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他被稱為“斯里蘭卡之光”,他的主題傢俱展,在科倫坡開幕

近日,以傢俱及其在巴瓦設計實踐中的作用為主題的展覽在科倫坡開幕。
“當下的設計:傑弗裡·巴瓦實踐中的傢俱”展覽時間每週三至週日中午12點至下午6點(重大節假日除外),展覽地點為新落成的傑弗裡·巴瓦空間(Geoffrey Bawa Space),地址是科倫坡7區Horton Place 42/1號。
展覽由傑弗裡·巴瓦信託基金會與印度傢俱公司Phantom Hands聯合舉辦。

坎達拉馬休閒椅(Kandalama Lounge Chair),約1990年

巴瓦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收到了澳大利亞建築師兼設計師拉塞爾·霍爾(Russell Hall)製作的波紋鐵休閒椅,並將其放置在他位於盧努甘加(Lunuganga)的花園中。這類打破傳統的作品,是巴瓦一生中最感興趣和欣賞的設計。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巴瓦萌生了製作此類椅子的想法,並在1994年在坎達拉馬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使用了這把椅子。1997年,在布里斯班舉辦的巴瓦作品展覽開幕式上,霍爾受邀發表演講,他對巴瓦複製了他的作品表示榮幸

德薩拉姆原木長凳(De Saram Log Bench),約1980年

一塊精緻的檀香木,經過打磨後,放置在兩塊石頭上,成為科倫坡德薩拉姆(De Saram)宅邸走廊中的長凳。這款長凳的改版則使用了本地硬木,採用相同手法制作。由於木材的天然特性,每一張長凳都獨一無二,無法複製。

“隔壁咖啡館”椅(‘Next-door Café’ Chair),約1965年

這把實驗性椅子似乎受到了巴瓦為本託塔海灘酒店(現肉桂本託塔海灘酒店)設計的餐椅,及丹麥建築師卡爾·克林特(Kaare Klint)借鑑傳統英軍款式設計的“Safari Chair”的啟發。該椅子最初於1967年用於巴瓦及其團隊設計的“隔壁咖啡館”,隨後也出現在本託塔海灘酒店的咖啡廳。
那麼,巴瓦是誰?

終身未婚、同性戀、辭職走遍歐美……這位混血蘭卡人,他被稱為“斯里蘭卡之光“。這個人是誰?他的身世這麼值得開扒?


他就是被稱為“亞洲建築之父”的建築師:傑佛裡.巴瓦(Geoffrey Bawa)。以下是我們在2017年的舊文。
Geoffrey Bawa’s Town House, 
1962–1968-3
建築因地制宜,汲取傳統元素,多用本地材料,整體風格淡雅,雞蛋花、藤編器具、熱帶植物、佛像……你應該在泰國、巴厘島看到過這種熱帶自然主義風格。它源於斯里蘭卡,傑弗裡.巴瓦(Jeoffrey Bawa)就是其傑出代表。
我在斯里蘭卡南部拜訪的一處私宅。
我特別喜歡牆上那副畫: 一個尚在子宮內,卻把四肢伸向了外界探索的孩子。和喬布斯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有異曲同工之妙。

斯里蘭卡的設計風格受巴瓦影響很大,比如這一處主頁妞拜訪過的私宅。在巴瓦設計作品中,東方與西方完美融合,他強調因地制宜,融入當地環境;他創造了一個跨時代的建築體系,給建築帶來不朽的靈魂。


我們的定製旅行部分,接待過很多國內的建築家團隊以及設計機構。如有需要,歡迎聯絡。

下面這個就是巴瓦最著名的建築,坎達拉瑪遺產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
坎達拉瑪遺產酒店是巴瓦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Heritance Kandalama
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設計者想盡量弱化建築本身的輪廓。整座酒店似乎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垂直綠化更是讓建築的肌膚隱於叢林中。
仔細觀察,酒店主體是粗獷原始的混凝土結構,和山石牢牢結為一體。和巴瓦的其他作品一樣,坎達拉瑪的公共空間選材質樸,有一種樸素原生態的美。

整座酒店最美的裝飾是大自然,是窗外無比倫比的湖泊,以及流淌在整個酒店裡變幻的光影。酒店裡甚至有一張巴瓦曾經工作的書桌,讓你可以坐在這裡,像他一樣思考。
如果您的旅行時間很緊張,傍晚才到達酒店,次日早餐之後就要離開的話,住這個酒店是浪費了它。
因為你抵達的時候,天光已暗。森林曠野之中並無路燈,您看到的窗外一片絕望的漆黑,視線中只有趴在玻璃窗上的、疲憊尋覓光源的蚊蟲。
夜晚降臨後,窗外一片漆黑。
巴瓦是一個現代化生活的抵制者。
他似乎十分厭惡空調——這種把建築封閉起來,刻意改變內部溫度的機器。他在設計上儘量引用自然通風,讓空調成為不必須的物品,真正環保減排。
他為了保護原有建築群和生物物種,寧願改變酒店佈局,增加建設難度和投資,不願意簡單粗暴地改造和破壞生態,這種做法值得後來者深思。坎達拉瑪酒店獲得包括Green Globe 21在內的七十多個獎項。
林中仙。該組照片拍攝by 我們的客人。
新浪微博 @一個瑞球

  富二代,混血背景 | 同性戀,終身未婚  


建築師的初衷,只為給自己建個理想的房子
巴瓦的爺爺是摩爾人,一位穆斯林律師,而巴瓦的奶奶是英籍法裔基督徒。巴瓦的父親Benjamin是科倫坡大律師,母親是僧伽羅與荷蘭的混血,伯格人。
所以巴瓦也算是出生名門的富二代了。這麼複雜的家庭背景,也許正是巴瓦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基礎。
Bawa在Lunuganga
你可能會問“什麼是摩爾人?”斯里蘭卡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大量阿拉伯人往返於此,把東方特產運到西方,再把西面的物資運回東方。摩爾人就是阿拉伯人留在小島定居的後代。
Geoffrey Bawa,左上角是他和他的哥哥。
Bawa的父親在他4歲時過世,Bawa和年長他10歲的哥哥Bevis,是由母親和兩個未婚的姨母帶大。哥哥Bevis也愛好建築設計,Bevis的園子是很好的園林作品。
Geoffrey Bawa在38歲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建築作品。早年他是律師,母親去世後辭職周遊了兩年,足跡遍佈歐美,也受到多種建築風格的啟發和影響。
Geoffrey Bawa 彩照
29歲的Bawa回到斯里蘭卡,買下Lunaganga一片廢棄的橡膠林,打算自己建造一個理想家園,很快發現自己的知識水平都不夠。所以他去了一家建築公司做學徒,依然覺得不滿足,又重返英國專門學習建築。學成後的Bawa在1957年回到斯里蘭卡,成了Reid's建築公司的合夥人。

Lunuganga 盧努甘卡 | 巴瓦的家園,建築師朝聖地。
Bawa和他的哥哥Bevis都是同性戀。在保守的斯里蘭卡社會,也許這樣的特質讓他更渴望遠離塵世的寧靜,這樣才形成了他迴歸自然的美學風格
Heritance Kandalama
我們要慶幸:天才巴瓦生活在一個富裕之家,這樣他才能全心全意的追求審美理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建築語言和審美靈感。

  巴瓦的作品到底有什麼好?
“傳統既是美”成為審美主流。
Geoffrey Bawa’s Town House, 
1962–1968-1
對建築領域一竅不通的主頁妞,來表達一下淺顯的觀點和看法。建築師巴瓦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在那個年代,就前瞻性的理解到“傳統是美的”, 並提煉出其精髓,用現代的、能同時被東西方人理解的形式加以最大化的表達。
在他的作品中,建築低調的退居其次,只是整體環境的一個小小注腳。更重要的:他影響到了整個斯里蘭卡文藝界,使得對傳統的重視成為斯里蘭卡精英的主流審美。
巴瓦和朋友在一起。
換言之,從巴瓦這個人開始,整個精英界對斯里蘭卡的傳統文化非常自信。他們認為:即使從現代的眼光來看自己的文化,傳統也是非常美的。同時文藝界開始從各個現代的角度演繹它。
很遺憾,我們的某個時代少了像巴瓦這樣的建築師,“現代”和“傳統”的關係顛倒過來。傳統被推翻、打破,建造高樓成了一種“現代化的任務”,“白瓷磚貼面小樓”成為了鄉村曾經追求的主流。而建築概念整體居於環境之上、以及對生態的漠視,慶幸在新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我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傳統和環境。
▼傳統中國鄉村建築

我們再來欣賞一些巴瓦的建築
The New Sri Lanka Parliament,
1979–1982-2
The Ratnasivaratnam House, 
1979
Steel Corporation Offices and Housing, 
1966–1969
Geoffrey Bawa’s Town House, 
1962–1968-2
The Strathspey Estate Bungalow, 
1959–1960-2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好看”哦。如需定製旅行服務,請給我們留言或者發訊息。
歡 迎 探 討 合 作
聯絡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蘭卡小妞:資深島民,寫蘭卡最多的中國人。
長居科倫坡的中國記者,出版7本書,斯里蘭卡國營報紙《星期日觀察》專欄作者。曾獨家專訪時任總統、總理、外長、國防部高官,商界人士和藝術家,同時也是旅行者和徒步愛好者,住遍島上酒店,足跡慢行4大洲30多國。
出版作品包括:指南《中國國家地理.斯里蘭卡旅行指南》、旅行筆記《印度,不可思議》, 譯作《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