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和他,都搞砸了

作者: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
全文235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還是想寫寫谷愛凌。

在大S去世引發的鋪天蓋地討論、《哪吒2》130億票房帶來的鑼鼓喧天之間,我國哈爾濱舉辦的亞冬會,顯得莊重又沉默。
滑雪名將谷愛凌,原本是這屆亞冬會上的最大亮點之一:
代表中國滑雪隊出征。
不料,1月底在美國的一場比賽中,谷愛凌連續摔倒3次,不僅摔得滿臉是血,而且摔得站都站不起來,失去行走能力。
最後只能退賽,被送往醫院救治。
媒體報道說:
在摔傷之前,谷愛凌一直長時間處於頻繁比賽和高強度訓練中。
她還患上流感,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
鑑於她一直屢創佳績,幸運傍身,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她就算面臨嚴峻考驗,依然能輕鬆過關,再創輝煌。
然而。
這一次,她不僅沒有創造奇蹟,反而迎來職業生涯中最殘酷的傷痛。
最後不得不宣佈退出亞冬會。
遙想2022年冬奧會,谷愛凌代表中國隊出征,碾壓眾多對手,輕鬆奪得“兩金一銀”,成為現象級偶像,被全網狂贊:
“天才少女”。
“青蛙公主”。
“全身沒有任何bug的王者”。
“老天到底給谷愛凌關了哪扇窗啊”。
和那時候“全世界都在讚美這個女孩”不同,2025年開年穀愛凌的受傷退賽,鮮有人關注。
是的。
輿論和人性都喜歡成功,都厭惡挫敗。

但。

失誤和挫敗,跌倒和受傷,退場與沉默,不才是人生的常態嗎?
相比賽場上金光閃閃的榮耀,黯然離去的那個背影,更值得我們的鼓勵和擁抱。
谷愛凌的這場傷痛,倒讓我想起去年高考放榜時,女朋友家參加高考的兒子——
那孩子在全市最好高中的最優班級讀書,是老師們私下公認的理科狀元的苗子。
他從高一到高三,成績一直穩居全校前兩名——競爭對手一直在變,只有他穩定的優秀,如神一般的存在。
天賦和努力同在,智商和心態超強。
然而,高考成績放榜後,不要說理科狀元,那孩子的成績連武大都沒有夠上,只去了一所原來就沒想過大學。
老師和家長都無法接受這個成績,申請把孩子的考卷調出來檢視,懷疑是不是判錯了。
複核後,發現孩子真的失誤了,很簡單的題目都做錯了。
一開始,面對孩子高考失利,作為父母的那個女朋友非常想不通:
“平常每次考試都那麼好,怎麼高考會失敗得如此慘烈?”
因為孩子高考失利,她自己甚至差點患上抑鬱症。
今年春節小聚時,談到正讀大一的兒子還不錯的近況,女朋友話鋒突轉:
“其實孩子高考考砸了,才是好事。”
問她何意。
她說:
孩子高考考砸後,她和孩子都得到了解脫。
原來,小孩並非完美到無懈可擊的小孩。
原來,她也不是什麼超級學霸的父母。
原來,就算事情搞砸了結果其實也沒那麼壞。
原來,完美被砸碎,殘缺被曝光,大家都從“必須優秀”的人設裡走出來,才得神清氣爽和海闊天空。
搞砸了,才是好事。
朋友的話,讓我感慨萬千——
★第一,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混沌系統。

有的孩子在10歲就被定義為天才少年,但到了20歲忽然想遁入空門。

比如,拒絕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出家修行當和尚的北大天才柳智宇。
有的人30多歲還在啃老,但到了40歲忽然大器晚成,成為全球動漫影史的標杆人物。
比如,棄醫從文、掀起國漫復興浪潮,40歲開始改寫全球動漫票房歷史的餃子導演。
人生,是一個容錯率很高的混沌系統。
孩子的成長,更是一個漫長的混沌系統。
此刻的優秀,不代表永遠的高光;
此刻的失意,也不代表永遠的挫敗。
如果你的小孩現在很優秀,不必過分得意,畢竟人生路還很長。
如果你的小孩現在很普通,也不要太過絕望,畢竟不是所有花都開在春天。
去擁抱“對錯不過體驗而已”的混沌系統,接納孩子身上的光點和暗點,才得解脫與開悟。
★第二,搞砸的潛意識,是我們在保護自己。
常有朋友留言,談到教養孩子的困境,說什麼:
“我就想不明白,好好的小孩,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
不是的。
不是這樣的,親愛的朋友。
從來沒有孩子突然的“搞砸”,只有因果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你突然的“覺知”。
所有問題在徹底爆發前,都有很多次微小且善意的提醒。
只是被我們在想當然的無視中,忽略了而已。
其實,谷愛凌受傷是有預兆的——比賽之前她已患病透支。
朋友的兒子考砸也是有提示的——優秀的人設早就讓他窒息。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所有的搞砸,其實都是潛意識,在保護我們。
什麼意思?
意思是:
因為,我們的肉身,更容易被外在的掌聲和鮮花、比較和評價迷惑,陷入無止境的追逐裡。
所以,我們身體內在的“神明”——那個真實的我們自己——就會以故意把事情搞砸的方式,讓我們對完美放棄,也讓外人對我們破執。
事情搞砸,完美破碎,我們才在“虛假自我”和“真實自我”合二為一的自在裡,找回更誠實真切的自己。
所以,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此刻,你搞砸了什麼,或者你的孩子搞砸了什麼。
不要陷入羞恥中。
請記得給自己或孩子一個擁抱,說一句:
“歡迎來到不完美但夠味的真實世界。”
★第三,砸碎刻板印象,接受真實人生。
我看餃子導演的採訪。
他提到《哪吒》系列構思,一直都是在打破人們對刻板印象的執著:
哪吒不是傳統意義上偉光正,而是一個黑眼圈、鯊魚齒、吊兒郎當的魔童;
太乙真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仙風道骨的模樣,而是一個說著四川話的搞笑大胖子;
無量仙翁也不是坦蕩光明的正神,而是心懷貪嗔的反派……
電影一直在以反轉的劇情,破除人們心中固化的認知。
讓人們看見每個明暗交織的角色,都有他自身的英勇怯弱。
是的,是這樣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砸碎外相和虛妄的過程。
“優秀”。“天才”。“全能”。“永遠不可能失誤”。“一直都是佼佼者”。“從來都很聽話”……
包括:
“落後”。“差生”。“沒出息”。“生來就不是什麼好孩子”……
諸如此類,皆為標籤,皆為成見。
成見是無視客觀。
看見才是擁抱多面。
養孩子也好,觀世相也好,修自己也好,我們都要去到更闊大的曠野上,擁抱多面,習得慈悲,看見真實的一個人。
我愛你。
搞砸了也沒關係。
我們誠實地和自己待在一起。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