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世界名校可能要倒閉了?愛丁堡大學面臨關閉課程、關停學院….

文/Panopath過來人留學
微訊號:Panopath_liuxue
2024年美國名校倒閉的訊息,一個接著一個,2025年才開年,英國這邊也開始不消停了。
愛丁堡大學近日內部官宣
因學校存在財政赤字,可能會導致課程關閉,甚至是學院關閉;就連劍橋大學校長也表示,劍橋當下也面臨著經費告急、人才流失等問題。
大家都知道學校沒錢了之後,大機率會走向倒閉的終局,學校倒閉了,原本在讀的學生很可能是最後一屆或是被調劑到別的學校去,而收到offer的留子也要擔心這個offer是否有效了,就算一切都沒問題,一個隨時會消失的母校,這誰能接受啊…
本以為只有那些排名相對不高的學校需要擔心破產問題,但誰能想到,如今連劍橋、愛丁堡這種世界頂尖大學,也有可能在後續面臨涼涼的境遇…
01
愛丁堡、劍橋資金緊張
最近這些年,全世界的大學都在“哭窮”,有的直接成為歷史,當然最炸裂的還是英國。連劍橋、愛丁堡這樣的世界頂級名校都開啟“哭窮”模式,甚至愛丁堡還直言不排除課程和學院關閉的情況。
1、愛丁堡或面臨倒閉?
首先,應該不會是倒閉那麼誇張。因為報道中的school是學院的意思,不是指愛丁堡整個大學。
據報道,愛丁堡校長Peter Mathieson在一封向全體教職員工傳送的郵件中表示,目前學校財務穩定性存在“緊急缺口”,相當於學校年度營業額的10%。
(Source: AOL News)
據統計愛丁堡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將出現1.4億英鎊的財政赤字,如此高的赤字直接讓愛丁堡一躍成為英國大學在資金危機期間出現赤字最多的大學。
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赤字,校長Peter Mathieson的解釋是——多年來教學收入的增長與成本的增長不相適應、水電費價格急劇上漲、通貨膨脹、國家保險繳費與就業成本的上升等因素,綜合導致了學校財政的脆弱。
(快,把約翰遜、生菜姐和蘇納克抬上來輪流背鍋!斯塔默緩刑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未來需要採取重大的成本削減措施,可能會包括重組、關閉課程甚至學院、學院之間合併或共享服務、集中部分服務、外包其他服務等措施。
其實,愛丁堡的財務問題,早在去年11月就有跡可循。當時該校警告員工,因校內資金“不可持續”,學校將不得不進行裁員動作。最近,更是直接啟動了一項自願裁員計劃,申請截止日期在今年的2月28日。
不過針對校長的說法,大學與學院工會(UCU)有不同意見。UCU認為愛丁堡大學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錢。其成員最近還通過了對該大學校長和高階管理層的不信任投票,最終投票結果為265票對25票。
其實,關閉課程這件事,最起碼留子們還可以繼續正常上課(只是可能會面臨被嘲笑水本的風險);但連學院都關閉了…那選擇空間不就減少了很多,學校規模也會一降再降,對於目前的世界高校教育格局來說,不容樂觀?
對此,有英國留子表示——“其實還是有影響的…我們畢設展都取消了…”
也有24fall的同學表示——“沒得問題,蘇格蘭比英格蘭好多了”(咋還精蘇了呢

準留子表示——“一直覺得我能有offer很不可思議,所以是因為破產了開始擴招嗎…”(emmmm咱就是說,雖然對留子利好,但是一沒錢就找國際生不要太真實…
報道中也提到——愛丁堡的國際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少。據小編聽到的,這幾年愛丁堡的風評下降了很多。雖然學費上漲是名校的普遍情況,但學費的上漲不僅沒帶來好體驗,反而越來越差了,負責的老師越來越少,甚至不少同學表示遇到了racist的老師,給到學生的support的也越來越少,人文關懷極少,壓分、課業量重也是常見問題,以至於都被叫做了“蘇格蘭衡水”。
不光愛丁堡一所大學正在面臨財政赤字,劍橋也在近日官宣面臨資金緊張的情況。
2、劍橋同樣資金緊張
雖然這幾年劍橋的留學生學費收入激增了近1億英鎊,但該校來自英國學生的收入卻在持續下降。(敢情高學費都讓我們留學生背了唄?我們留學生看起來很像“冤大頭”嘛?拍桌!)
據報道劍橋目前正在面臨5300萬英鎊的財政赤字。據FOI統計,在過去五個學年中,劍橋留學生學費收入增加了9700萬英鎊,遠高於英國本土學生的學費收入,且本土學生的學費收入還減少了2700萬英鎊。
(Source: The Varsity)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所長Nick Hillman認為,劍橋之所以面臨如今的局面,是因為把更多的招生名額給了國際學生,導致英國學生進入劍橋的難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劍橋新生裡的歐盟學生人數逐年下降,反而來自中國、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的留學生人數卻在不斷攀升。
# 舉個栗子
在2019年申請季,歐盟學生佔比劍橋大學海外招生人數的36%,但在2023年,比例直接下跌至18%,同年中國、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的招生人數佔比海外招生總數的56%。
在招了這麼多留學生的情況下(留學生幫劍橋出了那麼多學費),還能出現財政赤字,也是著實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英國高校在財政上水深火熱,美國那邊也有很多大學撐不住了。
02
美國大學倒閉潮
2024年,美國大學倒閉潮來勢洶洶,相信不少同學也或多或少聽聞過一些相關訊息。
韋爾斯學院
2024年4月,美國文理學院韋爾斯學院因財務困境、人口挑戰、通貨膨脹以及對高等教育的整體負面情緒等原因,宣佈在春季學期結束時,關閉學校。
(Source: Higher ED Dive)
在關閉決定作出前,學校董事會成員一直都在努力制定解決方案來增加收入,包括和其他學術夥伴進行對話,但不幸的是,預計收入依舊不足以維持學校運營所需的長期財務收入,只得面臨關閉的終局。
費城藝術大學
美國費城藝術大學也宣佈在2024年6月7日永久關閉,關閉原因依舊是財務困難和入學人數下降。 
(Source: WHYY)
校長Kerry Walk表示學校現金狀況持續走弱,無法支付大量意外開支,因事發突然,儘管校方迅速採取行動,但依舊無法彌補必要缺口。暑期課程將直接被取消,且學校將不會在秋季招收新的班級和學生。
在讀學生,學校會協助他們無縫轉學到天普大學、德雷塞爾大學或者摩爾藝術與設計學院,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林肯學院
無獨有偶,伊利諾伊州的林肯學院,在2024年1月面臨二次關閉。其實早在2022年,該校就曾因為網路攻擊以及資金鍊斷裂,而遭遇過一次關閉;沒想到在2023年短暫重啟後,不過短短一年,竟然被二次關閉…
加州瑪麗蒙特大學
加州瑪麗蒙特大學也在2024年6月,同樣因長期財務危機以及入學率下降而官宣倒閉。據統計,該校2023年本科生僅剩餘300人,在讀學生後續將被協助轉入臨近的聖克拉拉大學。
(Source: Higher ED Dive)
雖然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傳出倒閉的訊息,但畢竟大環境不容樂觀,很多學校其實都有關閉的趨勢,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倒閉潮。
據美國費城聯邦儲蓄銀行研究顯示
因為美國大學目前正在面臨財政赤字、入學率下降以及人口懸崖等多種挑戰,在未來5年內,美國可能會有多達80所大學被迫關閉。
問題根源還是入不敷出:學生生源縮減、政府撥款減少以及運營成本攀升。
很多國外大學的營收嚴重依賴學費,近幾年入學人數越來越少,儘管學費年年漲,但還是不敵之前,又沒有其他額外創收途徑增加收入,且所獲得的校友捐贈也並不理想的情況下,往往就暴露財政赤字問題。
再加之特朗普上臺後,又大刀闊斧搞改革,為了省錢,直接砍了幾十億NIH的科研經費。這對那些存在很多科研專案的大學而言,也是致命一擊。
那麼,大學想要逃離倒閉潮,最優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作為留學生的各位,又要如何進行精準擇校,避免讀著讀著學校沒了的情況?
03
海外大學倒閉潮的解決方案是…
海外高校如何自救?
海外大學想要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增加學校收入、減少運營成本。
(Source: Yale University)
減少運營成本,就如愛丁堡校長所述的那些開源節流策略;至於如何增加學校收入,《Yes, Prime Minister 》中亦有記載,給我收留學生,狠狠的收,給我漲學費,狠狠的漲!
學費收入是很多大學的主營收入,留學生的學費同比本地學生更是翻了好幾倍,想從學費這個大頭抓起,必定羊毛出在羊身上,留學生群體又要遭殃,再次面臨一波漲學費…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學校會透過校企合作、校友捐贈、政府補貼等途徑去尋找新的創收;但畢竟還是漲學費“時間短、見效快”。至於到底漲幅會是多少,全憑各所大學的良心了。
留學生擇校防雷指南
對於留學生而言,除了可能要面臨漲學費這波肉疼操作,更應當思考的是,擇校期間,如何才能避免選擇未來會存在倒閉趨勢的大學。
首先,優先考慮高排名的大學。排名較高的大學通常在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以及資金儲備方面都更有優勢,即便是面臨財政赤字,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不會那麼快的走向倒閉。
(Source: Harward University)
其次,關注大學的財務狀況以及口碑。學校官方、留學論壇、諮詢前輩等途徑都是瞭解學校口碑的方法;也可以關注美國教育部要求所受認證院校公開的Common Data Set,重點關注“淨資產週轉率”以及“捐贈基金規模”,來評估學校的財務狀況。
最後,考慮專業的穩定性。對於計算機科學、金融等熱門專業,考慮到市場需求,不論是哪個學校,在選擇關閉課程這件事上,都會優先排除這些熱門專業,同比冷門專業會更安全一些。
大學是否倒閉,我們很難預測;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擇校期間儘可能規避潛在風險,也希望每位同學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海外學

倡導理性閱讀,離夢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推薦」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