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人太辛苦了!不願幹這事!全澳倒第一

不妙
據畢馬威(KPMG)基於澳洲統計局(ABS)資料的初步分析,2024年全澳生育率僅為1.51,也就是每名婦女所生育的子女數,和2023年的1.5差不多,但相比十年前的1.8,已經明顯下降。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不生娃”的趨勢,在大城市尤為嚴重——墨爾本、悉尼和布里斯班的生育率繼續走低,
維州首府墨爾本更是跌到1.4,是全國最低,遠低於2014年時的1.71。
(墨爾本各區生育率,顏色越淺生的越少)
這背後,生活成本飆升是“頭號兇手”。
UWA(西澳大學)人口學教授Amanda Davies表示,許多年輕人延遲或乾脆放棄要孩子,因為“生孩子之前,起碼得有個像樣的房子吧!
”但現實是,住房危機在澳洲幾乎無處不在,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
RMIT大學的經濟學家Ashton De Silva也補充說,除了錢的問題,還有心理和文化層面的壓力。
“未來太不確定了,孩子越來越‘貴’,家長們不得不權衡更實際的生活考量。”他說,大家一看大城市的學區房、醫院、託兒所,個個價格嚇人,不如搬去郊區或地區城市。
(全澳各地區2024年新生寶寶數)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趨勢:城市核心區的生育率持續下滑,反而是郊區和區域城市(regional areas)正在成為“生娃主力軍”
比如像Newcastle、Geelong這些地方,因疫情後興起的遠端工作潮流、相對更便宜的房價,吸引了大批年輕家庭遷入。
畢馬威城市經濟學家Terry Rawnsley表示,如果生育率持續低於2.1這個“更替水平”,那麼未來澳洲本地出生人口將無法維持,首府城市將越來越依賴州際和國際移民來填補勞動力空缺。
不過也不是所有城市都在下滑,珀斯成了例外
2024年,珀斯的生育率不降反升,達到自2021年以來的新高。
Rawnsley分析,這可能與當地較強的就業市場和比東部城市更友好的生活成本有關。
“如果人們對經濟有信心,生活壓力沒那麼大,那他們自然就會考慮要孩子了。”
但就算珀斯撐住了,全澳範圍內的長期趨勢依然向下。
《柳葉刀》雜誌曾預測,如果住房、生活成本和就業機會不改善,到2030年澳洲生育率可能跌到1.45。Davies也坦言:“在這些問題真正改善前,生育率還會繼續跌。”
那麼問題來了:你怎麼看待“越住市中心越不想生”的現象?你身邊的朋友,是不是也因為買不起房而遲遲不敢當爸媽?
來源:9 News
 閒話澳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