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被看好、卻憑藉自身產品力成為億元品牌——LiberLive上演了一個“泡泡瑪特”式的增長故事。


文|王方玉
編輯|蘇建勳
來源|智慧湧現(ID:AIEmergence)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在近期熱播的戀愛真人秀《半熟戀人第四季》中,原湖南衛視主持人梁田作為女嘉賓,在節目第一期為了活躍氣氛,拿出了一把有些“怪異”的吉他,和另一位男嘉賓合唱了一首梁靜茹的《屬於》。
梁田並不會彈吉他,她使用的是LiberLive品牌的“無弦吉他”。雖然其外形類似吉他,但其實沒有琴絃,取而代之的是九個矽膠墊組成的吉他指板,這些指板會跟隨歌曲的曲譜旋律點亮。使用者只需跟著亮光,點按矽膠墊,就可以演奏出吉他和絃的效果。

梁田彈奏的LiberLive無弦吉他 圖源:綜藝《半熟戀人》節目截圖
簡易的操作和新奇的設計讓LiberLive火速出圈。
在抖音平臺上,無弦吉他彈唱的影片,動輒十幾萬人點贊。靠著社交媒體與使用者自發的口碑傳播,LiberLive 的銷量節節攀升。

無弦吉他彈唱的影片收穫很多關注 圖源:抖音截圖
LiberLive C1產品於2023年4月推出,當年就成為了天貓樂器類目中的大爆款。第二年,LiberLive迅速躋身“億元品牌”,成為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的樂器類目第一。根據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LiberLive 的產品銷量在全球無弦吉他市場排名第一。
“LiberLive是這兩年最成功的智慧硬體之一。”關注智慧硬體的FA機構投資人李晨告訴智慧湧現,LiberLive品牌所屬公司“未知星球”2024年的營收已超過10億元,這是一個很多拿了機構大錢的專案難以企及的數字。
然而,如今賣到全球第一的LiberLive,在當初尋求融資時卻吃到了大多投資人的“閉門羹”。
智慧湧現瞭解到,在發展的兩個關鍵時間節點2019年和2023年,LiberLive都曾尋求過投資機構的融資。2019年時創始人剛剛啟動無弦吉他專案,2023年則正值無弦吉他量產上市前夕,但兩次卻沒有一家投資機構願意投資。
從LiberLive所屬公司“未知星球”的股權結構看,該專案至今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除了孵化機構——李澤湘參與設立的XBOTPARK基金,還有維爾股份、Z·Pilot等上下游產業方,並沒有其他投資機構的身影。但有相關人士告訴智慧湧現,2024年有一線投資機構拿下了“未知星球”的部分老股。
多位投資人告訴智慧湧現,曾看過LiberLive專案的投資人普遍反映是“看不懂”。外界傳聞,LiberLive創始人唐文軒甚至因為融資屢屢受挫,對外部投資機構心灰意冷,不願再見投資人。唐文軒至今也從未接受媒體採訪。

四年磨一劍的另類創新
確實,LiberLive與常規意義上投資人青睞的專案畫像“不太一樣”。
創始人唐文軒既不是大廠高管,也算不上行業老炮。他本科畢業於湖南大學自動化專業,碩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學院,曾擔任大疆導航部門演算法工程師。
2016年,唐文軒從大疆離職創業,成立未知星球。2018年,未知星球曾推出藝術啟蒙早教智慧機器人與“Planet Racer體感賽車”,但兩個更具AI屬性和未來感的產品市場反響一般。
2019年,唐文軒開始研發無弦吉他LiberLive,並面向投資機構融資,但卻沒有機構願意為這個新產品創意買單。那之後,唐文軒蟄伏了4年研發和打磨無弦吉他產品,甚至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只能自掏腰包,直到2023年4月產品上市,一鳴驚人。

談及研發無弦吉他的靈感來源,LiberLive方面告訴智慧湧現,創始人唐文軒熱愛音樂,在大學期間學習過吉他,但他深感於普通吉他學習難度大、上手門檻高,想要讓更多人體會到有儀式感的彈唱樂趣,才有了LiberLive的誕生。
實際上,在LiberLive被髮明之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智慧吉他產品。創業公司視感科技曾於2016年5月推出了智慧吉他Poputar。Poputar保留了吉他的原貌、琴絃和完整的機身,它透過提示燈來提示使用者該按哪根弦,從而提升使用者學習吉他的效率。
相比之前的智慧吉他,LiberLive則更具革命性,它徹底取消了琴絃,改變了吉他的彈奏方式。與其說是吉他,它更像一種披著吉他外形的新樂器。
正因此,就連LiberLive團隊對這一新物種的市場接受度也心裡沒底。“上市前有做過一些使用者調研,小範圍的測試結果讓我們挺有信心的。但使用者數量一大起來,我們對於使用者的反饋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LiberLive市場方面人士對智慧湧現表示。
但最終LiberLive上市後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上述市場人士表示,LiberLive C1 2023年上市後不久就賣斷貨,並不是公司搞飢餓營銷,而是始料未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就連LiberLive員工也去往工廠產線打螺絲、加緊生產。
LiberLive為何能夠超越此前的智慧樂器取得成功?
極簡的產品風格,是LiberLive打動使用者的基本要素。一位行業從業者對智慧湧現分享到:市面上有不少試水智慧樂器的玩家,有的想拆卸、要凹造型、又請明星搞聯名款、增加n個和絃……只有LiberLive的造型和使用是最簡潔、最小白友好的。
“抄的、學的一大堆,但最後還是LiberLive賣得最好。”該人士說到。
“年輕人的情緒價值”是個關鍵原因。李晨認為,LiberLive放棄了小眾的傳統吉他使用者群,轉而擁抱了更大眾的無吉他基礎的音樂愛好者,讓他們在社交網路、親友團聚、情侶/朋友聚會等更多場景中進行演奏,帶去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情緒價值。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則顯示,年輕人對於無弦吉他的接受度更高。傳統智慧吉他的主要消費人群為30-45歲的中年人群體,而無弦吉他的購買主力是18-30歲的人群,佔比總和接近過半。

智慧硬體啟示錄:
非主流創業者的一次勝利
LiberLive是一個非典型的、甚至與主流截然相反的商業故事。
尋找產品方向階段,唐文軒曾經嘗試過智慧機器人,但他最終選擇了不那麼性感的樂器;智慧硬體創業者普遍追求快速的產品升級和迭代,唐文軒卻願意用四年時間來打磨一款產品。
也正因為這種成長路徑的“非主流”,這個在兩年內成長為年入十億、銷量全球第一的智慧硬體專案,被一眾投資機構們集體miss。
“可能LiberLive想做的事情太超前了,之前沒有人做過,所以投資人還是會有一些擔心。”LiberLive市場部人士對智慧湧現回顧公司路演時經歷時表示,投資人對於公司最多的反饋是“興趣不大”。
一位硬體投資人告訴智慧湧現,LiberLive讓他聯想到了當初的泡泡瑪特,後者同樣被大的投資機構集體錯過。“消費品的預判不是調研或者認知能說的清的,和時代變化都有關係。”他說。
但在李晨看來,LiberLive2019年未能獲得機構投資尚在情理之中。彼時,唐文軒的兩次產品探索均遭遇不利,而新產品無弦吉他也尚處於概念階段。可2023年LiberLive產品上市前夕尋求融資時,產品已經打磨完成,卻依舊沒有投資人慧眼識珠,“這值得反思”。
李晨認為硬體投資人可能過度關注了團隊背景、流行概念、賽道前景等“虛”的部分,忽視了更實質的東西。
同樣的道理不僅適應於投資,也適應於創業。
當下,很多AI硬體創業者陷入到“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尷尬處境中,他們把AI大模型當成核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為AI尋找落地的硬體形態和場景。而卻往往容易忽視了真實的消費者需求,要麼無法找到PMF,要麼草草拼湊一臺AI+產品上市。
例如某深圳AI硬體公司,在看到AI眼鏡的風口後,為了提早佔據行業心智,僅用幾個月便藉助供應鏈優勢拼湊出一臺AI眼鏡,釋出後卻差評如潮,最常規的“用藍牙接打電話”的功能也無法實現。
“LiberLive沒有特別光鮮的背景,沒有流行的AI概念,但它的成功恰恰說明,切中真實的消費者需求比其他要素都更重要。”李晨覆盤總結道。
(應受訪者要求,投資人李晨姓名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