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上那對丁克夫妻的監控影片,讓多少年輕人確診了……

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
文章已獲授權
雖然嘴上叫著躺平,
可內心從未甘心躺平。
 01 
九旬老人健步如飛,
二旬老鼠人躺著都嫌累。
 02 
昨天在熱搜上,
刷到一個極致對比。
第一組是一群八九十歲的
高能量自律老年人。
他們身姿矯健,步伐輕快,
手腳麻利、精神滿滿。
從早上六七點開始,
就準備一日三餐、鍛鍊身體、
照顧孩子、花草、寵物,
每日規律作息,
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與之相反的,
是一群“低能量老鼠人”。
有對丁克夫妻,
分享了自己“頹廢”的一天。
下午一點,
他們剛剛睡醒,
你以為該起床了?
結果是換個姿勢,
繼續躺著玩手機。
躺到快2點,
想著“真的該起床了”。
結果窗簾拉開一秒立刻關上,
畢竟陽光
對於習慣在陰暗角落生活的人
有點太刺眼。
下午兩點,
你以為他們終於要吃飯了,
結果還是不夠餓,
喝兩口水墊吧一下繼續躺平:
直到兩點半往後走,
實在是太餓了,
只能起來隨便糊弄點吃的,
能填飽肚子就行:
吃飯的時候,
倆人是站著吃的,
因為椅子上堆滿穿過的衣服,
還沒收拾沒有地方可坐:
吃完之後,
碗是直接丟在水池的,
放點水美其名曰泡著,
誰先看不下去誰去洗。
吃完今天第一頓飯,
已經下午4點了,
但已經耗光了他們的力氣,
所以繼續回到床上躺著,
吃飽了開始犯困,
很快就又睡著了。
中途也醒過一次,
手機上的復仇短劇,
看得停不下來。
直到晚上9點餓醒了,
發現同樣餓醒的老公在準備
今天的第二頓飯:
吃完飯,
他們接著癱倒在床上刷手機,
直到凌晨四點,
才開始洗澡睡覺,
結束這漫長的一天……
網上有個詞,
專門形容這種狀態,
叫:低能量老鼠人
指的就是:
蟄居於光線難至的小屋,
窗簾常年緊閉隔絕外界。
生活作息混亂無序,
日夜顛倒,
手機成為了他們
與外界相連的唯一紐帶。
平時上班能夠準時準點到公司,
但是他們一到了週末,
吃飯、洗漱這類日常之事,
都變成了需要艱難克服的挑戰。
看了他們的生活,
有人說:
這不就是懶嗎?
把日子過成這樣很值得驕傲?
看看人家90多歲的老人,
都健步如飛規劃好一天生活,
一群年輕人過得死氣沉沉,
還好意思發到網上……
也有網友調侃:
得虧你們是丁克,
否則孩子都得被你們餓死。
 03 
搜尋一下就會發現,
低能量老鼠人,
在年輕人中真的很常見。
他們休息在家主要有四個特徵:
第一:生活很懶散。
能坐著絕不站著,
能躺著絕不坐著,
能不做的事就不做。
一切是能拖就拖的,
生活也是得過且過。
他們總是缺乏動力去做任何事情,
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鍛鍊,
都提不起興趣。
只想窩在沙發、床上,
抱著手機刷影片、打遊戲。
以最低的能耗維持著。
湊活的日子,湊活著過。
第二:吃的很隨便
三餐是不定時的,
早上睡過頭錯過早餐,
中午隨便湊合一口,
晚上卻是胃口大開。
他們很少會去認真準備
一頓營養均衡的飯,
餓了就隨便抓起餅乾塞進嘴裡,
渴了就用碳酸飲料
或者奶茶代替白水。
用涼水泡燕麥作為代餐,
最愛的是薯片等高油高鹽零食,
每到後半夜就開始暴飲暴食,
肉燒烤火鍋……
最愛辛辣刺激的,
雖然知道很不健康,
但自己吃爽了就行。
第三:作息很陰間。
就像老鼠一樣,
他們日夜顛倒。
正常人睡覺時,
他們精神抖擻,
正常人忙碌時,
他們昏昏欲睡。
他們也很能熬,
凌晨兩三點,
依然對著手機螢幕
刷短影片、玩遊戲,
每天在"再看五分鐘就睡"
和"乾脆通宵吧"之間仰臥起坐,
即便雙眼佈滿血絲、哈欠連天,
即便手機裡沒什麼可刷的了,
但就是無法放下手機休息。
每天都熬到天矇矇亮了,
才往嘴裡扔褪黑素,
開啟ASMR,
開啟新一輪的自我催眠。
第四: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他們覺得出門是件麻煩事。
即使樓下就是超市,
也都靠著外賣生活。
別人約他們出門,
第一反應也是:好麻煩。
要洗頭洗澡化妝換衣服,
要出門坐車走路,
要和朋友連續說話交流,
想想就覺得太累了,
最終多半是以
“要加班”“有事”為由推掉聚會,
儘管當時他們可能,
只是躺在堆滿零食袋的床上
無聊的刷著短影片。
 04 
我身邊其實很多老鼠人。
有的是自由職業者,
有活的時候就幹活,
沒活的時候就癱著;
有的是失業在家,
找不到滿意工作,
索性直接擺爛;
有的是物慾極低,
上一段時間班累了,
就索性辭職在家躺著。
他們就像被封印在琥珀裡,
明明能看到時間流動,
身體卻拒絕同步。
為什麼他們如此低能量?
有人說:
是因為自己太累了。
很多老鼠人經歷12年應試教育,
又過渡到996洗禮,
長時間的工作、加班、通勤等
讓許多人身心俱疲。
就像被丟進滾筒洗衣機的一代,
好不容易停下來,
只想好好躺著。
也有人說:
自己是沒錢出去玩,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
出門意味著花錢。
無論是吃飯喝酒唱歌旅行,
快樂基本都是要花錢去買的。
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很大,
累死累活工資沒多少,
但物價卻在增高,
更多沒有出去的動力。
 05 
其實,我也曾在年輕的時候,
經歷過一段
類似這樣“老鼠人”的生活。
那段時間因為壓力太大,
把自己關在家裡,
工作生活都在那間小房子裡。
每天晝夜顛倒,
吃飯靠外賣,
沒有任何社交,
就連下樓扔垃圾都挑後半夜。
剛開始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爽了,
可是時間長了,
日子如同一潭死水,
悄無聲息侵蝕著,
一個人的活人氣兒。
長期不規律的生活,
高油高鹽的垃圾食品,
讓體檢報告亮起了紅燈。
身體的糟糕只是一方面,
精神上的荒蕪更加可怕。
你會發現,
自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越是什麼都不做,
就越覺得生活沒意思。
每天渾渾噩噩,
四肢綿軟無力,
一見到太陽,
腦袋就一陣眩暈。
對曾經熱愛的事物,
也提不起半分興趣。
但我深知,
如果繼續這樣沉淪,
日子只會越過越糟了,
所以我想盡辦法,
從這樣的生活逃離出來了。
我想,
很多老鼠人都和曾經的我一樣,
雖然嘴上叫著躺平,
但並非真的甘心躺平。
那看似無所謂的狀態,
不過是一層保護色,
用來掩蓋內心深處對未來的焦慮。
其實大家都渴望改變,
都很羨慕那些每天充滿了能量,
看起來氣血很足的高能量人。
他們只是迷失了方向,
不知道該往哪走,
不知道該如何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所以今天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些有效的自救方式。
 06 
一:
給自己“沒事找事”。
就像開頭那對丁克夫妻,
看似是在分享頹廢生活,
但拍下自己的一天,
想創意、做指令碼、做分鏡、剪影片,
說不定能夠靠自媒體吃飯。
他們不是真的完全躺平,
其實是在嘗試自救。
我有一位朋友,
也曾是頹廢的老鼠人,
為了倒逼自己自律,
她決心做一個自律博主。
為了拍影片,
每天必須早起、
收拾自己,做三餐,做運動,
還倒逼自己看書、畫畫、出門。
最開始,
她只是想裝裝樣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她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節奏,
裝著裝著成真了,
精神狀態也煥然一新。
以如果你想改變,
不如給自己找點事做。
哪怕是給家裡來次大掃除,
把衣服全洗曬整理一遍,
按照網上教程烤一款麵包,
或者考一個證書、
寫一篇文章等等,
找一件你感興趣的事,
做完會很有成就感,
保證你不再整天
無所事事、迷茫度日,
很快就能重新找回
生活的節奏與樂趣。
 07 
第二:
加入一些積極的圈子
很多人身邊的圈子,
容易負能量爆棚,
不是抱怨工作太累,
就是吐槽生活太苦。
跟他們待久了,
只會覺得越來越喪,
更加提不起勁來。
後來我參加了一次交流會,
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會發現,
在積極向上的圈子裡,
大家都忙著努力奮鬥。
你聽不到抱怨和哀嘆,
只有互相的激勵和支援。
你會不自由地向上走。
後來我還加入過
一個戶外運動群,
大家會定期組織爬山、徒步。
一開始我體力跟不上,
但大家都熱情滿滿,
我也咬牙堅持。
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磁場,
可以相互吸引和影響。
多跟積極的圈子打交道,
才能給你帶來積極的改變。
 08 
三、
不要沉迷多巴胺,
要追求內啡肽快樂。
多巴胺帶來的快樂
往往短暫且易消逝。
就像刷短影片,
每看到一個有趣的影片
都會獲得瞬間的快感,
但這種快樂過後,
內心反而會更加空虛。
暴飲暴食也是多巴胺快樂,
當大快朵頤吃下高糖高脂的食物時,
味蕾得到極大滿足,
可隨後帶來的可能是
體重增加、身體不適等負面結果。
而內啡肽帶來的
則是一種更為持久、
深沉的滿足感。
比如堅持跑步,
初期身體會很疲憊,
但當突破了某個臨界點,
身體就會分泌內啡肽,
不僅不會感到累,
還會有一種愉悅和成就感。
又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
背單詞、學語法,
過程枯燥又艱難,
但當你能夠用這門語言
與他人流暢交流,
看懂一本外文書籍時,
內啡肽帶來的快樂
會讓你產生極大成就感。
不要沉迷於即時滿足,
多去追尋一下延時滿足。
爬一次山、跑一次步,
也不用花費很多錢,
但能讓你整個人向上走。
當你感受過內啡肽的快樂,
就看不上多巴胺的滿足了。
 09 
其實老鼠的世界裡,
也沒有真正的躺平。
它們為了一口糧,
也能啃穿水泥牆。
年輕人自嘲“鼠鼠”,
也不是真想活成“鼠輩”,
一生碌碌無為。
在這個人均能量告急的時代,
人可以偶爾成為穴居動物。
在低能量時好好休息,
就當是充電蓄力,
但是充夠了電,
請一定記得大膽跳出來。
蟄居不是終點站, 
而是彈道導彈的摺疊軌道。 
請用在暗夜積蓄的勢能,
把自己發射得更高吧!
本文編輯:木舒,排版:Suncandy。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