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領導給你100塊買咖啡,發現是假鈔怎麼辦?”這樣回答,當場錄取!

戳上方關注,每天跟阿寶一起學習▲
作者/王耳朵先生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前兩天,在網上刷到博主@俠哥說 講的一次面試經歷。
前來應聘的小夥子畢業於西交大,技術過硬,要求2萬月薪。
技術總監面試完很滿意,輪到老闆時,他問了小夥子一個問題:
“假如你的女朋友外出旅遊,為了省錢跟別人合住,你會分手嗎?”
小夥反問:“假如是你妻子的話,你怎麼辦?”
老闆當時就怒了:“你什麼意思,是我問你,還是你問我?”
這麼來回吵吵了幾句後,兩人不歡而散。
小夥浪費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公司也損失了個人才。
話題上了熱搜,評論裡那些堪稱“奇葩”的面試題又火了一遭。
有人去面試華為的客戶經理崗,屁股剛坐上椅子沒兩秒,面試官開口的第一句話不是“請介紹一下你自己”,而是:
“你穿西裝為什麼不打領帶?”
有人面試遊戲公司,直接被問傻了:
“如果你是一個搶銀行的頭目,現在你要做計劃,你準備的物品以及流程是什麼?”
這些題目,乍一看不知道是在面試還是搞事。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特殊情境下的“解題”能力。
為什麼有的人能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有的人卻連門檻都邁不過去?
下面這幾道千萬級關注量的面試題,也許就是分水嶺。
1
第一題:“領導給你100塊錢,讓你買一杯咖啡,可你發現這張紙幣是假鈔,你該怎麼辦?”
這道題,在知乎上有1400多萬的瀏覽量。
有人調侃“趕緊報警”,有人不認可“我不是私人秘書,工作內容不包括幫老闆買咖啡”。
這些回答都差強人意,沒說到點上。
大V@王鹽 給出了一套高分答案:
首先,這個問題存在兩種假設。
一是老闆知道這是假鈔,那這種存在人品問題又踩了法律紅線的公司,避而遠之。
二是老闆不知道,這大概也是HR想透過問題去了解的:
當上司在他判斷失誤的前提下,交給你一項任務,你該怎麼做?
作為下屬,最高優先順序是執行任務;
然後給予上級真實、客觀、詳細的反饋;
最後如果上司判斷失誤,儘可能選擇避免他權威受損的方式來溝通。
從這個角度出發,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發現假鈔後,自己先掏錢把咖啡買回來,給到領導,再在合適的時機下歸還假鈔並告知實情。
再剖析深刻一點,這題考的其實是我們的“填坑能力”
職場上,時常能碰到領匯出難題,隊友不給力這樣的燙手山芋。
有時候坑填不上,事黃了,工作也跟著黃。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彭蕾曾說過一句話:“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這句話,讓彭蕾把“隨時會死”的支付寶,帶領成為那時估值759億美元的獨角獸。
跌進坑裡,能找到梯子爬出來的員工,才是公司最看重的人才。
2
第二題:“當你走進會議室,做完介紹,面試官讓你坐下,但並沒有可以坐的地方時,你該怎麼辦?”
這是一家招聘營銷員的面試現場,三位面試者坐在門口,依次進去。
第一個小夥進去後,面試官邊看他的簡歷,邊叫他:坐下來好好聊聊。小夥說“好”,環顧四周卻沒看到一把凳子,於是扭頭問面試官:“沒凳子,我怎麼坐?”
面試官說:“那你坐我這裡。”小夥回答著“好”,喜滋滋坐在椅子上。見此,面試官二話不說,把簡歷還給小夥,叫他在外面等通知。
第二個年輕人走進辦公室後,面試官說了同樣的話。年輕人看了一圈,婉拒道:“我站著就可以,沒事的。”
面試官笑了笑:“小夥挺懂禮數。”同樣叫他去外面等通知。
輪到第三個姑娘進去,兩人在外面猜測她會怎麼做時,姑娘卻出來了。
她搬起自己的凳子正要往裡走,第二個年輕人攔住她,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姑娘說:
“面試官叫我坐下來跟他聊聊,但是辦公室裡面沒凳子,我問他能不能出來搬,他說可以,我就來搬凳子了呀。”
姑娘當場被宣佈錄用。
理財大師查理·芒格,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如果一個手裡只有錘子作為武器的人,那麼他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式就是隻會使用錘子。”
一個只活在思維慣性裡的人,註定固步自封,寸步難行。
姑娘被認可,就在於她能跳出思維慣性,跳出侷限。
拆掉思維的牆,才能突破人生的上限。
3
第三題:“猴子一分鐘掰一根香蕉,一星期能掰多少根?”
有人說這題簡單,開啟計算器咔咔一頓算給出答案就行了。
但不妨先看看這個月薪5萬的程式設計師和麵試官的對話:
“猴子掰完一根休息嗎?”“不休息。”
“有其他的猴子跟著搶嗎?”“沒有。”
“香蕉數量是無限的嗎?”“是的。”
“猴子晚上睡覺嗎?”“不睡。”
“猴子工作時長是996嗎?”“不是,是007。”
“猴子不用吃喝拉撒嗎?”“不用。”
“猴子需要花時間存放香蕉嗎?”“不需要。”
“猴子掰香蕉有獎勵嗎?”“沒有。”
“那猴子胳膊會受傷嗎?”“不會。”
“猴子旁邊還有其他的水果嗎?”“沒有。”
“有動物保護者干擾嗎?”“沒有。”
“這個城市讓猴子工作合法嗎?”“合法。”
問完這些,這位小哥給出了自己答案:“如果不考慮猴子的體力以及所受的干擾,那麼最理想狀態下掰的香蕉一共是60*24*7=10080根。”
面試的目的,是跳出刁鑽問題本身,將面試轉化成一次有效的互動。
也許你的答案和他一樣,但面試官要的恰恰不是答案,而是看你對這個問題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推理的邏輯能力。
邏輯思維越強,在職場中越能化繁為簡,能快速抓住每一件事情的核心和要點,把事做得更全面更縝密,完成得更出色。
普通人和職場精英之間,差的就是邏輯思考力。
說白了,這也是月薪5千和月薪5萬的距離。
4
第四題:“如果你能擁有一個超能力,你是選擇隱身,還是選擇會飛?”
一般人遇到這個問題,估計當場就懵了。
但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微軟。
題裡隱藏著一個心理學小陷阱:
一般人遇到選擇題,會下意識地比較,然後做出取捨,選擇自己認為對的那個。
二選一里,怎麼選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選隱身,可以說是性格內斂,傾向默默做事。
選會飛,可以理解成喜歡展示自己的能力。
所以最好的回答,可以是“我選擇隱身,因為我已經會飛了。”
主持人楊瀾也曾有類似的經歷。
那是1990年,楊瀾應聘中央臺,六輪面試後終於到了終面環節,一個男面試官問她:“你敢不敢穿三點式的比基尼出鏡?”
別說當時,就是現在問出這樣的問題,都屬於尺度非常之大。
同時,這也是個選擇題:你敢,還是不敢?
那楊瀾是怎麼回答的呢?
她說:“我覺得穿衣服這件事,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是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比如說你要是到風俗比較保守的農村,哪怕只是穿上一般的泳衣,都是對當地風俗的挑戰;但是你要是到西班牙那種有裸浴的海濱,那穿上三點式都算保守。
所以不是敢不敢,而是看你在哪兒。”
一番話,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又展示了知識面,還說得非常漂亮。
當時央視正是想找能巧於應變的主持人,所以楊瀾被順利錄取。
不管問題有多奇怪,面試官要的都不是某個確切的答案。
而是你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知識涉獵、推理以及應變能力。
能夠迅速挖出問題核心,是職場上不可多得的競爭力。
5
沒有學歷背景,沒有人脈加持,普普通通的人該怎麼突圍職場?
這些面試題,揭曉了答案:
你的知識結構,你掌握的資訊,你的思維模式,你的底層邏輯,決定了你的認知層次。
而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他一生的高度。
就像《教父》裡的那句經典臺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年關將近,再過不久就到了用人單位招聘的高峰,也是跳槽的風口。
祝願朋友們都能推倒老舊的認知高牆,打破天花板,走出去。
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作者:王耳朵。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點選下方卡片
關注阿寶 別忘了加星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