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letsight520


最近BBC報道,愛丁堡大學正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部分專業和課程可能會被取消。
學校校長已向全體教職工發出電子郵件,明確表示近期將採取大幅度削減成本的措施。
目前削減成本的措施主要包括機構重組、關停課程、合併學院,以及將部分服務集中處理或外包等。

早在去年11月,愛丁堡大學就曾告知教職工,因資金不足,學校計劃裁員,並啟動了限期自願離職計劃。
今年有部分已經收到愛丁堡大學offer的同學收到了學校發來的郵件,告知之前申請的專業可能會被取消,並詢問是否願意調劑。
很多同學都感到很無語,offer收到了,可是專業被取消了…
不僅是愛丁堡大學,其他一些英國大學如卡迪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劍橋大學等也紛紛宣佈大規模的財務緊縮計劃。
卡迪夫大學削減400個全職崗位,護理、音樂、現代語言、古代史、宗教與神學等學科將關閉或合併院系。

由於報名人數少,謝菲爾德大學把英國唯一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和景觀學會雙重認證的碩士專案都取消掉了。
很多人都感到很可惜,儘管有畢業生髮起請願,獲得超過1000人簽名反對,但學校依然堅持自2025年起暫停該專案的招生。
劍橋大學同樣面臨財政危機,副校長 Prof Deborah Prentice 表示學校博士學位資助的資金減少,可能導致學校失去一大批優秀人才。
這一幕幕在過去五年都曾上演過,牛津大學裁撤了現代希臘語專業,曼徹斯特大學合併了材料科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甚至關閉了整個化學工程系。
這波專業裁減潮、裁員潮來勢洶洶,英國大學可能真的進入寒冬了。

自2008年以來,英國經歷了金融危機、脫歐和全球疫情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府的財政支援一直處於緊縮狀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減少。
和其他國家高等教育不同,英國大學大多是公立學校,但它們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學生學費,尤其是國際學生的學費,佔到大約44%,政府資助僅佔26%。

愛丁堡大學2023-2024財政收入
留學生的學費對於英國大學來說,幾乎是“金飯碗”,可以帶來本土學生無法帶來的龐大收益。留學生的學費通常是本土學生的3-4倍。
隨著國際學生數量下降,英國大學的財務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
比如倫敦國王學院(KCL)最新的財務報告顯示虧損達1930萬英鎊。
這是因為上一學年KCL比計劃少招收了1400名新生,申請國王學院的國際學生銳減,這大幅度影響了學校的收入。
去年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學生辦公室突然發函給23所大學,警告它們不要過度依賴留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要求大學限制招收國際生,當時很多大學校長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因為對於大學來說,沒有人,就沒有錢,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英國政府的政策變動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的生源困境。
從2024年起,國際碩士生不能攜帶家屬,除非是研究型碩士課程。
同時還收緊了留學生簽證政策,新政規定完成學業之前,留學生不能將學生簽證轉為工作簽證。
這樣不僅影響了他們在當地找工作,對有意向拿英國身份的中國學生來說,也是極大的困擾。
另外,印度學生數量上升,中國學生的申請逐漸減少,而美加澳新等國的教育吸引力也在增強,導致英國大學面臨更大的生源壓力。
再加上籤證申請費用的大幅上漲,長期學生簽證的費用甚至漲了35%,移民醫療附加費增加了66%,留學各項費用持續上升。
所有這些因素一起作用直接勸退中國留學生,也讓英國大學的財政狀況更加嚴峻,這樣的局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英國大學陷入財政危機,對中產來說似乎是一個利好訊息,但真的只有利好嗎?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大學財政危機的真相,還是以愛丁堡為例。
愛丁堡大學作為老牌名校,在多年的運營下已經具有多元化的收入結構,包括學費、政府撥款、科研資助、校友捐贈和商業合作等,降低了依賴單一收入來源的風險。
其中國際學生的學費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佔比僅達到了25.3%。
而愛丁堡大學今年的財報顯示年收入高達14.33億英鎊,較上年仍然保持4%的增幅。
雖然不能說財大氣粗,但這也說明它並不太缺錢。這次財政危機的訊息,只能充分說明愛丁堡大學的危機意識比較強。

對於其他大學來說,為了應對財務危機,未來英國的大學可能會採取擴招國際生的策略,來維持日常運營和科研等。
甚至有可能放寬入學要求,給國際學生提供更多學術、生活和就業方面的幫助。
比如去年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學生學費高,但待遇差。
同時還建議大學引入“夥伴制度” Buddy System,將英國本地學生與中國學生配對幫扶。

如果這樣就對撿漏英國大學抱有極大希望的留學家庭恐怕要落空了。對於頂尖大學來說,申請人數小幅度減少也並不構成生源危機。
即使擴招也不是做慈善,就像此前耶魯大學宣佈擴招100人,實際增加的中國學生名額也不過一兩人,依然是杯水車薪。
實際上,英國高校財政危機的出現,可能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弊大於利。
面對財政壓力,學校可能會選擇提高國際生學費來彌補資金缺口。
2024年包括牛津、劍橋在內的多所英國高校學費普遍上漲10-20%,而2025年的學費在此基礎上繼續上漲。住宿費用的上漲,也讓國際學生的經濟負擔加重。

一些課程的調整或關閉,可能會影響國際生的專業選擇,甚至對他們未來的就業產生影響。
高校大裁員不僅會影響教育質量,甚至會減少部分行政服務,國際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簽證、住宿、學習支援等方面的困難。
而且中國留學家庭最關心的排名問題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還是以愛丁堡大學為例。
從排名來看,愛丁堡大學在2023年達到了高峰,就開始出現下滑趨勢。這可能與學校的國際生減少、科研投入受限,以及師資流失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等因素有關。

愛丁堡大學歷年QS大學排名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未來幾年,學校的排名可能還會繼續下降。
中產想要瞄準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抄底英國名校,結果卻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表面上看,英國大學的財務危機可能帶來了“撿漏”的機會,但實際上,財政壓力加大、學費上漲、服務縮水等問題,可能讓國際生面臨更大的挑戰。
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不僅要考慮學費和排名等因素,還要全面評估學校的財政健康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
面對英國大學的財務危機,選擇一所具備長遠發展潛力的學校,才是最明智的決策。

跑贏留學起跑線
掃描二維碼,新增1V1留學諮詢顧問



