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指路(深度好文)

文 | 洞讀 · 主播 | 童顏

來源 | 洞讀(ID:dongdu2019)

楊絳說:


“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
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在經歷,就是在體驗。
如果不知道拿出行動,做到認知上的進步,最後不斷完善自我,打造過關人品的話。
那麼,你是很難過好這一生的,甚至會過得越來越差,活得越來越悲哀。
真正的高人指路,就是不斷修煉自己,走向自渡,最後完善自我,成全自我。
正如《人民日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
其實,真正厲害的人,是在行動上,能夠做出效果,能夠完成任務的人。
通常來說,一個人只有靠行動,哪怕是腦瓜子上的行動,說白了就是思考,才能夠讓自己活得更清醒。
也才能夠在做事的時候更有思路,更有效率。
最後,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成才,也不斷地成就這一生。
行動勝於空談

網上有人問:


“為什麼道理都懂,然而執行力差的現象如此普遍?”
有一個高讚的回答:
“並不是執行力差,而是所謂的道理都懂,只是表象,根本原因還是自己沒有真正掌握這個道理。”
一個人不怕沒有靈感,沒有想法,就怕沒有行動。
當然,並不是說有行動,就有靈感,就有想法。
也不是說,靠行動,才是唯一的出路。
可以這麼說,驗證真理的東西,或者說手段,就是靠時間。
這就好像一個人在睡覺之前,把學游泳的各種姿態和方式都想象過一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第二天,把不會游泳的自己,立馬教會。
也就是說,不管你想象有多美好,有多輕鬆,有多簡單,一放在行動上,就知道難不難了。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瞧執行力的作用和力量,更不要小看行動的重要性。
那些越來越厲害的人,一定是越來越好學,執行力越來越強的人。
因為這些人,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去練,去成長。
人最怕的,就是自以為是,好高騖遠,這種傲慢的心態,其實就是親手斷送了自己成長的路徑。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在成長自己的道路上,讓自己糊塗一點,低調一點,謙卑一些,反而讓你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靠自己用心學來的東西,靠自己拿出時間和精力慢慢熬出來的技能,在將來的某一刻,一定會給到你更大的效果和發揮。
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曾經說過:
“保持平常心的人會比較放鬆,內心沒有扭曲;
觀察事物細膩,實事求是,比較有耐心;
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真正在乎自己行動的,或者說人格已經變得獨立的人,其實是不需要別人管的,也根本不會依賴別人。
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自己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的規律和底層邏輯,或者說知道了一些事物的本質。
然後,就有自己的想法和邏輯去做好相關的事,而且整個過程當中,不會給自己壓力,因為你有平常心。
換句話說,當你內心變得更加平靜和從容,在行動上就不會有扭曲的表現。
在這個時候,你已經很清楚,自己應該怎樣去應付,怎樣去表現,才能夠收穫到良好的效果。
卡夫卡說過:
“努力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只要沉著冷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
總之,無論怎麼樣,一個人只有在事情上不斷磨練自己,不斷下功夫,不斷去成就自己。
最後,一點點成長自己,你會變得越來越自信,也對當下的生活和人生,活得更通透,也明白的更有哲理。
在這種時候,無論外面的那個世界怎麼變,你自己內心的那個世界,一定是平靜的,從容的,幸福的。
認知是最大的生產力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真正的生產力,其實是認知力。


可以打比方說,如果你不知道飛機的本質和邏輯,那麼就算你看到飛機在天空飛,也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
因為當你連那個概念都沒有的時候,你又怎麼可能認識它?
而且,如果你連認識都沒認識到的話,你又怎麼可能知道它的存在?
當一個人產生了認知力,他才能夠開啟自己的思想大門,開啟自己的眼界,撐起自己的格局。
這是一個迴圈上升的過程,就像爬樓梯一樣,你爬得越高,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越來越遼闊的。
《認知覺醒》中說:
“很多人對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則渾然不知,總是習慣在模糊區打轉;
在舒適區兜圈,重複做已經掌握的事情,對真正的困難視而不見。”
所以說,當一個人的認知力變得越來越寬泛,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時候,才能夠把這個世界看得更全一點。
當然,窮盡一輩子,一個人也不可能把宇宙上的所有東西瞭解起來。
但是,起碼當一個人在不斷提高認知,對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則和邏輯,規律和本質瞭解得更通透的時候。
那麼,你在生活當中遇到的煩惱和壓力,挑戰和困難就越來越少。
說白了,就像《教父》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所以,你可以不遺餘力地提高個人的認知水平,開啟自己的認知世界大門。
當你推開了這一扇大門之後,你就會發現外面的那個世界,會更美麗,更精彩。
人品,就是格局
真正的高手,不光是認知上的高手,行動上的強者,更是人品上的智者。
為什麼人品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就像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個問題:
“步入社會後,你有哪些最深的領悟?”
高贊回答說:
“酒不要太醉,飯不要太飽,永遠不要對層次低的太好。”
當你對人品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就會明白:
不光自己的人品很重要,認識他人的人品,瞭解他人的人品,同樣重要。
契訶夫說: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不可能一成不變,也沒有誰是永遠只有好,沒有壞的。
說白了,萬事萬物都在變,人心人性也在變。
但是在這種千變萬化的過程當中,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初衷,能夠堅信某個東西可以抵擋的住歲月的侵蝕的時候。
那麼,自己就會活得更有力量,也更有方向。
周國平是這樣說的:
“我們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對愛和善意的需要。
今天你出門,不必有奇遇,只要一路遇到的都是友好的微笑,你就會覺得這一天十分美好。”
一個人活著,總有許多東西,自己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一個聰明的人,其實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他知道自己應該放下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然後拿起那些自己可以去改變的東西。
而且可以確保,自己在改變這些東西的時候,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正能量,更多新希望的。
所以,透過讓自己長期做些正確的事,然後做一個正確的人,擁有過關的人品。
這樣的你,才能夠越來越撐起格局,過好這一生,活好當下,善待身邊的人,擁有更加美好而幸福的未來。
點個在看,共勉。

作者:洞讀。來源:洞讀(ID:dongdu2019)。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