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菲律賓,第二套“堤豐”導彈系統又衝中國來了

美國陸軍部署在菲律賓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尚未撤離,第二套同型武器又將進駐夏威夷。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8日報道,美國將這種中程陸基導彈系統作為“威懾中國”的關鍵裝備,下一步還將向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的同類遠端打擊裝備。
總部位於夏威夷的美國陸軍第三多域特遣部隊的指揮官邁克爾·羅斯上校透露,該部隊將於今年正式接收第二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美軍研製該導彈系統的計劃最早於2020年9月公開,在此後不到3年的時間裡就具備了作戰能力。它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本質上是將海基MK41垂直髮射系統搬到陸地機動發射車輛上,可以發射“標準-6”和“戰斧”巡航導彈,攻擊500至2000公里範圍內的各種目標。一套完整的“堤豐”系統包括4輛導彈發射車、1輛指揮控制車以及配套的導彈裝填車、吊裝車、電源支援車等。它們可以利用C-17戰略運輸機展開大範圍內的快速部署,具備較強的戰場機動性。
對於“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中國人並不陌生——2024年4月美菲“盾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美國陸軍第一多域特遣部隊利用C-17戰略運輸機橫跨8000英里,將首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呂宋島。這也是冷戰後美國首次在該地區部署陸基中導系統。按原先計劃,該系統應於2024年9月甚至更早時間運走,但美軍隨後“食言”,不顧中國的反對,宣佈將長期在菲律賓部署該系統。
在第三多域特遣部隊裝備“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之後,美國陸軍現有的3支多域特遣部隊中,有兩支都駐紮在太平洋地區並裝備這種陸基中導系統,是美國陸軍“威懾和應對與中國衝突的核心”。根據美國陸軍的規劃,下一步還將在2026財年至2028財年之間為多域特遣部隊再配備3套“堤豐”系統——這背後針對的意圖,實在是太明顯了。
正如老司機之前所言,從效能上看,部署在菲律賓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雖然將中國南海以及部分東南地區納入其攻擊範圍,但“戰斧”導彈本身效能早已經過時,實際突防能力有限。該導彈的真正威脅是與美國陸軍多域特遣部隊裝備的其他遠端打擊火力結合,所構成的“無縫對接”式火力圈。
其中多域特遣部隊的近程打擊力量由“海馬斯”多管火箭炮和M270火箭炮發射的新一代“精確打擊導彈”組成,它的射程為300-500公里,未來將提升到1000公里,並具備比現役“陸軍戰術導彈”更好的精確性和突防能力。在美軍“英勇之盾-2024”演習期間,美陸軍第三多域特遣部隊就發射了兩枚“精確打擊導彈”,成功擊沉作為靶艦的“奧斯汀”級兩棲運輸艦“克里夫蘭”號。
多域特遣部隊的遠端打擊力量則由最高速度17馬赫、最大射程2776公里的“暗鷹”高超音速導彈負責。該導彈屬於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由火箭助推器和無動力助推滑翔飛行器構成。按照原先計劃,美國陸軍第一多域特遣部隊應該於2023年率先裝備“暗鷹”高超音速導彈,但由於該導彈的後續測試屢屢出現問題,實際服役時間推遲到2025財年年末(2025年10月之前)。
而“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則填補了“精確打擊導彈”與“暗鷹”高超音速導彈之間的射程空白,這三種導彈系統在射程上相互銜接,且都具備較好的戰場機動部署能力。按照五角大樓的規劃,未來美國陸軍多域特遣部隊將把這些遠端火力作為剋制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撒手鐧武器,在西太平洋的眾多島嶼展開“遊擊作戰”,並藉助C-17運輸機等空中力量實現快速部署、快速撤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表示,關於美國在菲律賓部署中導,中方已多次闡明瞭堅決反對的嚴正立場。菲方引入中導系統這一戰略性、進攻性武器,是配合域外勢力製造地區緊張對立、挑動地緣對抗與軍備競賽的挑釁和危險舉動,是對本國和東南亞各國人民、歷史和地區安全極不負責任的選擇。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