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琳婚姻真相:越是賢妻良母,越得不到丈夫的重視

昨天咱們講了婚後讓丈夫上繳工資還要求為自己花錢營造浪漫這件事有多麼雙標,今天咱們繼續講講《再見愛人4》中麥琳和李行亮這對夫妻。
夫妻之間的感情關係,有一個經典的典故,叫「麥琪的禮物」。
丈夫和妻子都有一項自己珍視的東西,丈夫有一塊祖傳的金錶,但是沒有錶鏈,妻子有一頭瀑布式的秀麗長髮,但是沒有華麗的頭飾來裝扮自己。
在聖誕節為了互相送對方一件禮物,丈夫把金錶賣了,買了一套華麗的頭飾,而妻子同時把頭髮剪了賣掉,買了一條白金錶鏈搭配金錶。
他們兩人都為了彼此捨棄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只為了對方著想,但是買到的禮物卻變的沒有意義了。
麥琪的禮物,是一段非常典型的美麗愛情和婚姻佳話。
從這個典故引申開來,結合現在的火出圈婚姻綜藝,我有一種不太妙的預感。
我們在未來談到夫妻間的感情關係,可能不只有「麥琪的禮物」,
而且還有「麥琳的禮物」。
麥琳的禮物,就是指夫妻間的某一方,歷經辛苦,終於為對方準備一份好禮物。
但是對方收到禮物並沒有開心,反而立刻變臉,指責對方整大活,這麼多年了也不懂如何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永遠也不改變,做這些自以為是的事情,只懂得感動自己,不懂得考慮別人。
在麥琳的禮物這個典故里,某一方特別喜歡奉獻,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總是表達不到點上,只是單純的自我感動。
根本原因不是因為ta自以為是,觀察力低下,自我中心。
而是因為ta從未從伴侶處得到過感動,無法從這段婚姻關係中得到滿足和感動,
所以才能感動自己。
送禮物,表達愛意,照顧他人這些事情,看上去非常簡單隨性,
但其實很複雜,門檻很高,難度很大。
難度大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和人之間,體驗不同,所以很難互相理解。
一個人如果只收禮物,只收甜言蜜語,只收浪漫和驚喜,
ta沒有為另一半主動製造過浪漫,驚喜,主動送禮物,主動表達愛意。
那麼這個人的標準就很高,很難被取悅,很難體會到送禮人的苦心,艱難,不容易。
而一個人如果只送禮物,卻沒收到過禮物,那麼就很難準確的換位思考,真正從對方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兩個人都主動的為彼此製造浪漫,互相送禮物,互相製造驚喜,這樣的人才能在這件事上,互相理解,更好的記住對方的喜好。
為什麼這種現象被叫做「麥琳的禮物」呢?
因為麥琳並不是一個惡人,一個壞人,她反而是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對伴侶照顧有加的好人。
恰恰是這個好人,產生了認知偏差,所以出現了這種特殊的現象。
她們認為自己的付出,辛苦,操勞生活的艱難,應該換來浪漫,驚喜,禮物。
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對生活的付出,操勞,辛苦,換來的只能是付出,操勞,辛苦,家務平分,湊活過日子唄,還想咋滴?
這樣是換不來甜言蜜語和浪漫驚喜禮物的。
因為只要求對方送你,你沒送過,你沒有儀式感,你沒製造過驚喜和浪漫。
對方很難懂你,哪怕他想學,壓根也學不會,完全不能理解。
如果你自己就是個很浪漫很會挑禮物,很懂得讓對方開心的人,
那麼你要求對方浪漫,很會挑禮物,很懂讓你開心。
這個就很合理。
但如果你不是,沒有什麼浪漫製造的經驗,只是日常的枯燥雞毛蒜皮磨平的自己,枯燥,無聊,付出,犧牲。
那麼你要求對方浪漫,很會猜中你的心。
這個其實是一個不可能的困境。
這就會陷入到「麥琳的禮物」這個困境中。
在浪漫和愛意表達這件事情上,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永遠只抒發自己的感受,提到對方,就是永遠的挑剔,不滿,並且堅定的認為自己有道理,因為自己平時的操持,雞毛蒜皮很多,犧牲很大。
但是自己在浪漫和愛意表達上,也沒有什麼經驗,沒有過什麼主動,沒有什麼為對方製造浪漫的經驗。
無論夫妻哪一方是這樣,都容易陷入到這個困境中:
「麥琳的禮物」。
希望大家都有「麥琪的禮物」,遠離「麥琳的禮物」。
-end-
更多精彩觀點,歡迎點選關注
歡迎大家把我設定為星標置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