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繫婚姻的秘訣:愛的流動

美國心理學家斯隆,提出婚姻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婚姻失語症”。
指的是曾經特別親密的人,婚後互動越來越少,兩人在一起幾乎無話可說,只為了應付而做出簡短回覆。
婚姻失語症,照見了婚姻生活中的不堪與無奈。
兩人感情越來越淡,想分開還沒有到那一步,但在一起又沒什麼話可說。
其實一段關係變冷,並不是不愛,而是愛暫時停止了流動。
生命療愈專家克里希那南達夫婦二人,曾結合真實療愈案例,將經驗彙編入《愛的流動》一書,啟發無數人掙脫痛苦的枷鎖。
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親密關係變差的根源,透過深入心靈的療愈方式,最終讓中斷的愛重新流動起來。
如果你正因為脆弱的親密關係而煩惱,不如到這本書中,找找修復的方法和力量。
另外,5 月 19 日,中午 12 點,一諾將和資深心理諮詢師黃仕明老師在影片號@李一諾Y.L直播間為大家分享——如何讓愛在親密關係中自由流動,歡迎預約觀看~
再好的關係
也會毀於無效溝通
婚戀專家蓋瑞·查普曼博士說過:“良好的溝通是愛的基礎。”
很多人常常以為彼此已經足夠了解,無需太多溝通,也自會形成默契。
殊不知,再親密的人,如果沒有了持續互動,也會漸行漸遠。
書中,作者提到一個叫卡羅琳的女人。
十五年前,她和丈夫一見鍾情,兩人很快邁入婚姻殿堂。
婚前,他們愛得轟轟烈烈,每天黏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
然而結婚生子後,一切都變了。
面對生活的瑣碎和壓力,她和丈夫漸漸失去了溝通的慾望,開始變得陌生疏遠。
曾經溫柔體貼的丈夫對她愛搭不理,有時還會冷言冷語。
下班回家後,即便卡羅琳主動搭訕,丈夫也很少與之互動。
卡羅琳只好一個人自娛自樂,打發無聊的時間。
甚至,為了引起丈夫的重視,卡羅琳還刻意和一個男性走得很近,但丈夫依然無動於衷。
沒有了共同話題,也沒有了交流,兩人儘管睡在同一張床上,卻再也沒有了最初的親密與激情。
毛姆曾說過:“愛情的悲劇並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冷漠。”
生活中,很多人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下班回家,開啟門的一剎那,想好的很多話最後都吞了回去。
平時除了吃飯,睡覺,大家各忙各的,互不打擾。
到了週末,兩人待在一起,寧願自己玩手機,也不想多說話。
最後,兩個人從如膠似漆到相看兩厭,從相濡以沫成為形同陌路。
在漫長的瑣碎生活中,曾經浪漫的愛情停滯凝固,婚姻裡只剩下無盡的消耗和折磨。
有一句話總結得很到位:
“夫妻之間吵架並不可怕,吵架至少還能說出彼此的想法,最怕的是四目相對,兩口無言。”
生活是放大鏡,婚前沒有出現的缺點和矛盾,都會在婚後全都呈現出來。
當吵架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冷漠與無聲便會成為家的主基調。
如果不溝通,而是各自為安,兩顆心過不到一處,那麼再富麗堂皇的家,也不過是捆綁的牢籠,令人壓抑難受。
在婚姻中,一旦彼此沒有了交流,愛就會停止凝固。
即使偶爾泛起點點激情,也掀不起一絲幸福的漣漪。
夫妻是另一種形式的難兄難弟。
既要有肝膽相照的義氣,心意相通的默契,還要有拔刀相助的扶持。
只有多聊彼此想法,多溝通多商量,共解生活難題,日子才能風生水起。

任何舒服的關係

都離不開愛的流動
作者在書中提醒我們:
人生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發現我們內心的愛流,以及當我們與之斷聯時如何恢復。
愛流是每個人心中本來就具有的能量,只有我們開啟內在的閘門,它才會流動起來。
一旦傳遞受阻,所有的能量都會靜止停頓,愛便無端消失,嗔怨就會悄悄滋長。
書中有一個故事。
西蒙和琳達曾是被人羨慕的一對,然而結婚沒多久,兩人之間的問題就如雨後春筍,開始層出不窮。
琳達作為家庭主婦,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很累的時候,她喜歡向丈夫嘮叨幾句,尋求安慰和幫助。
但從小在指責中長大的西蒙,對別人的唸叨很反感。
只要琳達一開口,他便保持習慣性沉默,或者找各種理由溜之大吉。
丈夫的冷漠,也觸動了琳達童年的傷口,喚醒了自己痛苦的幼年經歷。
很小的時候,父母感情不和,將幼小的琳達狠狠地拋棄。
舊痛加上新傷,被拋棄的巨大壓迫感,再次向琳達席捲而來。
她向丈夫討要些許安慰,卻沒有得到一絲反饋,讓她的心情壓抑到了極點。
而丈夫也常常覺得,明明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卻莫名其妙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委屈。
就在婚姻快要破碎的時候,她們找到作者,希望尋求挽救的辦法。
在作者指導下,琳達夫婦一起參加了心靈成長課,並開始用實際行動作出改變。
琳達不再嘮叨,而是大大方方地說出想法,希望得到丈夫具體的支援。
面對琳達的訴求,丈夫也不再回避,盡力地予以回饋和安慰。
雙方不再躲閃,而是合力解決問題,互相坦誠相待。
隔閡與傷痛在安慰中慢慢得到修復,愛流開始在彼此間循回往復。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
真正好的生命,是一條可以流動的河流。在流動的過程中,既能輸出水分去滋養他人,更能接納水流的匯入。
讓人舒服的親密關係,就如同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流。
它能撫平曾經的創傷,沖刷掉留在彼此間的心結,讓煩惱歸零,也讓幸福重新開始。
當它溢過層層障礙,愛就流動週轉起來,一潭死水便有了新的活力。
在愛的潤澤下,一個家才能充滿歡聲笑語。
分享欲
是對愛流最好的修復
書中還講述了一個故事。
薩姆是一名科學家,事業有成,令人羨慕。
然而和他生活在一起,對妻子貝蒂來說,卻是無盡的痛苦。
由於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薩姆生性木訥,不愛表達。
他其實一直深愛妻子,但不會甜言蜜語,甚至在妻子罹患癌症後,也不懂得如何噓寒問暖。
再加上工作的原因,薩姆常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研究課題,和妻子相處時間少之又少。
在妻子眼中,丈夫就像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同居室友。
後來,妻子病痛難忍,終於鼓起勇氣向薩姆敞開心扉,告訴自己是多麼需要他。
薩姆如夢初醒,這才知道自己的內向冷漠,深深傷害了妻子。
他開始改變自己,大大方方地向妻子表白,並暢所欲言自己的想法。
他常常和妻子分享科學研究中的新發現,讓妻子體會他在工作中的成就感。
妻子也把遇到的趣事,嚐到的美食,一一與丈夫分享。
他們暢談彼此的快樂,分擔各自的煩惱,兩顆孤獨的心越靠越近。
在丈夫的關愛下,妻子陰鬱的臉上有了笑容,病情也得到有效控制。
魯米所說:“你今生的任務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並發現你內心構築起來的,那些抵抗愛的阻礙。”
現實生活中,過日子和談情說愛像是兩個極端。
戀愛時,我們沉溺於愛情的伊甸園,無話不談,卻無關煙火日常;
婚後才明白,柴米油鹽,才是生活的重心和浪漫愛情的基礎。
為了應付雞零狗碎的生活,很多人就已累得精疲力竭,哪裡還有精力製造浪漫或顧及對方感受?
生活將所有熱情抽離,最後我們只剩下疲憊的軀殼,為了生活日復一日麻木地週轉。
當初掏心掏肺、無話不談的兩個人,不知不覺間,熱烈的火焰漸漸熄滅,再也沒有了任何分享欲。
當感情沒有餘溫的時候,我們以為婚姻走到盡頭。
冷靜下來才發現,愛一直都在,只是沒有了生長空間。
只需要多多溝通和培育,久違的愛流必會被重新啟用。
書中告訴我們:
“如果預留一段時間去進行情感聯絡,我們是在有意識地選擇讓自己變得更透明,更加開放地展示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可能是一個質的飛躍。”
一段關係中,如果缺少了感情互換,遲早是散場的結局。
人生最高階的浪漫,並不是物質堆砌的光鮮,而是用心經營每個細小的瞬間,將粗糲的日子打磨出溫潤的光澤。
產生矛盾時,彼此敞開心扉,坦誠相見;碰到問題,及時溝通,好好說話。
彼此互相分享,耐心陪伴,多多傾聽。
當兩個人心意相通,愛流持續不斷地湧動,再無趣的日子,也能擦出浪漫的火花。
寫在最後
在《愛的流動》結尾,有一句話值得深思:
如果你想和伴侶保持和諧的關係,你必須學會多思考。只有愛是不夠的。愛是盲目的,覺思會賦予它雙眼,沉思會帶來理解。
相愛容易,相處很難。
相愛是一瞬間的衝動,而過日子則需要長久的磨合與相容。
注入智慧,愛情就會插上翅膀;多多包容,愛流才能開闊綿延。
用心去聆聽,用理解去共情,用行動去溫暖。
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和小美好,大聲說出愛和期待,讓對方常常感受到你的溫暖。
你所付出的每一份耐心和熱情,都將生成巨大的幸福洪流,滋養著你,讓你一生被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