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讓人破防的熱搜是“老鼠人”,“演我低能量連洗澡都拖到後半夜”

文章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vistaweek)
編輯:司機你
最近,網路上流行起一個小眾賽道,名為“記錄低能量老鼠人的一天”。
老鼠人,顧名思義,他們通常生活在較為陰暗潮溼的地方,一窩就能窩一天。
這個梗源起於英區留子的自嘲,他們最早開始以“我的低能量一天”開始記錄生活。
@提莫西
冬天的英國陰雨連綿還天黑得早,下午三四點就沒太陽了;
出去各種吃喝玩樂都成本很高,而自己在家做飯也很麻煩。如果沒有足夠精湛的廚藝,做出來的飯都和狗糧長得一樣,更別提什麼外賣都叫不到。
於是英區留子索性從早躺到晚,既不出去玩耗時又費錢,每天隨便瞎弄一鍋東西吃吃,用快遞刀切肉就能對付個一兩頓。
反正躺在床上也不怎麼消耗能量,躲在自己小屋裡連窗簾都不開啟、兩眼一睜一閉就又是一天。
而這個賽道也捲到了國內,開始有不少網友拍攝“低能量身弱二旬i人(超負荷)的老鼠人一天實錄”,每個tag都讓人看了覺得心裡一咯噔。
@嘉文四柿
不過,看了這類影片就會發現,低能量原來是一種幽默的雜糅病。
但凡和氣血不足、拖延症和純懶惰這三個特徵的任意一個沾一點兒邊,你就能在低能量老鼠人的影片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國內這一批“低能量老鼠人”,純生活能量低,是一批“淡淡的人”。
不爭不搶、寵辱不驚,沒有說有啥特別強的動力;物慾也不高,做什麼事都能把生活所需降到最低。
醒來是淡淡的,翻個身就再睡死過去是易如反掌的,晚上信誓旦旦地發誓要選擇一個整點早早入睡調整作息,然後發現通宵也不過是淡淡的。
快遞是不堆到老高不拆開的,下班回家是要先葛優癱的,洗澡是不到半夜不起身的,回個訊息就是會忘記晾剛洗完的衣服的。
@聰明燁仔
拿外賣是要磨磨蹭蹭半天的,刷影片卻是手部動作絢爛而飛快的。
定睛一看,手機裡80歲高能量自律老奶正精神矍鑠地從雞打鳴幹到狗睡覺。
咱們低能量且不自律的二、三旬老人看完也備受鼓舞,渾身又充滿了幹勁地翻了個身。
而最近霸佔網際網路的這一批低能量老鼠人則生活得更“陰溼”一些,他們表示“小時候期待獨居生活,長大後獨居成老鼠人了”。
首先,這一整天他們的作息就頗為陰間。
如果你看到他們8:00就自然醒,那麼很可能不是因為作息規律,而是睡到晚上,這一覺相當於午覺。
11:00 正常醒來,假裝自律點個咖啡開始玩手機。
14:00 咖啡到了很久了,但是因為又睡著了所以沒有取。
17:00 終於憋不住上廁所,所以被迫醒來了;既然都站起身來了,就順便拿一下特地標記了房門口的咖啡外賣。
@阿金o
18:00 開始邊喝咖啡邊刷影片,想著“這個點喝了今晚又不用睡了”。
19:00 有點餓了,看看晚上吃什麼,點外賣。
21:00 終於吃上了今天第一頓飯。
觀察這個作息,一天吃一頓飯、晝夜顛倒,怪不得低能量人總是看起來氣血那麼虛呢。
不過你會發現他們雖說低能量,卻儀式感滿滿:指的是必須得在整點才能啟動自己身體的開關去做事。
這種“整點拖延症”通常發作於兩個常見的拖延重災區,洗澡和睡覺。
高能量人可能很難想象,對低能量人來說,洗澡是一件需要做心理和身體雙重建設的事情。
不是說隨時都能輕易敞亮大方地走進浴室來一場清爽的淋浴,而是得費半天老勁艱難地“哄自己去洗澡”。
大學時就曾領教過低能量人洗澡的拖延程度。室友說去洗澡,結果半小時過去了還掛在下床的樓梯上以一種奇怪的姿勢刷手機。
@呆小布.
洗澡前,周圍的一切對低能量人來說都變得空前有趣。
眼前的桌子可真桌子啊不妨擦一擦,那個旅遊攻略不錯可以參考一下哪怕自己壓根沒有出行計劃,甚至學起了自己根本用不著的語言。
三個字總結就是:懶得動。
又懶得動又焦慮,覺得自己該去趕緊洗了:於是搖著身邊的人說你八點半提醒我去洗澡,其實到九點半都根本沒在乎時間。
有人提出拯救這種洗澡拖延的小妙招,不妨在下班進門的那一瞬間把洗髮水擠到自己的頭上逼自己去洗頭。
真正的老鼠人跳出來回覆:哈哈,是這樣的,最後洗髮水凝固成了一坨,我照樣癱在那裡耍手機。
洗之前的心理可能是覺得,洗個澡也是怪麻煩的。
從起身去浴室、脫衣服、開啟水龍頭到完成整個洗澡過程,對低能量人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能量消耗,所以一直拖到最後都快焦慮哭了也不去洗。
經歷這麼一場大型的身體啟動困難之後,已經好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終於拖著沉重的腳步走進浴室開始洗澡。
重度低能量人,可能還會在走進浴室之後再刷上個把個小時的手機。
然後無一例外在洗的時候發出感慨——
其實洗個澡也挺好的啊,很輕鬆很舒服啊!
洗澡擦乾之後滿意地鑽進被窩裡躺下玩手機,開始刷“三分鐘告訴你重度拖延症如何自救,99%的人都不知道哦”。
低能量的人不僅在需要耗費精力的活動上拖延,即使是睡覺這種休養生息、恢復能量的事情,他們也會拿出一視同仁的態度一拖再拖。
本質上是種心理層面的低能量。
“刷著影片一看才22:47,23點再睡吧。”
“哎呀23:15了,索性23點半再睡吧。”
“好吧,00:38了,新一天開始了,那1點再睡吧。”
拖延症就這麼有零有整的,咱們低能量症候群確實有自己的小品大賞。
我也曾無數次經歷這種時刻,明明其實已經沒什麼好刷的了、也有些睏意了,但就是沒有一個節點放下手機開始睡眠,於是總在無意義熬夜。
後來想到中學物理曾講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低能量人好像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只是懶得介入一個力去改變現在所處的狀態或者處境,索性就讓慣性維持了下去。
不改變現在的狀態就是最輕易和不耗費心力的,還能美其名曰“等待一個自然地滑入睡眠的時刻”。
所以說低能量的人也基本不相信,有的“狠人”能只定一個鬧鐘、響了就起床;我們往往要定好幾個鬧鐘,不斷把自己從睡眠狀態撬動起來才行。
還有低能量老鼠人分享自己經常遇到的一種絕望的情形:工作日,夢見鬧鐘響、自己利索地起床穿衣,馬上就要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了。
結果一睜眼自己還在被窩裡,維持著一個舒服到不願意動一根腳趾的動作,一想到要爬起來去上班感覺天都要塌了。
而這種慣性地維持放在生活裡,就成了別人眼裡看來啼笑皆非的動作凝固。
下班到家後還在門口杵著不動,衣服不脫、鞋不換,站著就回了半小時訊息;
回完訊息慢悠悠地坐到沙發上,又以同一個姿勢陷在沙發裡機械玩上半天手機,背的包甚至都沒摘下來。
結合上班之後被榨乾的文化體力,你可以聽到“重生之我是xxx”從手機裡飄出來一次又一次。
甚至外賣到了也不會第一時間去拿,半小時後飯都涼了也懶得熱一下。點開一個影片就涼著吃,邊看邊吃能有聲有色地吃上一個多小時。
難怪低能量老鼠人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床,哪怕動也不動也很合理。一大副作用就是很容易不知怎麼就睡死過去,一睜眼天就黑了。
一旦脫離了床,那麼沒條件也要給自己創造條件,開始探索隨地大小躺的各種姿勢。
所以,老鼠人的手機裡微信基本不開運動步數這個功能。
如果開了,基本上都是朋友圈的倒數、妥妥的步數全是個位數,朋友家人都要來問是不是臥病在床的程度。
不僅醒著的時候能不動則不動,睡著的時候也是要減少能量消耗的。
有人直接在家裡給自己搭出一個安全感小窩,把床抽出來一塊,在牆和床之間堆滿被子,然後每天就這樣睡在被子堆滿的縫隙裡,一動不動窩在裡面。
一旦代入“老鼠人”的擬喻一切就合理多了,這樣的睡眠空間一點也不空曠,還能把自己擠住,多有一種“窩”的安全感啊。
最後我們會發現,唯二能讓低能量老鼠人動起來的事情,很有可能是上廁所和充電。前者是生理需求,後者是精神需求。
而很多老鼠人對充電甚至都有拖延症,一直到電量掉到5%以下才能像打仗一樣彈起來去找充電器。插上插頭之後長吁一口氣,感慨充個電也沒那麼難嘛。
改變慣性,還得是主打一個“說時遲那時快”的電光火石。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博主們做低能量老鼠人一天的影片,還是因為他們發現這樣的生活有共鳴、有流量,可以是一個新興的小眾賽道。
畢竟,他們竟然有精力架設不同的機位來拍攝自己拖延、氣血不足、低能量的一天,還能剪出一條超多分鏡的長影片發出來,本身就已經算是一種頂格高能量的行為了。
真正的老鼠人如我,只會每天偷偷看這種影片然後照鏡子破防,“先別說她是不是演的,就算是演的我也沒力氣。”
而我也發現了自己注意力的劣根性。
真正有用的乾貨影片我都懶得看,直接放進收藏夾裡吃灰、再也沒看過;
這種低能量老鼠人的段子影片我一秒不落地從頭看到尾,並且頗有心得覺得自己也能拍。
曾經我也以為低能量是一種會伴隨終生的屬性,後來發現其實也不是,因為所有的“低能量人”都有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和場景。
回到宿舍裡鞋都不換、包都不從背上拿下來,結結實實地維持一個動作刷一小時手機的我,卻可以在下課前提前五分鐘就收好揹包,一打鈴就往宿舍衝,絕不拖泥帶水;
@我是李飛
平時沒啥事兒的時候洗澡磨磨唧唧半天,但去看愛豆演唱會之前提前十二個小時就開始沐浴更衣、精心整理儀容儀表;
說是低能量不愛出門,但是在朋友說“突然好想吃火鍋”的時候還是毫不猶豫地回覆,“好呀,咱們今晚就去吃吧”。
@papi醬
說到底,低能量人也不是真的低能量,只是在一些沒那麼重要或者在乎的事情上無礙大局地拖延一下罷了。
真正觸及到內心深處所在意的領域,也可以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效率去行動,展現一些不同尋常的高能量。
所以,也不必再逼自己時時刻刻保持精力頂格。
低能量的時候就可以隨心休憩,高能量的時刻想到什麼就去做。有張有弛的生活,未必不好玩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選下方按鈕立刻關注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監製:視覺志
轉載:Vista看天下
影片號:視覺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