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北美留學生
ID:NADaily
在final這個學到禿學到吐的特殊時期,大家都在抓住最後時間瘋狂刷分的同時,一名多倫多大學的華裔學生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當地時間12月6日(週三),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向學生髮出一封郵件,確認了一名該院王姓華裔學生不幸離世的訊息。初步調查系自殺身亡。
目前,還沒有訊息證實這名女生是中國留學生還是本地華裔學生。

該院教授Daniel Haas在郵件中表示,昨天(12月5日)晚間,一名牙醫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去世了,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則非常傷感的訊息。出於對該同學的隱私保護,隱去了離世學生的名字,但從姓氏Wang來看,是一名華裔學生。
這封郵件中雖然沒有提及該學生的死亡原因,但Daniel Haas教授提醒該院其他學生,如果遇到困難,隨時可以去學校的健康諮詢中心,一對一進行諮詢。
在多大的論壇上,也有一位名叫Pereela的網友稱,他的母親在該牙醫學院工作,並證實一名一年級新生自殺身亡。

內部員工猜測,很可能是巨大的考試壓力導致了此次的悲劇。12月份是最殘酷的final時段,學生的壓力在此時是最大的,醫學院又是壓力最大的幾個科系之一……
多倫多大學應該改名叫多due

多倫多大學是一個典型的寬進嚴出的學校,之前有多大的學生感嘆:
社交、分數和睡覺一個都得不到,周圍一批同學混不下轉去別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學,到最後只剩300、400人畢業了,自己還在苦苦掙扎。無限的due date,UT應該改名叫多due才比較貼切。各種讓你無從下手的assignment, paper, report, project。鋪天蓋地佔比重特別大的term test(好像從開學開始只有這周我才終於沒有考試了,不過下週final就要來了)。可能有時候會發現複習了幾周的考試還不如只看了一下午的考試分數高;可能花費無數心思寫的paper被老師看做一團糟;可能熬了幾個晚上debug但還是不能run出一個正確的結果;可能明明看著別人總在朋友圈po出去玩的照片卻還是考的比你高;也許是經常萌生智商被碾壓一萬次的感覺,有一百種理由讓你想放棄。但UT並不在意你的想法,你的選擇once u give up, u never get back,你能做的就是掙扎在這裡,期盼著也許四年後能得到等量的回報。

王姓女學生是一個學霸
自殺身亡的王姓女學生可以說是一個學霸了。之前在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讀本科,主修運動機能學。
2017年進入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主修牙外科。據悉申請者都必須在大學本科期間達到GPA3.0以上的成績,過去幾年裡,該院每年收到的200多名面試生平均GPA都在3.85。而且申請之前必須上滿最少3年的大學課程。得到錄取後,還要再繼續讀滿4年。再者,牙醫學院的學費非常昂貴,國際學生大約7w加元/年。

有人自嘲進了進了多大醫學院也不一定能畢業;能畢業,也不一定能gpa 3.5;能gpa 3.5,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因為不止看你成績…藥學院醫學院還可能面臨身份限制。所以很多醫學院的學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去年的11月底,多倫多大學的一名楊姓華裔學生自殺身亡。死者品學兼優,GPA高達3.96,身前正在攻讀藥理毒物學(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pecialist Program)。就是這樣一個從入學後共獲得校級、院系級七項獎學金和榮譽的尖子生,卻在畢業前一個學期選擇自殺。
同樣,去年,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位25歲優秀醫學院學生自殺也同樣令輿論譁然。
為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羅伯特 • 朱(Robert Chu)經過努力,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多大本科學業,於2012年考進了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但上天並沒有眷顧這位努力拚搏的學子,在兩次申請住院醫生職位(Residency Program)落空後,他於2016年9月5日結束了自己25歲年輕的生命。

北美華裔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根據統計,大約有65%留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有些人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痛苦。
2017年2月,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的中國留學生劉薇薇,在寢室內自殺身亡;
2016年12月,就讀於俄州州立大學理論物理與天體物理專業的學生劉凱風飲彈自盡;
2016年11月,來自上海的留學生陸某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期間自殺;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中國留學生陸某,跳進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自殺;
同年1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的研究生張某疑跳崖自殺,半年後警方才找到她的屍體;
2015年1月,耶魯大學留學生王璐暢從金門大橋跳入三藩市灣自殺;
2014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大二留學生李陽凱在校園附近的一所公寓樓跳樓自殺。
……

這些學生大多很優秀,而且生前看起來很活潑開朗,因為看起來積極向上,所以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有怎麼關心他們,最後誰都不相信他們會悄無聲息的自殺。
很多人看到留學生自殺的新聞,就妄斷留學生心理太脆弱,經不起挫折之類的。但是留學生留學表面風光的背後,其實不知道獨自承受著多少孤獨與學習的壓力。
留學生@凝說:“面臨無法畢業的風險,家長對於自己在美國學習成績不好、精神狀態不好的不理解,只是覺得我沒有努力,只是告訴我不要浪費她的錢。男友說畢不了業就是我這個人有問題,可能感情也不能繼續。”
留學生x,“我讀書期間好幾個清北的朋友都抑鬱了。他們本科時都算碾壓別人的學神,現在也受不了全世界優秀的人一起競爭自己處於劣勢的樣子。”
卡卡說:“我後來知道了我的原因起點病徵,來自於小時候父母無限的完美要求,容不得半點沙子,不好的一切,導致從小就有了抑鬱症的起點,覺得自己生不如死,因為沒法做到完美!父母容許孩子們犯點錯吧,不要事事求最好,因為這樣真的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最後,願每一個留學生,在承載了期盼,gpa和生活瑣碎兼具的壓力下,能找到好的解壓方式。

—————————————
留學進行時:2017年12月09日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