數的孩子對父母說:成績好的孩子未來都遠走高飛,成績不好的孩子未來才會陪在你們身邊。所以你們要珍惜我。
老魯表示認同,你別說,這倆小孩說得都還挺有道理。
我說,初心是什麼?初心是聯結思維,而我們常常被排序思維矇蔽了雙眼。由此傷害了關係,卻不自知。真是得不償失啊。
至於未來,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學校裡所學的知識,為了應試而反覆刷的題,可能都是無用功,惟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確定不變的成長目標,我們不應該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老魯問,你說的我都懂,我怎麼說服我太太。
我說,讓她把兒子看成單位裡的大領導,領導在講話時念錯字了,她會當眾糾正嗎?不會的,沒有人會不識時務。在那個場景裡,大家在乎的不是對錯,而是關係。
老魯問,我聽明白了,改善家庭的三角關係最重要。你還有其他建議嗎?
我說,要不再生一個?
「 寫在後面的話 」
一個太少,兩個不多
我倆工作都忙,那次通話之後又過了好長時間都沒聯絡。
幾天前,老魯突然給我發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一家四口,老魯、太太、兒子以及一個一兩歲的嬰兒。小傢伙胖嘟嘟的很可愛,被喜滋滋的哥哥抱在懷裡。老魯和太太臉上也滿是幸福的表情。
我給老魯傳送了一個表情包,那是一個大大的“贊”。
本期福利
文末留言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感想,我們將為留言區點贊前3名讀者每人贈送一本《情感經濟》,下週五開獎,包郵哦~
👇點選預約下週活動預告👇
👇滑動看最新活動預告詳情👇
作者招募&投稿:caohuiying691065
文章轉載:yan1099361479
家長入群:zhenbangclub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